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波
閱讀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探討
崔波
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對于學生而言,提升閱讀能力也是學好語文的關鍵因素所在。而合作學習的應用,對于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探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有效實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新課程改革標準對初中生的閱讀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其要求學生能夠熟練運用閱讀方法,并保持一定的閱讀速度,能夠分析文章內容含義,體會作者情感。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由于對新課標理念掌握存在偏差,教學方法選擇不當,教學內容整合不合理,使得閱讀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加之在教學中對于學生的主體性關注不夠,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而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主要學習方式,其具體指學生在團隊或者小組當中為完成共同學習任務,進行明確分工的互助式學習。合作學習既有利于培養學生集體觀念與團隊意識,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其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有著非常好的應用效果。合作學習優化學生學習方式,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責任承擔意識,促進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從而使其能夠在閱讀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更好地領會文章中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學習到更多的閱讀技巧,不斷提升自身的閱讀自信心。
合作學習當前受到了諸多教師的重視,也得到了有效開展。學生們對于小組合作學習有較大興趣,但在具體教學實施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首先,部分教師在教學當中僅僅關注教學目標的達成,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直接目的為解決學習中的某個問題,較少關注學生其他能力的發展。其次,小組合作教學開展中存在著“兩極分化”的現象,即小組合作模式成為了優等生展現的舞臺,而學困生成為了旁觀者,往往是優等生在討論中占據著絕對核心,其他學生的作用不強。此外,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之間的爭執也時有發生,一些學生由于缺乏合作精神,較少在乎小組其他同學的想法,常常為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無法展開有效的合作探討。
1.合理編排小組,加強互動
合作學習的第一步為分組,教師首先應當結合學生的特長、性格等因素進行分組,通常每一組為4-5人。同時,教師應當結合具體課文閱讀內容,向學生提問。如學習《藤野先生》時向學生提出:“藤野先生是怎樣的人?”“作者對他的印象如何?”等問題,每一個學生看待問題的角度以及知識經驗不同,因而會得出不同的答案,教師可充分引導學生積極討論,說出自己的意見。
2.精選內容,優化方法
合作學習實踐中,教師需要結合課文閱讀重難點,針對性地選取內容,優化教學方法。例如針對《范進中舉》的教學,可先設計問題:“范進為什么不停地喊中了!中了!”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激發學生思維,方法上也需要充分結合情境創設等方式吸引學生積極參與。例如展開情境朗讀,利用朗讀將文學作品用語言表達出來,將文章的思想情感傳達給聽眾。教師可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一文時,可讓學生自主選定角色,在小組中分角色練習朗讀,教師可適當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揣摩人物的語言風格,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實施情境對話。學生們通過自主參與,領悟文章人物特征,能夠產生強烈的共鳴,進而提升自身的語言能力。
3.有效調控
合作學習開展中,教師需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與討論時間,讓他們在小組合作中交流看法,反思與總結。例如閱讀《背影》之前,向學生提問:“作者為什么寫了這么多背影?”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并自主討論,教師需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在叫停之前可問學生“討論得怎么樣了?”“有結果了嗎?”等,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教師有必要深入學生的中間,傾聽學生的想法與意見,及時掌握學生討論的動態,以便能夠及時糾正學生行為。
4.注重評價導向
合作學習中,教師需要通過有效的評價,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增強互相合作。評價中既要做到尊重集體,也要注重個人。對集體的評價與肯定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但同時小組當中每一位學生的能力大小不一,教師也要注重評價的差異性,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需要給予不同的鼓勵與評價,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合作當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在語文素質上得到發展。
總而言之,初中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是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為提升閱讀教學效率,教師應積極探索合作學習中的問題,利用合作學習模式,有效改善閱讀教學的課堂結構,擴展課堂空間,從而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發展學生語文素質。
★作者單位:山東淄博市高青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