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濤
(河北樂亭縣毛莊鎮初級中學)
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良好習慣探討
◆王學濤
(河北樂亭縣毛莊鎮初級中學)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良好習慣呢?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培養學生理解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良好解題習慣;培養良好的實驗習慣,應從以上四個方面入手。
物理教學 良好習慣 學習成績
課前要求學生認真預習,通過看書和自學,初步了解所學知識的基本內容,學習教材中描述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并把疑難問題記錄下來,做到心中有數。上課要求學生認真聽講,邊聽邊思考。不能只是被動地接受和記憶知識,而應該配合教師積極思維,注意教師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主動回答教師的提問,記錄重點和難點內容。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組織學生開展講座和進行課堂練習,一方面,便于鞏固和反饋有關教學內容的信息;另一方面,督促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
課后要求學生結合聽課情況,再次認真閱讀課本,及時進行復習和總結,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閱讀課本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學習課本中研究物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維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要學習課本上用文字、公式、圖象幾種形式表示物理過程的方法,提高運用數學工具描述和解答物理問題的能力。
物理要領和規律是初中物理的主要內容,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是學好物理的重要環一節。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層層深入,使學生逐步達到深刻理解物理要領和規律的目的。
在新課教學中,要求學生理解為什么要引入物理要領引入物理概念。對于物理量要理解它的物理意義,明確它的定義和單位。對于物理規律要明確它的適用范圍,掌握并理解它。
在教學中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要讓學生反復體會物理概念和規律是怎樣在實驗的基礎上抽象和概括出來的,幫助學生理清前后知識的聯系,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物理學的知識結構和一般思維方法,這樣對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將大有裨益。
應用物理概念和規律分析和解答物理問題是鞏固和檢查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應用物理概念和規律解答物理問題的習慣。
1.示范引路,訓練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分析和解答物理問題的關鍵是要有正確的分析思路,重視對物理過程的分析,教學中要注意以例題引導學生作如下分析:
認真細致閱讀題目,多角度收集題目信息,弄清題目中闡述的物理過程,理論聯系實際在頭腦中建立相關的物理圖景,畫出必要的示意圖。在認真審題、分析物理過程的基礎上,找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的選取至關重要,選得好可以化難為易,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研究對象選取后,要認真分析研究對象在整個物理過程中所遵循的規律,把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掛起鉤來,根據物理現象,靈活而正確地應用物理要領和規律。
2.指導與督促相結合,培養學生規范解題的良好習慣。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作好示范,講例題時板書要規范,以實際行動影響和指導學生。在練習和作業時,提出明確的解題規范要求,講評中在指出不足的同時,還要表揚做得好的學生,發揮榜樣的作用。使多數學生能夠達到規范解題的要求,形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習物理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教學中,要嚴格要求精心組織,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具體做法如下:
1.明確要求,檢查落實。對于每一次實驗,都應提出明確要求。實驗前要求學生進行預習,明確實驗目的,弄懂實驗原理,了解所用儀器的性能,分清實驗步驟,設計好實驗記錄表格,為順利地進行實驗作好準備。實驗操作完畢要整理好器材,對得到的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科學的實驗結論,寫出完整的實驗報告,達到培養學生認真進行實驗的習慣。
2.注重落實,培養能力。對于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要求學生會處理實驗中的一般故障。對學生操作中不規范之處,注意及時糾正,對實驗中出現的異常現象,要求學生認真作好記錄,根據客觀事實,認真分析給出科學解釋。必要時要求部分學生重新進行實驗,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態度,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師生共同配合,不懈地努力。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將有意的教學指導融于學生無意的學習活動中,堅持以導為主,引導學生逐步養成物理學習的良好習慣,有效地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
[1]李榮山.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實驗習慣的培養[J].教學儀器與實驗,2013,(08).
[2]張來民.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0,(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