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偉
(吉林省白城市特殊教育學校)
論師資和教學質量是教育均衡發展的核心
◆丁 偉
(吉林省白城市特殊教育學校)
教育均衡發展是建立在學校均衡發展的前提之下的。優秀的師資隊伍和高質量的教學是學校達成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核心。做為校長要審時度勢,開拓進取,合理配置教育資源,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實現教育的民主與教育公平。
師資 教學質量 均衡發展
均衡發展義務教育的首要任務在于建設高素養的教師隊伍。因為只有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才有可能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均衡發展義務教育的關鍵在于均衡發展學校,而均衡發展學校首先要均衡發展教師。
筆者所探討的“高師資”包括下列內容:(1)畢業于正規師范院校的教師;(2)無論在鄉村還是在城市等均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均潛心教育教學、均樂于奉獻的教師;(3)懂得教育學心理學以及教學技能與教學規律的教師等。學校要均衡發展,首先就得教師師資的均衡,做到每個學校均有懂教育的好領導,全校全是好老師,班班都有優秀教師,全校教師齊心協力等。如此,教師質量一定日漸提高,學校一定會辦出特色。
有一位老教授的原工作單位是吉林省農村教育科學研究所。這位老教授任教于農村中小學32年。因為教學認真且教法得當,教出來的學生幾乎均考上大學。他不僅教給學生知識與技能,更注重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所以,他教過的學生均品學兼優。
因此,不論農村學校還是城區學校,高師資的教師資源均衡,做到“一校一策、一校一品、一校一景”,百花齊放,即使再教學條件有差距的學校,也同樣“酒香不怕巷子深”,自然沒有找名校、選名師的兩難問題了。
學校應以“質量興教,人才興校”為目標,打造校長團隊、名師團隊、教師團隊三個維度,積極構建一體化的管理模式,以形成一股強大的教育合力,為學校教育共同體的發展積淀豐厚的人力資源,為實現“教育均衡發展”做好充分保障。
阻止農村學生流失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迅速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讓學生與家長覺得在外地讀書與在當地讀書、在城市讀書與在農村讀書、在A校讀書與在B校讀書差別不大,感覺到每所學校都辦得 好,各有千秋各有特色,這樣就會吸引大批學生“回流”,不會流失了,這也確保學校生源穩定,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穩定,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1.加強優化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在優化教育資源的配置中,要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城鄉共享措施,要考慮到資源整體的均衡配置,改善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優化配置教育資源,縮小校之間的差距,實現城鄉學校辦學條件的均衡,才能縮短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的教育質量懸殊問題。
2.加強師資力量的合理配置,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1)加強教師繼續教育建設。在加快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的道路上,優質教師資源的均衡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所以,應加大培訓教師的力度,加大培訓骨干教師的力度,加大分層培養青年教師的力度,以此建設科學的師資隊伍梯隊。
(2)加強對校長的培訓工作。校長是學校的引領者,是學校辦學方向之魂,是學校辦學思想之魂,一位好校長帶領一批好教師就能辦出一所好學校。從一定意義上說,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有什么樣的學校。所以,校長的培訓工作是不能忽視的,必須多加強對校長的培訓強度,并且能均衡配置校長的崗位制度,實行“能者上,劣者下”的制度。這樣,教育質量得到提高,教育也得到均衡的發展。
3.加強優質生源的合理配置,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生源的配置均衡就是提高教育質量的突破口,要進一步強化政府行為,關注弱勢群體的生源流動,緩解“擇校”壓力,保障生源均衡公布。
4.加強教育投入,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當務之急,政府要在教育經費上,要加大對辦學條件、辦學水平落后,基礎設施差,教師整體素質不高的農村薄弱學校的投入,讓農村學生和城市學生一樣將有的信息資源和共享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共同成長進步;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學習力度提高學歷程度的投入,來提升現有教師的專業素養。
總之,師資與質量是教育均衡發展的核心。“師資”素養的高低與教學“質量”的高低是決定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教育均衡的發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做為校長一定要承擔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投入當前改革與發展的潮流之中,以科學的態度推進區域教育的均衡發展,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公平。
[1]楊慧文.義務教育發展新的里程碑——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大舉措.江西教育,2006,(10).
[2]畢正宇.論教師資源合理配置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之關系.天中學刊,2004,(04).
[3]朱永新,許慶豫.論基礎教育均衡發展.中國教育學刊,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