◆曹春鳳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沙土鎮中心中學)
淺談寓環保教育于化學教學中
◆曹春鳳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沙土鎮中心中學)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造成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保護環境的工作已成為一項基本國策來落實。化學與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化學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環保責任意識,滲透環保責任教育,傳播環保知識,培養學生的環保道德責任意識和行為習慣,是每一位化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今天的化學教學必須改變只傳授知識的教學觀念,明確教學的多重目標,需要把環保責任問題與化學教學結合起來,通過有效的途徑,恰當的方法滲透環保責任教育。
化學教學 環保教育 環保意識
青少年正處在一個長知識長能力的階段,也處在由感性思維走向理性思維的階段。這一階段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對以后的人生方向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從中學階段開始,慢慢給他們滲透環保思想,養成環保習慣,對他們長大后對環境的保護,有了一個自覺行動的基礎,這一點是其他階段所不可替代的。而作為培養青少年環保意識的化學教師,究竟應該如何在平時的化學教學中滲透環保意識呢。
“思想支配行動”,作為化學教師而言,要在思想上引起足夠的重視,要意識到化學教學對環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這樣,咱們才能在化學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材是知識的基本載體,教師應抓住這一陣地,讓學生了解環保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逐步培養環保意識。中學教材有許多和環境保護有關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教材適時的、適量的將潛在的環保內容滲透到各章節的教學中,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在講授空氣和氧氣時,應引入大氣污染的相關內容,講解造成大氣污染的兩大因素:氣體和可吸入顆粒物。然后結合國際重大的空氣污染事件來說明空氣污染形成的原因和對人類健康的傷害;在講授碳族元素時,向學生滲透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形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防治措施: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充分利用電能、太陽能,同時要開辟新的能源,如取之于水發展氫能源。
作為化學教師要充分利用書本知識,結合身邊實際把環境教育穿穿于課堂教學之中,讓學生了解環境問題的前因后果以及一些相應的解決辦法,培養學生的環境憂患意識。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觀察到用語言難以表達清楚的清晰的實驗現象,增強直觀的感性認識,而且能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實驗必定會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質,從某種意義上講學校中環境污染主要來源于化學實驗。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更加直觀,更現實,更生動,更有教育意義。
1.藥品的用量。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力求利用最少的實驗藥品,獲得最佳的實驗效果,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藥品沒說明用量則取最少量,用最少藥品,獲取最佳效果,既節約藥品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提高環保意識。
2.正確處理廢氣。如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為什么要對尾氣進行處理;硫的燃燒試驗要在通風櫥中進行;以及聞氣體的方法等等。化學實驗是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重要環節,也是環境教育的重要時機,教師必需運用好這環節,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
3.妥善處理好化學實驗的廢棄物,盡力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比如,我們平時在洗滌時,使用的肥皂、洗滌劑等,會產生許多生活污水,結果河中的水葫蘆泛濫成災,這就是由于生活污水大量直接排入河中,引發的水體富營養化污染。這些不僅會污染水體,還會危害人類自身的健康。針對當前這種實際情況,提出問題,開展討論,讓學生自己動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切實做到保護環境。
課堂固然是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重要場所,但是環保教育的本身便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所以僅依靠課堂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通過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化學課外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如可以利用3月12日植樹節、5月31日世界無煙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等紀念日,爭取當地有關部門的支持,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去,使學生通過這些活動受到教育,從而提高環境保護的認識。
寓環境教育于知識性、趣味性的各種活動中,一方面使學生把課本中學到的知識得到鞏固和升華;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初步提高認識環境和評價環境的能力,增強他們環境保護的意識。
保護環境無小事,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不隨地吐痰、吐口香糖、扔煙頭,垃圾、空飲料瓶、食品包裝袋放入垃圾箱,不亂扔廢舊電池、塑料袋、一次性飯盒等一次性用品等。一些節約行為也是保護環境,如節約用電就可以減少因發電而產生的污染;節約紙張,少用一次性紙杯、木筷,就可以減少樹木砍伐等等。這些小事對我們來說只是舉手之勞,關鍵是平時做個有心人,做個熱心人,時時用心、處處留意,實實在在地為保護環境做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