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劍華
(山東省新泰市第一中學)
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改革
◆孫劍華
(山東省新泰市第一中學)
新課改已經全面實施,高中數學改革對整個數學教學改革有著重大影響。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觀念,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探索符合實際要求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觀念的轉變,重視數學的學習方法。
新課程 高中數學 教學改革
過去,教師在講高中數學老教材時,教育工作者認為教材比較單一,備課更多地變成了一種照本宣科,上課總是想去講更多的題目,讓學生鞏固有關概念和定理。可是,隨著教學的年齡和教材講的遍數增多,教學的成就感越來越低,學生的成績也不如以往。筆者有幸參加了高中數學新教材培訓,這其中的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獲得的,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敢于放手,讓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以前的教學,更多的是以老師為主導,采用的多是“擠牙膏、填鴨式”教學,讓學生的思維受到了壓制。所以,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出發點,走出一條優質高效、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中學數學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時代的需要,更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它以圖文并茂、聲象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展示了數學的本質及內涵,良好的改善了認知環境,大大增強了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和感受,從而將數學課堂教學引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所以被廣泛地應用。教師上課不應該過分依賴于多媒體課件,而是根據教學需要適當使用。應把解決數學問題放在首位,讓數學自身魅力放出光芒。不僅于此,還要充分認識到計算機是輔助教學,而不是教學的主宰,我們應根據內容精心制作合適的多媒體課件,使之更加貼近學生的認知結構,進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數學課堂中如果能適時地用幾何畫板去展示一些數學內容,教學的效果會更佳。在2007年的江蘇省高中數學骨干教師培訓班上,南師附中的陶維林老師向大家介紹了幾何畫板在高中數學的應用,讓大家大開眼界。最后的總結感觸很深:幾何畫板究竟給中學數學教學帶來了什么?現代技術的使用,將會深刻地影響數學教學內容、方法和目標的改變。
1.更新教學手段,革新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
2.激發學習情趣,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
3.影響教學內容,改變教學觀念,豐富教學理論。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倡導學生應主動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課堂教學改革改變了原來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變得活躍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學生變得敢講了,能講了,口頭表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課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忙得不亦樂乎,教師也陶醉于自己創造的活躍的氛圍里,卻常忽略了對教學本質的追求與探索。誠然,讓學生“動”起來是改革的一個目的。但教師必須把握好一個尺度,要動而不亂,動靜分明。在學生充分表達的基礎上加以引導,并指正錯誤之處,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指明糾正錯誤的方法,在實質上帶給學生理智的挑戰和無言的感動。動而不亂,動靜分明,才是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追求的理想目標。
改變過于強調接受性學習、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即倡導主動、合作、探究的學習是新教材的精髓。
新的課程數學教學要求中明確增加了通過“研究性課題”使學生學會提出問題、體驗數學活動的過程,培養創新精神和應用能力。教材還通過布置一定量的“實習作業”“調查報告”等實踐內容,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活動的過程,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以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應用能力的目的,這也是高中新教材改革之宗旨和目標。在新教材的知識背景下,我們特別注重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試教中主要采用了“數學作文教學法”,即指導學生進行知識總結、實際調查、數據證明等程序后,以作文(或說報告)的形式寫出自己對知識的回味、反思、體味,對知識進行再加工再創造,或者是學生本人從實際生活中觀察和搜集的與課本相關知識的事例。
對于新課程的引入,可以在教學中設計成問題的形式,讓學生發現新舊知識的相關聯系,并予以遷移以及于轉化,所設計的問題要能充分展現新舊知識的聯系,使問題既要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不感到陌生,有思考的余地,又要在此基礎上向新課作自然延伸,使學生在思考中有新的發現,而這種發現又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到新課狀態和新課情境中來。我們在教學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創設情景:
(1)創設產生學習興趣的情景;
(2)創設產生認知沖突的問題情景;
(3)創設產生發現樂趣的發現情景;
(4)創設產生探索欲望的知識遷移情景;
(5)創設產生成就感的成功情景。
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我希望通過課堂教學的不斷實踐,追求這樣的一種境界: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求知的樂趣;讓學生在不斷地探究和合作中發現規律;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全面提高素質!
[1]鐘啟泉.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導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鐘啟泉.國際普通高中基礎學科解析.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