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超
(吉林省長春市東光學校)
小學科學實驗室的實施現狀與研究
◆孫 超
(吉林省長春市東光學校)
實驗室是培養具有自主動手能力、具有創新意識人才的重要場所。因此,必須動員各方力量共同建設和管理好小學科學實驗室,以滿足師生教學活動的需要,提高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探究技能,全面落實新課程標準,完成科學教學任務。
小學科學 實驗室 現狀研究
《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是結合我省實際情況編制的,應該成為學校建設小學科學實驗室的有力依據。本標準分為“基本”和“選配”兩種配備要求。“基本”要求規定了小學科學教學完成上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任務應具備的常規的儀器設備、教學軟件、藥品、材料、工具和必要的安全器材,所有開設科學課程的學校均應達到該配備要求。
目前,我省小學科學實驗室及實驗器材設備還處于匱乏、落后的狀態,科學實驗的開出率非常低,主要集中在實驗室缺乏、實驗器材不足;多媒體設施缺乏。說明實驗室及器材設備的建設及多媒體設施的建設是學校設施、設備方面的主要問題。實驗室建設不符合規定,設備室與實驗室不在同一樓層甚至不在同一幢樓、距離遠,實驗器材搬動不便;實驗室管理人員更是處于空白狀態,所調查的學校中基本上沒有專職的實驗器材管理人員,通常由科學教師代管,而多數學校專職的科學教師缺乏,他們課時量大,管理實驗室方面分身乏術,只能草草應付了事。有的學校由行政人員或其他非專業的富余人員代管,實際上通常是代而不管,相當于倉庫管理員。學?;A建設方面普遍存在著只重一室(教室)不重二室(實驗室、設備室)的問題,在實驗器材設備的投入上明顯不足,學校整體規劃時缺少實驗室及其器材配備的安排。
1.實驗室建設、器材設備配備
(1)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共建。在學校有限的空間里建設植物種植、小動物飼養實踐基地,為生命科學領域的實踐提供必要的條件。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充分調動教師、家長、學生和其他社區成員的積極性,并根據農村和城市學校特定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以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多種渠道開發與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共同促進小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
(2)自制教具。實踐證明,自制教具是目前加強器材設備建設的一個有力措施,也是許多有經驗的科學教師解決實驗難題時經常使用的武器。實驗器材是為教學服務的,有時現成的器材設備并不能完全滿足探究教學的要求,這就需要對原有的儀器進行改造,設計和開發一些新的實驗器材。
2.小學科學實驗室的管理
(1)規范的組織管理是前提
作為學校領導,要提高認識。一是要安排專用的儀器室、實驗室和相關的配套設施,確保室內水、電、排氣、消防、電教設備、課桌凳等固定設施的正常使用。二是要對已有的儀器設備加強科學規范的管理,為科學課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以及課外科技活動的開展,提供有力的保證。三是每學期期末,學校要根據教學要求編制好下學期儀器設備、器材補充計劃,并提前購置。四是學校應安排具有較強事業心、責任感和專業知識的專職教師管理,必須建立由學校領導指導的研修組,在組織上予以保證。
(2)嚴格的制度管理是保證
第一,實驗室的儀器設備要做到帳目清楚,帳物相符。第二,實驗室必須制定實驗教學管理制度,學生實驗守則,儀器設備保管使用維修制度,儀器損壞賠償制度,安全防護制度。第三,建立科學實驗教師的考評制度。
(3)有序的實驗設備管理是基礎
實驗室的儀器設備、動植物標本、室內環境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儀器保持的狀況和有效的使用。儀器設備的存放要分門別類,入櫥分類存放,科學有序,排列整齊,安全美觀,定櫥定層定位。力爭做到一櫥一號(儀器櫥號),一櫥一卡(儀器櫥內儀器存放目錄卡),保持物卡一致,帳卡相符。按照上輕下重,水平或豎直放置的原則作適當調整,特高特大儀器用專柜?;瘜W試劑、藥品要妥善保管。劇毒品和易燃品必須存入危險品庫。水槽、放大鏡和燒杯是小學生在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最常用的實驗器材之一,應優先放在取用方便的位置。
(4)創新的實驗教學管理是關鍵
第一,認真制定科學教學計劃,加強實驗教學過程管理,做好計劃、準備、組織、指導、總結五個環節。每學期開學后,根據任課教師實驗計劃編制好各年級的實驗教學計劃和實驗室使用安排表。
第二,學校應創造條件提高實驗的開課率,滿足師生教學的要求。在課堂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動手,動腦,像科學家那樣“真刀真槍”地去搞科學,去探索,去創新。
第三,完善科學教學計劃、總結類檔案,教學儀器技術性資料類檔案(有關各類儀器的使用手冊、說明書、保修卡、儀器質檢合格證等隨機技術資料),帳簿資料檔案等,做到及時歸類,定點存放。第四,積極開展實驗教學研究,改進和自制教學器具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