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軍
(江西省吉安巿峽江縣實驗中學)
談如何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
◆李愛軍
(江西省吉安巿峽江縣實驗中學)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低效的課堂教學仍然大量存在,因此,對于高效課堂的構建,應該探索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這樣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從闡釋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堂入手,探索實現初中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
初中歷史 高效課堂 教學策略
高效的教學課堂,就是具有較高的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的課堂,打造高效的教學課堂是素質教育改革的目標。歷史是一門重要的學科,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實現歷史課堂的高效教學。對于高效課堂的闡釋,學術界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論,大多數人認為,高效優質課堂是指教師在一定時間內,以盡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完成更多更優的教育教學任務,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培養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追求全方位、多層次、社會化、人性化教育,在教學結果上強調教育教學的高效果、高效率和高效益。
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在這個雙邊活動中,包含師生的交流。當師生相互了解,與學生建立起一種親密融洽的關系時,學生就會把教師當作朋友,把教師傳授的知識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關注每一位學生的進步與成長,及時予以鼓勵,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在課下也要多和學生接觸和交流,使學生感到教師是他們無話不談的朋友。這樣,歷史教師的課不再刻板,而是有滋有味,有利于高效課堂的達成。教師還要經常聽取學生對于本學科學習的建議,也要盡可能尊重學生意愿,選取合適的學習方式。教師更要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不能挖苦諷刺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要以真誠的眼光關注學生,以親切的語氣教導學生,以信任的心態引導學生,營造融洽、和諧、高效的氛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打造高效的歷史課堂,教師必須擺正自己的位置,注意發揮引導作用,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學習的方法。在教學中,筆者注重培養學生“我的課堂我做主”的意識,做到“目標讓學生清楚,疑問讓學生提出,過程讓學生經歷,結論讓學生得出,方法讓學生總結”,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質疑、主動參與、主動展示,以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例如,教學“秦末農民起義”的內容時,筆者是這樣進行教學設計的:第一,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提出以下問題:①秦朝暴政表現在哪些方面?②找出大澤鄉起義的原因、時間、地點、領導人。③說出大澤鄉起義的影響。④秦朝為什么會迅速滅亡?留給后人的教訓是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課文。教師巡堂指導,適時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第三,組織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讓他們互相談談自主學習的收獲,互相釋疑。第四,請各小組的小組代表發言,與全班同學分享小組的學習收獲,教師進行適時的評價和補充,起指導、點撥的作用。第五,學生質疑。教師充分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并及時地鼓勵學生。學生們共同篩選出最想了解的問題,利用學生人力資源,師生共同解決。第六,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點評。這樣教學,采用了共同探究、討論為主的多向交流方式,通過學生的自我思考、學生群體的信息交流、師生間的信息交流等,使學生合作互補,達到共同提高,確保學生的思維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積極、活躍、主動的狀態,使課堂成為一系列學生活動的開展與整合的過程。這樣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合作的能力,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課前的準備工作是高效教學的基礎,教師必須做好備課,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以歷史教學的大綱為指導,突出知識的重要性,認真研讀教材,查閱相關資料,理清知識點的思路,并做好知識點的擴展,使學生能夠更容易接受各種新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初中教師在備課時,還必須加強對學生的了解,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和知識儲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方法進行教學,注意因材施教,更好地實現高效課堂。
歷史課程標準中指出:“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于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勵教師積極進取的評價機制,歷史教學評價應以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全程評價,充分發揮歷史教學評價的教育功能。”而以往的歷史教學評價的諸多弊端嚴重妨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新一輪課改的背景下,應對歷史教學評價進行初步探索,以構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
[1]朱曄.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探討[J].現代閱讀,2011,(21).
[2]劉向東.打造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策略分析[J].中學教學參考, 2010,(12).
[3]孫巍.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裝備[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