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素錦 侯傳瑩 周燕平 袁坤宇 喬 婭 楊 潔 孫樹嬌
(1.青海大學生態環境工程學院;2.青海大學昆侖學院)
青海大學環境科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盧素錦1侯傳瑩1周燕平1袁坤宇1喬 婭2楊 潔1孫樹嬌1
(1.青海大學生態環境工程學院;2.青海大學昆侖學院)
結合青海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的實際,從培養應用型人才出發,對環境科學的實踐教學進行了優化,構建了具有學校特色的、以搭建“兩個構建”“兩個改革”和強化“兩個結合”為核心內容的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環境科學專業 應用型人才 教學模式
環境科學是一門集理論、實踐于一體的學科,具有鮮明的實踐特點。目前國內環境科學專業的學生就業狀況不容樂觀,一方面,這與環境保護在我國現實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有關;另一方面,也與高校的環境教育專業設置、學科分布不合理有關。目前,本科院校環境科學人才培養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1)教學上重理論輕實踐,辦學定位不準;(2)實踐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3)缺乏實踐能力強的教師隊伍。
青海大學是國家“211”大學,多年來按學校“立足高原,服務西部,面向全國,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人才”的辦學宗旨,堅持為中西部地區經濟建設服務培養應用型人才,但在教學體系和實踐模式方面仍面臨著前述問題。本文對青海大學環境科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式進行了研究與實踐,為在高原建立應用型本科院校環境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為高原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建設及可持續發展所需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保證。
在學校“立足高原,服務西部,面向全國,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人才”的辦學指導思想下,生態環境工程學院確定了環境科學專業學生培養的總體思路,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級應用型生態修復與污染治理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公共基礎、學科平臺課、專業基礎和專業方向四大平臺課程體系為基礎,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其中,公共基礎、學科平臺課、和專業基礎課程本著“必需、夠用”的原則設置,在專業方向課程與實踐設置中,突出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管理與規劃兩個主干方向,以理論結合實踐,強化綜合性大實驗和實習,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新課程體系的構建中,體現了“兩個構建”,一是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根據培養應用型環境專業本科人才目標的要求,精細設計,整合實驗課程,以夠用、管用、會用為原則,精簡課程門數,突出核心課程,實現實驗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構建了全新的平臺+模塊實驗課程體系,即在保留原有的課程實驗的基礎上,新增加了模塊的綜合性大實驗如《環境監測與污染處理綜合性大實驗》《環境生態與毒理學綜合性大實驗》等,確保實現培養應用型環境保護專門人才的目標;二是突破傳統安排,創立全新的“5+ 1+ 1+ 1”模式傳統的環境科學專業的培養計劃,即前5個學期在校內以理論學習為主,第6學期在校外進行生產實習、頂崗跟班等實際訓練,第7學期則在校內安排綜合性大實驗, 第8學期進行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強化了應用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如在《環境監測》的教學過程中,采用“剖析教學內容、突出地方特色、突出自身教授特點、挖掘課程內容”“集體備課”“教案內容修改整理”及“科研與教學結合”等方法進一步改進教學理念和設計,同時掌握了課堂教學效果,活躍了氣氛并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考的狀態。《環境監測》課件制作中結合例證、圖片、視頻鏈接等,緊密結合西寧市環境狀況,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對西寧市水體、大氣、噪聲、土壤污染狀況有了充分的認識;在《普通生態學》的課堂教學中采用啟發式和參與式的教學模式。首先教師在制作課程教學課件時從課件內容、影音資料、拓展知識、精品課鏈接、生態熱點、生態趣聞六個方面進行建設,根據教材內容和課程內容,完善每章節授課內容的多媒體課件。并配合講授、提問、討論、辯論、座談、觀看錄像、布置作業等活動來改善教學手段,達到讓學生系統、深入地理解生態學的基本知識,取得明顯效果。
在改革教學方法的同時,優化實驗教學的方法。傳統的實驗教學屬于“保姆式”教學方式,學生對教師依賴程度高,缺乏獨立性,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訓練不足。新優化的實驗教學方法采用的是開放式和自主式結合的方式,即在實驗課開始之前,教師先和學生一起預習實驗內容,一起探討實驗中的有關事項,教師只需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自行進行操作,教師再針對學生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糾正錯誤,最后再完整地重新操作整個實驗。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容易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強學生的理性認識。
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對高等學校教育發展提出的歷史性要求。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面向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應用能力的高素質創新人才,是教育為青海“生態立省”及“青海湖”“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任務,也是標本兼治、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課程體系、實驗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建設、調整和改革,基本構筑了一個比較穩定的環境科學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式,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環境科學專業教學體系仍需進一步改革、完善,逐步趨于完善。
[1]易秀.環境科學專業教學體系改革及發展模式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3.
[2]呂華.環境科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廣東化工,2013,40(22):152.
[3]蘭國新.環境科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廣東化工,2013,41(19):178.
青海大學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青海大學環境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Y14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