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旺堆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第二高級中學)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落實“以生為本”理念
◆拉巴旺堆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第二高級中學)
“以生為本”理念的貫徹落實是課改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要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教學時,教師要認真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要有意識地用這一理念來指導教學,指導教學方法的選擇,在構建出高效歷史課堂的同時,也為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做好基礎性工作。
高中歷史 以生為本 自主學習
“教不越位”是落實課改理念的關鍵,也是有效落實“以生為本”理念的指導思想。但是,大部分教師看到“教不越位”這四個字之后,很不理解,尤其是在應試教育、高考的壓力下,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認為這是“胡鬧”,放任學生進行“自學”就是浪費時間,就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因此,為了改變這種現象,也為了有效的將以生為本的理念落實到歷史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好思想的轉變工作,之后,才能組織有效的教學活動來落實“以生為本”的理念,才能為高效歷史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好保障工作。筆者對如何構建“以生為本”的歷史課堂進行論述,以確保學生在綜合而高效的歷史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教學方法選擇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著高效課堂順利的實現的關鍵因素,也是確保“以生為本”理念有效貫徹落實的前提。所以,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改變“灌輸式”“一講到底”的教學方法,要通過組織多種活動來為學生健全的發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為了有效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我們要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要通過組織多種活動來為學生健全的發展做好保障工作。
在教學《國共十年對峙》的教學時,為了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更為了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本節課的教學時,我將“小組討論”和“自主探究”兩種教學方式結合在了一起,目的就是讓學生在主動求知中真正成為歷史課堂的主人。
如果說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影響“以生為本”理念的關鍵因素,那么,用以生為本的理念指導教學過程的組織就是發揮其價值,確保學生獲得良好發展的基礎。所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相信學生,要通過組織“以生為本”的教學過程來給學生搭建主動求知的平臺,進而,使學生在自主高效的歷史課堂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片斷一:播放袁騰飛對《國共十年對峙》的相關視頻。
師:在剛才的視頻和我們對初中所學知識的了解,哪位同學能夠說一說國共十年對峙期間發生了什么事情,為什么會出現國共的十年對峙。
生1:國共對峙十年期間,我們經歷了長征。
生2:國共對峙十年期間,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勝利”的思想。
生3:開展了土地革命。
……
師:大家說的已經很全面了。今天,我們就重新具體的學習一下這期間發生的一些故事。(板書:國共十年對峙)
這種組織學生討論的導入方式不僅能夠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而且,也能加強生生之間的交流,幫助學生在自主回憶、互相交流中順利的走進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但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落實“以生為本”理念的重點不在導入上,而在實際教學中,所以,除了在導入中落實以生為本理念之外,我們還要有意識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學,以確保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教學片段二:師出示相關的問題
(1)為什么說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2)南昌起義的重大意義。
(3)為什么中共決定在秋收時發動起義?
……
師:思考問題,帶著這些問題今天我們進行自主學習,但在自主學習中與小組成員交流自己遇到的問題(生自學,并交流)。
師:在自主學習中,我發現一些學生對下面這幾個問題存在疑問,比如,為什么毛澤東要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武裝割據思想在中共歷史上產生的作用?
……
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些問題,大家可以談一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生1:敵人的力量比較薄弱。
生2:起義后的部隊受到了重挫。
生3: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的能夠積蓄革命力量。
……
師:大家說的都不錯,但都不全面,比如: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實質是中國的革命本身就是農民革命。等等。(多媒體展示這一問題的總結答案)。那么,哪位同學能說一說為什么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
……
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引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這樣不僅能夠強化理解,鍛煉能力,而且,對落實“以生為本”理念,對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相信學生,要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來引導學生在交流和思考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進而,為高效歷史課堂的順利實現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試題講評是各個學科教學中都不可缺少的環節,是鍛煉學生知識應用能力,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以往一講到底的模式,要鼓勵學生在自主分析、自主交流中掌握基本的知識,進而為高效歷史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對中國革命采取什么斗爭形勢和走什么道路的問題,當時是有不同意見的:
一種意見是:“朱德毛澤東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據地的,有計劃地建設政權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擴大人民武裝的路線……無疑義地是正確的。”
另一種意見是:“爭取一省與幾省首先勝利,無產階級的偉大斗爭,是決定勝負的力量,沒有工廠階級的罷工高潮,沒有中心城市的武裝暴動,決不能有一省與幾省的勝利。不特別注意城市工作,想‘以鄉村包圍城市’,‘單憑紅軍來奪取城市’,是一種極錯誤的觀念。”
你認為哪種意見正確?為什么?
該題是教材中的一下討論題,所以,在講評時,我并沒有和以前一樣將答案直接傳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和討論,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解題能力,而且,對學生歷史素養的提升,對高效歷史課堂的順利實現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評價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拉近師生關系,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有效活動之一。但是,在以往的評價環節中,我們的評價僅是形式,甚至可以說是對學生的敷衍,每天、每節課都是一兩句的“不錯”“很好”這樣的評語,學生常常就忽略了,根本展現不出其價值,根本不利于高效歷史課堂的順利實現,也不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在課堂講評中落實“以生為本”的理念,進而,使學生在互相評價、自主評價中重拾學習的樂趣。因此,在課改下,我們要鼓勵學生進行自主評價,自主對小組其他成員進行交流,說一說各自的優缺點。同時,作為教師的我們也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及時的肯定和鼓勵,進而,使學生在教師營造的“以生為本”的課堂環境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題。
總之,作為課改下的高中歷史教師,我們要相信學生,要有效的將“以生為本”的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以確保學生在自主學習、主動交流、獨立思考中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進而為學生歷史素養的全面提升做出相應的貢獻。
[1]許霽.以學生為本的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新校園,2015,(12).
[2]李黎明.構建以人為本的高中歷史課堂淺探[J].教育,20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