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艷
(河北省樂亭縣第二中學)
在英語學習中如何找到語感
◆王艷艷
(河北省樂亭縣第二中學)
語感,顧名思義就是直接感知、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它是學習者在平時的閱讀、對話、模仿、看原版英語電影等環境中積累沉淀下來的一種綜合能力。“語感”雖然很難把它說清楚,但它絕不是虛無縹緲的。它是通過實實在在的、大量的閱讀和背誦逐步積累起來的。所以,我們古人才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語感 英語學習 方法
通過尋找知識規律、梳理知識體系來進行學習的方法,也就是系統學習法,對政治、歷史、生物、化學、物理、地理,都非常有效。這些科目的全部知識,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把它們歸納整理出來,建立起非常清楚的思路。但是,有門科目比較特殊,即英語。英語是這門語言,它們是人們在生活中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有些地方有規律,但有很多地方它就不講規律,或者說叫不講道理。比如,英語動詞的過去時態的規律是動詞后面加ed,但是go的過去時卻是went.這個就完全不講規律,咱們也沒辦法,只能是熟能生巧,通過反復的閱讀和運用來掌握它。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總結出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
平常在收聽英語廣播、聽錄音磁帶、或收看電影時,盡量去模仿別人的英語發音,如輕讀、不完全爆破、升降調、節奏變換等別人是怎么做的。這個過程可反復練習,直到認為自己各方面的水準和別人一樣或接近時,再進行新一階段的學習。在朗讀背誦中培養語感。 認知論認為朗讀過程的開始即是文章作者的情感、見解和意圖與讀者的經歷和有關知識的構成發生交流和作用的開始。讀者通過視覺將文字、圖畫反映到大腦中,喚起大腦對語匯知識以及語匯所載信息的分類、篩選、吸收和同化,補充和完善原有圖式。因此,聽、說、讀、寫、譯,讀為首。現代語言學理論也說明,大量的語言輸入為語言的輸出創造可能性,即積累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因此,我們要盡量多讀多背,并在朗讀背誦時注意語音語調、意群停頓,讀出英語的韻味和美感來。
大聲的朗讀文章,將字、句轉換成聲音的形式蹦進耳朵,真切地感受語言的魅力和表達的意境,也是培養孩子們語感的一種有效方法。因為每一種語言內在含義的傳達,都是通過這三個因素進行傳達。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外語教學的目的要培養學生創造性地,有目的地運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語言學習的根本任務,就是熟練地運用它進行交流,而良好的語感,能讓很多句子自然而然地脫口而出。因此,老師常常會要求學生課后背誦課文或選擇自己喜歡的英語文章進行背誦。這個方法不僅能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還能增強學生的語感。
誰也不愿意學了一段時間后仍然是“啞巴英語”,所以一定要在有語言環境的地方開口用英語進行交流,不要怕說錯,也不要怕別人會笑話,只有大膽地跨出這一步了,才能在英語的學習中取得很大的進步。因為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能讓語言變成可以實際運用的工具。英語的閱讀理解,中高考的生詞量是嚴格限制在3%的范圍內的,也就是說一篇120個字的文章,除了人名地名以外,生詞不會超過4個。我們經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在反復閱讀六到七遍之后,基本都能很好的理解全文。這說明大家的單詞語法都問題不大。實際上,一般情況是只要生詞量不超過5%,我們最后總是能把一篇文章讀懂的。但是,在考場上,每篇文章從閱讀到做題的時間都限制得很死,你想把它翻來覆去讀個六七遍,徹底讀懂之后再解題,一篇文章就要花半個小時,時間肯定來不及。所以,必須在平時積累大量的閱讀經驗,提高閱讀速度。所以說,雖然我們的英語語文考試基本不會考你默寫某篇文章,但是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會要求大家背誦一些英語課文,就是這個原因。
雖然系統學習的方法,在很多需要“語感”的地方不能直接用,但并不代表它就完全無能為力。恰恰相反,從我這么多年的實踐來看,系統學習的方法在培養英語的“語感”方面非常有效。“梳理文章結構”是間接的方法,“梳理知識體系”是直接的方法。為什么說“梳理文章結構”是一種間接的提高英語語文成績的方法呢?這是因為它和我們梳理物理、歷史等科目的知識體系不同,它并不是直接把那些考試要考的知識點給整理出來,而是中間要經過兩次過渡才能變成考場上解題得分的能力。那就是通過梳理文章結構,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提高記憶效率,以此為支撐,通過大量的閱讀和背誦,來提高“語感”。有了好的語感,才能在英語閱讀、完形填空、寫作和語文的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和作文等題目上得高分。所以,提高“語感”的關鍵,就在于提高閱讀理解和背誦的效率!
說到閱讀理解和背誦,徹底理解和尋找規律的系統學習法,是提高閱讀理解和背誦文章的最佳途徑!古詩詞是這樣,文言文是這樣,現代文是這樣,英語的課文和其他各種文章也全是這樣!把英語的課文讀熟了、背熟了,很多單詞和語法自然就記住了。
[1]任燕.如何培養英語語感[J].考試周刊,2009.
[2]回顧歷史經驗,加強中學英語學科的德育滲透[J].北京教育,1994,(09).
[3]盧新寧.蘭教授的“智能英語工程”[J].北京教育,1994,(S1).
[4]劉永勝.面向二十一世紀強化英語教學[J].北京教育,1994,(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