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尚英(臨汾市水利勘測設計院)
大壩規劃設計中環境評價體系的構建
□梁尚英(臨汾市水利勘測設計院)
隨著中國水利工程建設的不斷推進,各項水利工程為水利資源的充分利用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雖然水利工程利國利民,但也會對自然、社會和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如何對水利工程規劃設計中的環境影響進行評價,就成為水利工程項目設計和決策的重要課題。文章以山西省臨汾市引沁入汾和川取水工程為例,對水利工程設計規劃中的環境影響評價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以供參考。
水利工程;規劃設計;環境影響評價
以往長期粗放式的水資源利用,不僅造成了嚴重的浪費,還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危機。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是實施水資源利用改革,破解水資源危機的重要戰略選擇。以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為代表的一大批水利工程項目,已經成為水利工程建設的典范,也為中國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也為今后的水利工程建設指明了發展方向。水利工程建設必須堅持綠色發展,提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施科學環境影響評價,推動水利工程建設向著綠色、環保、可持續方向健康發展。
沁河發源于山西省沁源縣霍山南麓的二郎神溝,流經安澤縣、沁水縣、陽城縣、晉城市,于河南省武陟縣匯入黃河,干流總長485 km,其中流經安澤縣境內75 km。沁河流域總面積13 532 km2。臨汾市引沁入汾和川取水工程包括樞紐工程和輸水工程兩部分。樞紐工程位于安澤縣和川鎮嶺南村東的沁河干流上,總庫容989萬m3。壩址以上干流長度為134 km,流域平均寬度 18 km,河道平均縱坡7.70‰,控制流域面積2 653 km2。大壩為砌石重力壩,最大壩高27 m,水庫樞紐工程等別為Ⅳ等,是一座以城市及工業供水、農業灌溉為主,兼有防洪等綜合利用的水利樞紐工程。輸水工程從樞紐取水,輸水至安澤縣城北的草峪嶺隧洞,設計流量17 m3/s,工程等別為Ⅳ等。
流域地處東部季風區西緣,屬暖溫帶、半濕潤地區,夏季盛行偏南的夏季風為多雨季節。沁河流域地勢北高南低,暴雨強度由上游向下游遞增。安澤氣象站多年平均降水量583 mm,平均氣溫9.30℃,無霜期175.60 d,年蒸發量1 500 mm,最大凍土深度81 cm,冬季多西風,其余季節多南風,最大風速17 m/s。
沁河是山西省黃河水系中的第二大河流,臨汾市段的沁河干流以前無控制工程,河流的防洪標準不足20 a一遇,有洪水極易成災。水庫建成后可控制沁河干流洪水下泄,減少下游沁河沿岸洪水危害。同時,依據臨汾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要求,工程的建設任務為城市及工業供水和農業灌溉為主,兼有防洪等綜合利用,還能改善沁河下游每年春季或特枯水年的供水條件,保護下游生態,促進沁河兩岸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2.1 水利工程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一是對氣候的影響。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將部分陸地變成水體或濕地,會對局地雨水、氣溫、氣象等小氣候造成一定的影響。二是水庫泥沙淤積。由于水庫上游雨洪對表土的侵蝕,造成水土流失,進入河道形成淤積,給水利工程造成不利影響。三是下游河床淤塞。由于水庫的建設,使平時下泄流量減少,水流沖擊力變小,降低了水流攜帶泥沙的能力,容易造成下游河床淤塞。四是水庫誘發地震。水利工程的建設會改變地貌,容易引起庫區局部滑坡、崩塌等現象,成為誘發地震的重要因素。五是水溫影響。相對原來河流形態,水庫會形成巨大的停滯水域,形成完全不同的水域環境,使水溫有所降低,會對農作物、漁業和人畜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六是水質影響。水庫有沉淀和稀釋水體污染物的功能,因此自凈能力加強。如果對水庫管理不善,則可能影響水庫水質及周邊環境。
2.2 水利工程對社會環境的影響
一是水庫淹沒和移民。興修大、中型水利工程,一般都會涉及淹沒區域和移民。水庫淹沒、移民搬遷將使本地區失去部分耕地、林地等。水庫移民會給當地政府和安置區造成一定負擔,甚至產生不安定因素;二是文物古跡的影響。河流流域部分文物古跡會淹沒于水面之下,如果在水利工程規劃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沒有及時、細致搞好文物的調查、保護,將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三是航運的影響。由于庫區較大的水位差,給原來的通航河道造成較大的影響,一般都需要修建船閘,增加了水利工程投資,也影響了航運效率;四是防洪影響。水利工程的興建,對防洪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發揮著重要的徑流調節作用。和川取水樞紐大壩防洪標準為50 a一遇設計,500 a一遇校核,水庫下游城鎮防洪標準為50 a一遇,灘地和村鎮防洪標準為20 a一遇;五是供水影響。水利工程將會增加河水的利用量,增加城市及工業供水,充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六是投資環境影響。水利工程建設將大大地有利于當地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投資環境改善,使當地居民的視野開闊,抓住建庫機遇,帶動經濟的發展。同時,水庫的建設還可以促進當地的旅游業發展。
2.3 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一是魚類的影響。水利工程阻斷了部分魚類洄游通道,使其產卵和繁殖受到嚴重影響。同時,水溫降低也會對魚類繁殖和生產造成不利影響。二是下游斷流影響。一些水利工程為蓄水發電,會使下游河道水量減少甚至斷流,對下游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都會造成不利影響。三是庫區生態環境影響。水利工程會對庫區周圍生態環境產生積極影響,主要表現為局地氣候改善,植被類型多樣化,水生生物種類和數量大大豐富,鳥類增加,產生新穎的生態格局。四是污染影響。水利工程施工期間,會產生大量的廢氣、廢水、廢渣、噪聲等污染,對大氣、水質、自然生態環境、水土保持和人群健康等產生一定的危害。如果河流管理不善,還會形成較嚴重的水質惡化,擴大污染帶。
3.1 規劃設計中的環境影響評價思路
目前,中國水利工程建設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我國水資源短缺且分布不均的問題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水少成災、水多為患、水污染持續、水土流失嚴重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因此,水利工程規劃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國情、社情和民情,建立科學的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并納入整體規劃設計之中。要對規劃河流進行嚴密的環境狀況調查,并對環境現狀作出分析和評價,還要綜合社會、經濟、技術等多方面因素提出環境保護的目標和要求。推動水利工程環境保護向著預防為主、源頭控制、有序開發的方向發展。
3.2 規劃設計中的環境影響評價程序及重點
在搞好環境調查的基礎上,根據中國制定的《環境影響評價法》所確定的評價程序,對水利工程環境影響進行綜合評價。按照調查、分析、預測、評估的順序進行評價,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環境影響評價的重點包括:規劃分析、環境現狀、環境影響識別、環境目標和評價指標、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規劃方案推薦、社會公眾參與、監測與管理等,并據此編制水利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為工程決策和實施提供有力支撐。
3.3 規劃設計中的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
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主要是分析和評價水利工程環境背景狀況、環境變化發展趨勢,從宏觀上把握水利工程建設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程度,作為優化水利工程實施方案、實施環境保護的重要依據。由于河流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對環境的影響具有整體性、持續性、累積性等特點,因此制定科學的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非常重要。引沁入汾和川取水工程在規劃和設計階段,從初期環境評價(EIA)到后期環境綜合回顧,都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和物力,建立了科學的水利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主要包括:環境影響評價與社會和經濟之間的關系、水利政策和計劃方面的環境評價、對正反兩面的環境影響綜合評價、完善綜合評價的方法和手段、積累和完善有關資料、監測與后評估、水利工程任務確定與可行性論證、環保經費投入、環境保護與移民安置等,對其他水利工程建設有一定參考和借鑒意義。[2]
綜上所述,通過水利工程規劃設計中的環境影響評價,可充分考慮水利開發對地方社會、經濟、環境所產生的影響,為水資源的科學開發利用創造有利條件。由于水利工程對環境影響的普遍性、持續性,需要建立合理的水利工程規劃設計中的環境影響評價體系,確保評價的科學性、可靠性,為水利工程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
X 920.3
A
1673-8853(2016)11-0053-02
2016-08-11
(責任編輯:劉 青)

梁尚英(1964-),女,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