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霞
(吉林省琿春市第一高級中學)
以高中化學為基礎探究激活和發展學生潛能的途徑
◆李虹霞
(吉林省琿春市第一高級中學)
當前,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精神為教育教學模式的革新,提供了理論依據和人才培養的新方向。創新型人才是讓一切美好展望成為現實的根基,那么,怎樣構建激活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潛能與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之間的立體框架?又怎樣融合生命教育以高中化學教學為基礎去培養創新型的人才呢?對此進行了探討。
以人為本 生命教育 發展潛能 提升素養 教學相長
高中化學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其內容涉獵廣泛,學生在剛接觸化學的時候興趣盎然,但在深入學習的時候卻覺得枯燥無味,主因是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因教學條件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很多學生只能以教材為媒介去學實驗或背實驗來了解化學,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設計創新實驗能力等潛能并未得到最根本的激活與發展,這對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無疑是不利的,久而久之,化學這門非常具有趣味性的自然科學就成為了學生眼中的“雞肋”。這迫切的需要我們去探索一種求異創新又行之有效的途徑來打破這種僵局,即本文要闡述的課題:以高中化學教學為基礎探究激活和發展學生潛能與提升學生學科素養關系的研究。
當前的課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目標是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是生命教育創新的關鍵。以人為本旨在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即教師不再是單純“傳授”知識,轉主體為主導,學生也不再是機械接收知識,而是轉被動為主體自主探究式學習。
化學實驗有利于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發展所需要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深入了解化學學科的特點,加深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有利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更深刻的認識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逐步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故,以化學實驗為依托的前提下為學生提供多樣的、可供選擇的創新實驗模式,能夠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和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化學實驗的過程為教師創造性地進行生命教育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機會,在教學實踐中引導教師不斷反思,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激活和發展學生潛能,為提升學生學科素養奠定了基礎。而注重與實驗相結合的創新教學模式的目的為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這是高中化學課程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尊重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的基礎之上提出來的。通過教育模式的革新,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之上,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目標,構建支架式教學,引導學生順利通過最近發展區,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注重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為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和高中階段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必備的基礎。這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未來發展所需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也可以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集體的情操。在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影響,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更可以積極倡導學生自我評價、活動表現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目的是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激勵每一個學生走向成功。
生命教育與化學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研究在內容選擇上,要力求反映時代化學研究的成果和發展趨勢,積極關注21世紀與化學實驗創新相關的社會現實問題,幫助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強化終身學習的意識,更好地體現化學課程的時代特色。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們如何將生命教育融合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呢?
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激活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究欲望,同時挖掘學生善于學習化學的潛能,這樣雙邊合作共贏的教學效果勢必事半功倍。這要求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學情為其創設高效的教學環境和學習情境,比如,提供豐富的化學史事、與人類生產生活有密切關系的生活化學等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和發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潛能,提升學科素養,在理論與實際交錯中,學生可以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探究屬于自己的有效學習策略。只有這樣,師生之間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發生“有效碰撞”,在合作共贏中達到教學相長。
綜上,以高中化學教學為基礎探究激活和發展學生潛能與提升學生學科素養關系的研究,就是教師、學生、科學、社會等的多邊結合,是生命教育的具體體現,是構建新課改下專業化學課堂的關鍵,是達到知行統一目標的關鍵,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