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紅
(吉林省梨樹縣第二實驗小學)
談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李艷紅
(吉林省梨樹縣第二實驗小學)
我們大家都欣喜地看到,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就是突出改變了學生學習方式,教師也改變了自己的角色,促進了教育教學的根本轉變,營造了一個寬松、愉悅、和諧的教育環境。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主要表現在學習方法的改變。而現實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合作式的學習活動,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一片生機和活力,奏響了新課程改革的樂章,開辟了一條通往未來教育的新天地。誠然,新課程改革的直接受益者,就是我們的學生。特別是轉變兒童的學習方式,也就是逐漸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形成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和以課本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地進行富有個性的自主學習,進而推進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的進程。
新課程改革 自主學習 探究式學習
在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里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信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既然如此,那么我們如何在自己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中求得發展呢?
教師自己應該具有新的教學理念,做到首先改變自己的角色,由原來的課堂的主宰者、統治者,改變為學生課堂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組織者。不妨我們反思一下過去的教學工作,創造性的本質是不肯靠強迫形成的,而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揮,也必然以“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這兩點為前提條件的。事實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大都往往是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被點燃的。
所以,我們要鼓勵學生不去做單純的模仿而模仿,不去抄襲別人的東西,不與他人的雷同,要對學生的想法加倍關愛,千方百計地來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自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課堂自主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創造性在適宜的心理環境中自由地表現出來。
比如,我們在教學生學兩位數加兩位數時,我們可以在創設情境使學生明確待解決的問題后,就可以這樣啟發學生說:對于剛才大家所列的算式11+78的算法,老師自己也沒有現成的方法,得需要每一位同學自己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為此,下面就請同學獨立地用盡可能多的方法計算出11+78=?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不管你怎么算的,只要想法合理,都可以使用。但由于在學生探索求解之前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去思考、想象、猜測、檢驗……最終統計結果,學生想出了好多種適合于自己的解題方法。我們要對這些方法,給予極大的贊許和肯定。當然,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選擇不同的標準比較各自方法的特點,直至到最后再用比較多的時間來研究筆算的方法。如果我們能這樣做,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優化意識和分析、歸納的思維能力,而且還讓學生在經歷兩位數加兩位數這一數學問題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愉悅和快感。
在新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我們教師要做教育改革的促進派,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特別是在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充分進行自主學習,給他們精選一些貼近生活的練習題,因為貼近生活的練習題,它的好處是:既能鞏固知識、形成技能,還能使學生感受到他學的是有用的數學,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眾所周知,數學知識也來自生活,來源于實際,其實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大大的數學課堂,因此,我們的數學教育教學要盡可能地接近學生的生活,其目的就是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也處處有生活的道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十分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把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生活實踐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強數學的實踐性,給數學找生活的原型,以此來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思想意識以及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能力。
我們在引導學生充分地進行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還要教會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因為合作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主要動力。要學會共同生活,從小就要培養在人類活動中參與和合作精神,這也是我們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們在數學課堂上,要建立合作機制,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樣就有利于學生獲得對所學知識的多向反饋,也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評價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培養與人合作交流共處的能力。
總而言之,我們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學生學習,正確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以便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最終達到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目的,為國家培養出大批合格的人才。
[1]畢玉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策略之我見.寧夏教育,2014,(06).
[2]李黎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品質的策略研究之我見.吉林教育,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