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陳熙
農業部發布《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辦法》全面推進耕地質量檢測與評價制度建設
《中國農資》記者 陳熙
近日,農業部發布《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辦法》,已經于8月1日起施行。據悉,該《辦法》將全面推進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制度建設,掌握我國耕地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提出加強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的技術意見及政策措施,助力“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政府下大力氣改良耕地土壤,保證農業生態環保。《辦法》提出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評價與信息發布等共4大制度。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表示,這次出臺辦法主要有幾大目的:一是摸清實際情況。二是掌握變化趨勢。三是加強耕地質量保護調查監測。通過積累土壤資源大數據,建立耕地質量數據庫,利用實地調研、統計、對比,掌握具體實際情況。四是目前正在繼續建設耕地質量監測網點,形成較為完備的技術標準體系,制定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評價規程,為更科學、更全面地規劃工作奠定基礎。五是最終目的還是達到耕地質量的提升。
調查看現狀,監測看趨勢。據了解,當前我國耕地質量呈現中低產田比例大(占70%以上)、耕地質量退化面積大(占40%以上)和污染耕地面積大(污染點位超標占19.4%)等“三大”態勢及有機質含量低、補充耕地等級低和基礎地力低等“三低”現狀。
農業部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土肥監測處處長李榮告訴記者,調查是為了解現狀、監測是為了解趨勢。“發現并解決問題,是此次《辦法》的初衷。包括像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華北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湖南重金屬污染耕地治理修復、南方土壤酸化治理等項目區將布設一定數量的耕地質量監測點。”
此外,他還向記者提到說,在農用投入品方面,生物肥料、堿性土壤調理劑等有利于土壤改良修復的肥料品種將受到重視。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國家已經進行過兩次全國耕地質量普查。此次《辦法》中內容上涵蓋包括耕地質量專項調查、等級調查、特定區域耕地質量調查、特定指標調查、新增耕地質量調查和應急調查。“這些做法的目的是保護+提升耕地土壤情況,做到年年有信息、年年有數據,讓調查現狀與監測趨勢相結合。”李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