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曉光 吳 窮 劉國偉
(大連海事大學)
“青年之聲·海大”互動社交平臺服務模式創新研究
◆關曉光 吳 窮 劉國偉
(大連海事大學)
開展“青年之聲·海大”互動社交平臺建設一年以來,大連海事大學團委通過學習借鑒各高校先進做法,立足海大校情,不斷完善網絡服務平臺,不斷擴大線下服務團隊規模,開展有針對性的線上線下活動,探索出了一套更好服務海大學子的運行模式。
“青年之聲·海大” 互動社交平臺 創新
今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法》,正式標志著共青團全面進入“改革進行時”。方案中明確提出,要以“智慧團建”和“青年之聲”為重點,建設“網上共青團”。“青年之聲”互動社交平臺的建設,是共青團“密切團與青年的聯系,更好地吸引青年、凝聚七年、服務青年”的有效載體,是共青團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做好互聯網時代的青年群眾工作的題中之義和創新之舉。一直以來,大連海事大學高度重視“青年之聲”工作,2015年,“青年之聲·海大”互動社交平臺建設被團中央確定為全國100家試點建設平臺,同年9月25日,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秦宜智視察“青年之聲·海大”平臺建設工作進展情況,對大連海事大學“青年之聲·海大”互動社交平臺給予充分肯定。
大連海事大學“青年之聲·海大”互動社交平臺建設團隊充分考慮互聯網建設發展規律,并針對大連海事大學學生使用習慣,在充分發揮“一網三微”平臺的基礎上,通過整合協調,形成了微信、手機客戶端、網站、微博四位一體的工作矩陣,通過在線問答、網絡直播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強學生參與感,以實現對學生網絡足跡的全部開,解決學生“點、線、面”的問題。
(一)建設并不斷完善“青年之聲·海大”微信平臺
利用原有校團委微信平臺,在其基礎上,新創建“青年之聲”菜單欄,用以收集學生呼聲,進行數據分析。通過發揮微信平臺互動性強等特點,以問答回復、調查問卷、采訪收集等多種網絡“微”途徑,并相應配合開展線下座談等活動,通過線上線下一并開展,全面洞悉青年訴求,了解青年心聲。除此之外,針對微信平臺可以進行后臺留言的特性,大連海事大學“青年之聲·海大”互動社交平臺建設團隊注意對后臺留言的及時收集歸納,以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活動。今年3月份,大連海事大學14級本科生在微信平臺后臺留言,提出學校能否組織一次攝影講座,主要講述該如何拍攝春景。隨后平臺陸續收到類似問題。微信平臺互動性強,方便開展線上調研等,不斷完善“青年之聲·海大”微信平臺建設,是大連海事大學創新研究“青年之聲·海大”互動社交平臺服務模式的主要措施之一。
(二)建設“青年之聲·海大”校園APP平臺
依托校園APP“i海大”,在青年之聲問答專區中,針對學生個性問題,進行一對一解答。依于“i海大”手機客戶端可及時解決回復學生問題的特點,對學生的問題可以通過歸口管理,及時的進行答復。
(三)建設“青年之聲·海大”平臺網絡端口
在校團委網站,創建“青年之聲”平臺網絡端口,對訴求集中的問題分門別類,提供共性解答。利用網站信息容量大,內容豐富全面的特點,在“青年之聲”專區中,對學生關心的學習、生活等事項,分列出詳細的標題條目,保證學生能夠找得到,并且能夠快速找得到。在每一條目后面,設立“點贊打賞”功能,對學生回饋反映良好的內容,按點贊量排序放置。創立專門的記錄訪談專區,實現對問題提出、解決的全方位跟蹤,豐富解答的形式,更加方便學生洞悉了解程序性問題。
(四)開通“大連海事大學團委”新浪微博直播平臺
大連海事大學“青年之聲·海大”互動社交平臺建設團隊充分調研學生對新媒體的使用趨勢,及時開通“大連海事大學團委”新浪微博直播平臺,通過在線問答直播的形式,第一時間化解學生學習、生活的各類問題。今年9月初,“大連海事大學團委”新浪微博直播平臺直播了大連海事大學新生軍訓,老生積極提出了應對中暑等常見“軍訓病”的措施,受到新生的廣泛關注。喜聞樂見的形式、第一時間的解答兩者相結合,充分滿足了學生好奇與求知的雙重心理,是大連海事大學針對學生思想動態采取的與時俱進的措施。
“聯系網絡青年,前提和基礎是‘鍵對鍵’,增強黏性的關鍵還是‘面對面’”。在注意聯系好網上學生的同時,大連海事大學組建“蜻蜓團隊”開展線下的思想交流、經驗分享、興趣互助等活動,真正使“青年之聲”網友變為共青團的“粉絲”和“受益者”。
“蜻蜓團隊”是大連海事大學組建的“青年之聲”的線下服務團隊。團隊由大連海事大學團委書記任總隊長,大連海事大學團委專職團干部擔任各服務分隊隊長。團隊由校學生會、社團聯合會、學校藝術實踐協會、青年志愿者協會、科技創新協會等主要學生組織負責人組成,由學校組織工作部、宣傳調研部負責團隊運行、課題調研等問題。為更好地服務社會,助力西部智力扶貧,本年度“蜻蜓團隊”增設“研究生支教團分隊”。截止本年度7月份,蜻蜓團隊共有成員近200人,6個服務分隊(維權分隊、志愿服務分隊、創新創業服務分隊、藝術教育分隊、興趣培養分隊、研究生支教團分隊)。2015年,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秦宜智視察大連海事大學“青年之聲”工作,對學校創新性地組建“蜻蜓團隊”給予高度肯定。
(一)以“蜻蜓團隊”為線下核心服務力量,開展線上線下系列活動
大連海事大學“青年之聲·海大”互動社交平臺建設團隊抽調團委干部、學生干部、大學生網絡文明志愿者等精干力量,成立“蜻蜓團隊”,負責平臺的各項運行工作。以“為你傾聽,相伴成長”為主旨,經常性開展業務培訓和問題研究,從線上答疑到線下解決,為學生提供一站式服務。發揮基層團組織的作用,在各院系團委、團總支成立院系蜻蜓團隊,對接具體需求,開展各類活動,并以此提升基層團組織的活力,加強基層服務型團組織建設。加強“蜻蜓團隊”建設,針對團的工作、網言網語、時事政治、網絡技術等內進行專題培訓。在上文攝影培訓案例中,“蜻蜓團隊”邀請學校宣傳部、攝影協會等專業攝影人員,為有志趣學生開展了一次集理論培訓與拍攝實踐相結合的線下培訓。本年6月份,針對各學生組織、社團開展換屆選舉前期,“蜻蜓團隊”針對學生訴求,開展了“社團開放日”系列活動,更方便學生針對自身興趣愛好參加社團活動。
(二)不斷擴展“蜻蜓團隊”外延,讓“青年之聲”惠及更廣地區
協調有關職能部門、專家學者、社團組織等各方面力量,廣泛招募有相關專業背景的學生志愿者,對學習、科研、就業、心理、情感等與學生成長息息相關的問題,予以專業解答。組織各領域專家和志愿者有計劃地走進學生,為學生傳道授業、答疑釋惑,延伸團學組織工作的廣度、深度,加強平臺用戶黏性。本年度,為更好地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西部地區扶貧工作的開展。大連海事大學“蜻蜓團隊”特成立研究生支教團分隊,讓“青年之聲”的服務惠及更多西部地區。
四維工作格局下,更好地開展“青年之聲”工作,需要團干部充分調動積極性,需要社會各界給予青年更多幫助與栽培,需要青年敢于訴求、善于訴求。同時,也需要我們不斷健全以“青年之聲”互動社交平臺為載體的全方位的青年服務模式,做青年呼聲的“打撈器”,做青年訴求的“探索儀”,以開放包容的心態積極融入青年生活,了解青年之所好,健全方式途徑,積極加強對青年的引導。在做好線上發生收集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開展專題性地線下互動,實現團干部與學生的聯系日益密切,學生干部對學生問題的解決愈加專業,學生對團的工作更加依賴。讓“青年之聲·海大”互動社交平臺成為學生的訴求器,讓“蜻蜓團隊”成為學生身邊的解憂人。
[1]中共中央辦公廳.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2016-8-3.
[2]秦宜智同志在“青年之聲”互動社交平臺服務能力建設推進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