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朝玲
(廣西南寧市上林縣大豐鎮大豐街第二小學)
依托家庭教育培養未成年人的生態意識
——《體驗教育運用于我縣未成年人生態意識培養的研究》結題報告
◆黃朝玲
(廣西南寧市上林縣大豐鎮大豐街第二小學)
“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舉止的最早啟蒙老師。只要家長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可以用來教育孩子。”因此,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更是培養孩子生態意識的搖籃。在家庭教育里,只要父母注意將生活體驗和生態意識培養結合起來,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榜樣,孩子定會在生活實踐中親身體驗,提高生態意識,享受原生態的快樂生活。
未成年人 家庭教育 生態意識 體驗生活
“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舉止的最早啟蒙老師。只要家長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可以用來教育孩子。”可見,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生態意識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014年5月,南寧市B類課題《體驗教育運用于我縣未成年人生態意識培養的研究》立項開題以來,為了加強未成年人生態意識和生態道德觀的培養,發掘學生自身存在的生態意識和潛能,我根據“注重家庭低碳生活追求,爭做‘綠色公民’”的實驗目標,充分依托家庭教育對未成年人進行基本生態識的思想滲透,通過多方宣傳、家庭教育追蹤、課外尋訪等途徑,逐步提高學生的生態環保意識,研究實驗成效明顯,成績較喜人。
縱觀社會現狀,總看到令大家深思的現象:在學校,留守兒童占40﹪以上,孩子的教育工作變成了由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來監護,有的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更別提所謂的生態意識;在社會上,因為很多人人情冷漠,事不關己,無形中傳遞給孩子心靈的是一種負能量,生態意識淡薄;在家里,除了留守家庭之外,其他的孩子又享受著“小皇帝”“小公主”的待遇,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家多口人圍著一個孩子轉,開口閉口就是寶貝,門前門后都是“你考得多少分?”“你想吃什么?”“你想去哪里玩?”等等,卻很少有人意識到,該如何讓孩子參與更多的社會實踐,讓孩子有更豐富的生活體驗,培養孩子的生態意識。因此,利用家庭教育來培養未成年人的生態意識是一件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也是廣大家長應該引以重視的一件大事。因為,家庭教育就是培養未成年人生態意識的搖籃。
兒童是人類的未來和希望,也是未來環境的主人。我們要在生活中,從一點一滴做起,逐步讓孩子樹立熱愛環境、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綠色文明意識。這既是現代兒童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歷史和社會賦予他們的義務和職責。加強對孩子的生態環保教育,提高他們的生態意識,意義重大而深遠,它將直接關系到孩子這一代的精神價值和生活理念,以及我們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擁有真正的綠色家園。因此,在實驗初期,我首先利用家庭教育對“生態意識”進行早期教育、非智力因素教育,讓孩子在生活中養成低碳經濟、環保節約的習慣。如教育他們講究衛生、愛護環境、保護環境、不亂丟亂扔垃圾;不購買、不食用有害于生態環境的產品、食品;在家里注意節能減排,不鋪張浪費;注意保護動物,不能傷害益蟲益鳥,對“殺食”國家明令保護的珍禽益鳥的做法積極設法制止,等等。早期明確的工作目標,為實驗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制定詳細計劃,明確實驗目標
首先,我根據課題組總負責人的安排部署,結合課題的實驗要求,以本小組“利用家庭教育培養未成年人的生態意識,注重家庭低碳生活追求,爭做‘綠色公民’”為切入口,制定了具體有效的實施方案,使得實驗研究工作有據可依,有道可循。
(二)發放調查問卷,擴大宣傳氛圍
增強生態意識,掌握生態基本知識和技能,是每個人最基本的科學文化素質。尤其是小學生,我們應從小抓起,在少年兒童中廣泛開展生態意識培養教育,讓他們站在家庭、學校、社會的真實環境中,親臨其境感受身邊的原始生態,從而產生一種感受,明白一種道理,養成一種品質,學會一種本領,培養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生態意識。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對生態的理解程度,從最初的階段培養他們的生態意識,我進行了關于生態話題的調查問卷。調查問卷的對象是五年級學生,人數是150人,由于是小學高年級學生,他們大部分對所謂的生態意識已有模糊的概念,生活中也已養成關注環境、愛護環境的習慣。調查問卷數據顯示,平時比較關心和了解身邊環境情況的占76.5%,而80%以上的學生是從課堂、圖書、報刊、網絡、電視等間接的途徑了解生態理念,生活中能基本做到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占87%等,說明孩子們在老師、家長和親朋好友的教育影響之下,還是比較關注我們的生活環境質量。這樣的信息給我們進行課題研究樹立了信心,也明確了下一步實驗的目標。同時,我還發放了關于生態環境教育的致家長的一封信150封,致家長的一封信和調查問卷幫助我把生態意識間接地傳遞給了150個家庭,讓更多的人了解生態、感受生態,為創造生態環境而努力。
(三)追蹤家庭教育,培養生態意識
在實驗研究初期,為了能更好地向學生宣傳生態意識,及時了解家庭教育對孩子生態意識的培養效果。同時,以五年級一個班56名學生為實驗對象進行重點宣傳,以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為依據,充分利用特有的環境資源和條件,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生態意識教育,并對3名學生進行同步跟蹤了解。最后發現,學生的舉止行為都有了很大變化,生態意識也逐漸在他們身上生根發芽。
總之,在實驗研究過程中,充分依托家庭教育這個平臺開展未成年人的生態意識教育,確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相信,孩子們在家庭教育這個搖籃里,會越來越珍惜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也會在生態環境中生活得越來越快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