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琴
(溫州技師學院)
淺談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策略
◆何曉琴
(溫州技師學院)
從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的功能出發,探討了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及現存的問題,并給出了解決問題的策略:建人文生態的環境文化、嚴謹規范的行為文化、特色鮮明的職業文化、豐富多彩的社團文化。
中等職業學校 校園文化建設 策略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教育要“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對于中等職業學校而言,“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是其需承擔的主要培養任務。與高職、大學相比,中等職業學校招收的學生年齡小,心智不成熟,行為也較高職、大學的學生魯莽,要在在校的兩年時間內完成“高素質勞動者”的教育,不僅在技能上會一般操作技能,還能具有較高的素養,僅憑課堂教育遠遠不夠,還需學校校園文化發揮“隱性課程”的作用,承載起學生“修身”“謀生”教育的功能。
1.校園文化承載學生行規素養教育功能。中職學生畢業后工作在企業生產、服務一線,嚴謹的行事風格對其職業生涯發展至關重要。在學校教育中,除基礎理論課、實操課上滲透學生嚴謹工作作風的教育外,學校還應通過宣傳標語、教師表率、評獎評優等渠道多方齊抓共管營造行規養成教育氛圍,養成學生守時、守規(規章制度、做事流程及規范)、守信等行規習慣。
2.校園文化承載學生公民素養教育功能。中職生首先是公民,學校除通過各類文化基礎課程外,還應通過文體藝活動、校內社會實踐、法制教育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誠信意識、審美意識及文明意識等。
3.校園文化承載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功能。職業教育是一種就業教育,職業素養的高低與學生在企業的受歡迎度成正相關。職業素養除了通過實訓與一體化等課程培養外,還應通過專業社團與創業社團活動、到企業行業參觀與實踐、邀請企業專家到校講座等活動,在校內引導學生愛專業、樂專業、學專業的意識,增強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規劃能力和創業意識。
社會轉型升級,對技能人需求空前,但很多職業學校卻難以培養出社會亟需的人才,究其原因,校園文化建設落后,主要建設部門思想陳舊或建設指導思想存在誤區,阻礙了中等職業學校的發展,降低了辦學及人才培養質量。
1.將校園文化建設等同于校園環境建設。部分中職學校將校園文化建設等同于校園環境建設,注重“美化、綠化、靚化”校園,添置抽象前衛的雕塑、人工湖、假山、標牌,花重金購買先進的教學設備,認為這樣就是建設校園文化。當然,校園文化的題中之意應包括優雅的氛圍、整潔的環境以及人文景觀,但校園文化作為一所學校發展的積淀和靈魂,其本質必然是精神,是透過這些客觀環境、物質所投射出來的氛圍、師生精神風貌、共同的目標及價值觀,而非簡單的物質陳設。
2.將校園文化建設等同于文體藝活動。部分中職學校會定期推出一系列的校園活動,如文化節、文藝演出、社團匯演、運動會等,認為這就是校園文化建設。這些活動的確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但仔細分析,很多活動都是娛樂性活動,僅僅起到了娛樂的作用,對校園文化擔負的行規養成、公民素養及職業素養作用甚微。
3.將校園文化建設等同于企業文化建設。為加強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中職學校在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接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嘗試,但有部分學校在嘗試中走過了頭,盲目照搬企業管理經驗,以工作績效和實際的經濟利益引導學生,使學生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而放棄精神追求,導致校園文化建設中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缺失。
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應以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為目標,整體設計,深化內涵,各方齊抓共管,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熏陶人、感染人的作用。
1.整體布局,打造人文生態的環境文化。校園文化是學校辦學理念、全體師生價值觀、道德規范的凝結與沉淀,是系統性工程,需要學校高屋建瓴給予政策上的引導和支持。在自然環境建設上,要注重美化學校的自然景觀,保持環境優雅整潔;教育宣傳低碳、節能生活,優化師生工作生活環境。人文環境建設上,通過網絡、平面媒體宣傳,加強學校整體形象建設,增強學校的“識別”功能,如建設學校網站、制作校服、提煉并懸掛學校校訓等;創設“技能人才長廊”,懸掛與學校主體專業相關的勞動模范、優秀畢業生掛像,通過技能人才的宣傳,讓學生形成向“能工巧匠”學習的意識;注重學校歷史傳承,撰寫校志,建設一批具有學校人文特色的景觀。另外,校園文化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學校要調動全體師生的力量,組建校園文化內涵建設項目組,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向內涵發展。
2.齊抓共管,塑造嚴謹規范的行為文化。行為文化是全體師生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各種行為的體現和外化,需要教師做表率,學生處、教務處等教育教學部門牽頭,齊抓共管,以期師生能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開展“無煙校園”“服務質量專項活動”規范教師言行,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強調“讓學生做到的教師先做到”,為學生樹立榜樣。從細節著手,如學生在餐廳吃飯時要排隊,吃完后要自己將碗筷等收拾到指定地點;教導學生改變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在實訓車間,注重安全及工具量的擺放,生產中精益求精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對接企業,打造特色鮮明的職業文化。職業文化是校園文化中“謀生”功能的集中體現,可依托專業文化、企業文化、創業文化建設開展。
專業文化。通過專業形象塑造、專業的歷史與未來發展、專業明星簡介等渠道,營造專業特色文化氛圍;引進“7S”管理,按照企業“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節約”的要求,結合專業實際,對教室、宿舍、實訓場開展7S管理,并注重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開展系列技能競賽,結合全國及省市技能大賽,推出“技能節”“技能月”“技能大比武”活動,評出師生“技術能手”,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的熱情,樹立專業自信,精煉技能。
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長廊”,宣傳合作企業,傳遞當今企業和行業發展的新趨勢、新工藝、新技術;建設校企合作中的冠名班、冠名車間,讓學生有渠道了解企業,感受企業文化及精神;定期帶學生到企業參觀,讓學生了解企業發展,認同自己的一線工人地位,畢業后積極為企業服務;強化學生頂崗實習和專業教師暑假下廠實習制度,參與企業技改,提升師生實踐意識;邀請企業和行業專家技術人員來校講座,激勵學生技能成才。
創業文化。通過調動校內優質師資,依托先進設施設備及省技能大師工作室、創新工作室、創業孵化基地等平臺,承接企業產品加工、參與企業技改項目,幫扶畢業生創業。在此過程中,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動手加工企業的實際產品,增強了質量意識和實際操作能力。
4.百花齊放,培養豐富多彩的社團文化。社團是學生個性發展的平臺,是學校文化底蘊的承載渠道之一。中等職業學校應鼓勵和支持社團的發展,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分別組建專業社團和文體藝社團。并本著有主題、有重點的思想策劃系列活動,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并服務社會。如學生可利用3月5日學雷鋒活動進社區服務,除為社區居民帶來豐富的精神食糧外,還可以發揮專業社團的作用,開展為居民修理電器等活動。為引導社團的發展,學校還可以策劃紅五月、慶國慶、校園達人秀等活動。
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肩負著“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的重任,除以上所提到,制度文化、網絡文化也是當前中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策略。在建設過程中,只有不斷深化校園文化的內涵,發掘校園文化的特色,才能將校園文化建成“一渠活水”,不斷為提升辦學質量及人才培養質量服務。
[1]董云.新課程改革與學校管理模式轉變[J].教育探索,2007,(04).
[2]姜漢榮.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