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儉坤
(山東省郯城縣楊集初級中學)
淺談歷史教學中對學生人格的培養
◆李儉坤
(山東省郯城縣楊集初級中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素質的提升,社會對于人才的自身人格越來越看重,健全的人格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立足于社會。但是在當前的應試教育體制環境下,很多的歷史教師往往為了單純地提高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個人人格的培養。從歷史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格進行深入的分析和闡述。
歷史教學 學生 人格培養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人格是其最重要的教學目的。在教學大綱中明確要求,初中歷史應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和繼承我國的傳統美德,并從各種歷史事件中理解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逐步形成一種真誠善良、積極進取的人格。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人格的教育,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上,并遵循初中生的身心成長規律,在保證學生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前提下,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人格。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初中歷史教材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同時也是實現教育目的和完成教學任務最重要的載體。隨著當前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當前初中歷史教材也隨著時代發展有了非常大的變化,當前的教材并不單單是對歷史事件的簡單介紹,而是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增加了各種人文的關懷和高尚美德的弘揚,從而對學生的成長起到更好地引導,這樣的改變也符合當前初中生的心理和思想特點。因此,作為初中歷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現有的歷史教材進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和分析,找出其中最佳的內容來實現學生人格的培養。比方說歷史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勾踐臥薪嘗膽和謝安的東山再起等故事來引導學生,只要堅定自己的目標并堅持不懈的為之付出努力就可以最終實現;也可以從林則徐、陳玉成等歷史人物的故事來對學生進行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要想養成健全的人格,就必須要通過不斷地磨練、修正和陶冶。所以,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從初中生的認知、年齡、心理等方面出發,通過綜合的考慮來對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實現對學生人格塑造的不斷強化。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當代的初中生對獨立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有著較強的要求,因而,原來那種老師占主體地位的填鴨式教學已經無法適應,而且會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起到抑制和阻礙的反作用,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往往缺少進取和求知的欲望。此外,老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對歷史事件或人物進行適當的評價,并對一些相關的歷史資料進行列舉,自己梳理和構建相應的知識框架,在實現知識更好掌握的前提下,養成學生學習的獨立性。
在中學生的歷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對立的人格,還需要認真對待學生中存在的各種差異,如年齡差異、智力差異、人格差異,等等,將因材施教貫穿到學生的教育過程中,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找到真正展示自己才華的發展領域。對于高材生來說,需要教師對他們目前思維和認識水平提出稍微高的要求,從而拓展學生的大腦思維,挖掘學生深層次的潛在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后進生來說,需要教師加強對他們的學習指導和指引,采取階梯式的教學手段,從低到高循序漸進的學習,對于學生的點滴進步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從而讓學生增強自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悅;對于中等生來說,需要教師幫助他們來發現自認的缺點和不足,指導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學習問題和思想問題,鼓勵他們奮起直追,增強學習的競爭意識,克服自身的人格缺陷,戰勝自己和超越別人,從而培養學生勇為人先的優良品格。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全面展示人格魅力,從而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要有高尚的思想政治素質。歷史教師不但要用發自內心的愛去打開學生的封閉心里,而且還要用自身德高的品質去教育學生,指引學生,讓學生主動與教師溝通和交流。第二,要有比較穩固的理論專業素質。教師要主動去學習一些教育理論知識,比方說教育學、心理學等等,利用這些理論知識,一方面,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另一方面,需要及時將這些理論知識進行更新,同時不斷加強相關專業和學科知識。第三,要有健康的身心素質。教師要想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就必須有健康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這樣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第四,要有很強的科研創新素質。教師要不斷進行創新,同時要有很強的教育科研能力,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適應時代的發展。
加強師生情感交流,注意個別溝通和指導,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效果,也是幫助學生培養健全人格的一條重要途徑。在師生交往過程中,教師要遵紀守時、勤學善思、嚴謹求實,和藹可親,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自己,以優良的人格品質去影響和感染學生,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教師要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上關心學生、指導學生,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反省、矯正自己的思想行為,從而更主動地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完善自己。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對象,本著嚴格要求的原則,注意表揚和批評有機結合,指導學生不斷挖掘內在潛力,揚長避短,改變不良習慣,激發學習動機,發揮個性特長,積極去獲取成功,逐步樹立起“自尊、自信、自強”精神,不斷建塑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總之,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潛心研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格教育因素,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開展多種教育教學活動,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施加人格影響,就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構建起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