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鋼
(山西省潞城市城關小學)
談提升數學課堂效率的教學體會
◆王 鋼
(山西省潞城市城關小學)
提高小學生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雖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教師是關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根本,注重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是途徑。
數學課堂 教學效率 課堂互動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必須要目標明確,這樣才能是課堂教學循序漸進,“導”和“學”有序。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時要精、細化。要通讀、鉆研教材,弄清講這節數學課的重、難點是什么?采用的教學方法是什么?該準備什么教具?主要讓學生掌握些什么基礎知識?訓練學生哪些能力?要向他們滲透那些情感方面的教育等等。還要備學生,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選擇教學方法,配套例題、習題,安排不同層次的學生解決不同層次的問題等。這樣,老師在上課時才能按照既定目標,把這些環節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各項要求組成一個整體,在教學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促成大面積提高。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而學生不敢提問是當前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特別在我們城鎮小學。我從學生中了解到,他們在課堂不敢提問是因為有心理顧慮。許多學生擔心:我提的問題如果是錯的或別人都懂的,同學們會譏笑嗎?我提的問題如果意義不大,老師會批評嗎……因此,首先必須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教學情境。如對大膽提問的學生,不論問題質量如何都給予鼓勵。對提錯問題的,教師也決不批評,啟發他用另一種方法思考,樹立自信心。對于提出的問題富有思考性的,可根據
情況因勢利導,采取個人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的形式加以解決。對于提出的問題,超過學生現階段所學知識范圍或教師一時難以回答的,要給學生講明原因,這樣學生就沒有精神束縛和心理負擔,上課時自然會積極舉手、踴躍發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來,會提高學習效果。
數學教學中,既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質疑、發現知識規律,又要使學生學會探究、發現知識的方法。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有的學生說:“個位上是3、6、9的數全部都可以被3整除。”有的學生馬上說:“不對,如23、26、59等數就不能被3整除。”到底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呢?我隨即設計了“114、432、732、2016”和“136、166、361、964、3100”這兩組數,讓學生分組討論判斷,哪一組能被3整除,為什么?此時,同學們討論熱烈,終于發現了原來是看各位上酌數的和能否被3整除。接著,我又引導學生把這個初步結論加以驗證,讓同桌同學任意說個多位數,另一個同學判斷能否被3整除。這樣,學生不但掌握了知識,還增強了學習信心。通過因勢利導,巧妙創設問題討論情境,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能在誘導中獨立討論釋疑,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
小學數學的學習是一項重要的智力活動,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感性為基礎,學生往往缺乏感性認識,只有通過親自操作,獲得直接經驗,才能形成數學的概念和法則。如在教“面積單位”時,我示范剪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后,讓學生自己剪這個正方形,用手觸摸其1平方分米的大小,閉上眼睛想想有多大,想象其有一個手掌的大小。我再請一個學生剪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剪后請大家也剪一個,讓學生用手摸一摸,感知其大小,閉上眼睛想一想有多大,大約有一手指的第一節大。再與剛才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比較大小。這樣,學生通過親自操作體驗獲得面積大小的新概念。又如,在教“長方形的周長”,讓學生量一量課本、書桌的長和寬,量一量教室的地面、教學樓、籃球場的長和寬。同學們通過這些實踐活動,親自操作,得出:①長+寬+長十寬;②長X 2+寬X 2,③(長+寬)X2。最后讓學生討論得出:第③種計算方法最簡便。我們在教學中應增強學生的操作意識,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有機會充分操作,在操作中觀察分析,獲得認識,悟到方法,發展能力,同時有助于學生學習思維的發展。
有些數學知識對于我們大人來說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可是對小學生來說,卻比較難懂,理解比較困難。對此,我們在教學中,緊密結合實際問題,啟發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人手,以身邊的生活實例為原型,通過想象和聯系,加深理解數學知識,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如教學“加、減法的簡便算法”時,學生對減法性質是難以理解的。在形式上,明明是連續相減,為什么可以把兩個減數先加起來,這種從形式到內涵的轉變,學生一時難以接受。為此,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的實例加以驗證:爸爸身上有130元錢,哥哥向爸爸要46元買衣服,妹妹向爸爸要34元買學習用品。爸爸可以分別先給哥哥46元,再給妹妹34元,剩下“130-46=34元錢”。爸爸也可以一下子把哥哥和妹妹一共需要的“46+34”元錢拿出來給兄妹自己去分,那么,爸爸就剩下:“130-(46+34)”元錢了。前后兩種付錢的結果是相同的。說明“130-46-34”等于“130-(46+34)”。這樣啟發學生理解,能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習慣,增強了同學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所以,只有制定良好的科學課堂教學模式,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只有這樣做,才可以有利于學生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利于發展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又減輕了學生的過重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