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晶 北京科技園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探析人本理念下的居住區規劃設計策略
文/薛晶 北京科技園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于生活品質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將人本理念運用到居住區的規劃設計之中,營造出平衡、穩定、綠色與和諧的生態居住區域就顯得很有必要?;诖耍疚慕Y合筆者相關實踐工作經驗及自身見解,主要從人本理念居住區域規劃設計的要求入手,探討了以人為本理念在居住區域規劃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人本理念;居住區;規劃設計;具體策略
時代與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城市化的步伐,在這樣的背景下大量涌入城市的人口給城市居住環境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當前時期如何有效解決住房成為人們必須面對的問題。舒適、宜居、低碳、環保是現在人們對于居住的標準與要求,在城市居住區域規劃時就應該以此為切入點,充分結合人本理念,實現居住區域規劃的科學、規范、綠色、低碳與舒適。
1.1 便捷的交通條件
在進行居住區規劃時,要綜合應用當地的自然與人文資源優勢,確保基礎設施的完善,便于滿足人們交通出行便捷的需要。
1.2 居住環境要舒適與安全
要堅持人本理念,就必須保證居住區域內擁有一些安全舒適的居住氛圍,盡量減少交通擁堵等不利因素,避免存在不必要的噪音與環境污染。
1.3 具有便捷的公共設施服務
以人為本還要求居住區在規劃時綜合考慮當地的公共設施服務水平,需要依托當地城市規劃與服務體系建設水平進行規劃,通過社區居住環境管理模式的創新,為人們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務,實現人居環境的大幅改善。
1.4 戶型設計要人性化
人本理念要求居住區規劃充分考慮居住人員的情況,在設計戶型時要呈現人性化的特征。在規劃時,必須考慮到居民的生活便利與經濟成本,從而確定戶型與面積,體現人性化。
1.5 使用節能技術
人本理念要求居住區規劃必須體現出節能、低碳與環保的特點,這就要求在規劃設計時就綜合運用各類節能環保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
2.1 宜居的綠色生態環境
在人本理念的規劃設計中,需要打造出宜居的綠色生態環境。通過合理安排將建筑與周邊環境有機結合,確保住宅區與環境協調統一。在規劃設計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多處出入口,且確保行人與機動車出入口分開。設計人員要從整體布局出發,規劃好住宅樓的朝向與風向,實現自然風道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做好住宅樓單體、群體對光照的需求。與此同時,在規劃中要綜合考慮,避免因為室內外溫差等原因可能形成的熱島效應,因而在規劃設計過程中要綜合考慮,有針對性地搭配選擇綠化的形式,并確保其與小區整體的熱環境相互協調,增進美感的同時實現功能最大化,從而打造出真正的宜居、安定的居住環境。此外,為確保區域生態環境的和諧,還應當科學規劃與建設給排水配套工程,實現區域內雨污分流,科學利用并保護區域水資源。
2.2 構建合理的空間布局,實現和諧交往的心理環境
在規劃設計時要按照公共、半公共、半私有和私有四個層次進行空間布局的劃分,從而在整個居住小區內形成形式多樣的景觀帶,為居民的戶外休閑活動提供良好的場所。公共空間主要集中于居住區的公共干道所在的綠地,為居民提供方便,此處的規劃要盡可能的將周邊的水面、樹木、草坪與建筑結合在一起,營造出舒適、寧靜的氛圍。半公共空間應以自然植物為主,半公共空間是居民增進交流的場所,更可以在發生突發事故時作為應急避難的場所。這一部分空間規劃需要根據組團進行考慮,要保證交通的便捷。半私有空間在設計上要具備多樣化的特質,擁有完備的設施,需要營造出特有的歸屬感。私有空間包括樓層陽臺、室外露臺等空間,這部分設計上既方便居民自由裝飾,又要具備安全感與私密性。
2.3 便捷的交通與完善的公共服務
在交通道路的設計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幾個組團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規劃設計,還可以將附近的城市規劃道路納入其中進行統一考慮。小區內部可以根據地勢與環境確定道路為直線或者曲線,利用道路將小區分為數個部分,每個部分既有聯系又有區分,進一步深化空間布局的人本理念。設計中要充考慮小區內機動車的問題,可以使用人車分流的策略,在入口處將機動車與行人分開,設置地下及地面的獨立道路系統,從而極大效率提高了小區出行的便利性,更保障了小區內居民的安全。
2.4 無障礙設計中充分體現人本理念
在進行居住區規劃時還應該充分考慮到可能存在的盲人及行動不便的殘疾人等。這就要求設計規劃人員能夠根據這一情況設計盲道、無障礙車位等。在單體設計中,樓道出入口的無障礙坡道以及廁所中的無障礙廁所等也是必須加以考慮到內容。與此同時,室內還可以進行無障礙配套設計,在輪椅活動頻率較高的空間還應該充分考慮到輪椅的回轉距離與活動半徑等。起居室中的廚房、廁所等門框寬度與通道尺寸等也需要考慮。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與人們理念的革新,人們對于居住環境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當前時期的居住區域規劃更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也正是人本理念在建筑規劃與設計中的進一步落實。為此,在進行居住區域規劃時,應該從交通便捷、舒適安全方面加以考慮,在人性化理念的指引下綜合運用各類低碳技術實現居住環境與當地環境的協調統一,促進環境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共同發展。
[1]陶丹.淺析居住區規劃方案設計的理念及其設計[J].建筑?建材?裝飾,2016(14).
[2]李軒.人本主義在現代居住區域規劃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14).
[3]路昀,劉玉亭,曹冬.4.基于居民需求的廣州市保障房住區公共空間優化設計初探[J].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4(05).
[4]徐志華,馮武軍,張映冰,等.高層樓群近地風環境對人居生態的影響以及利用景觀建筑設計措施緩解[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Z1).
[5]呂亞琴.基于景觀生態學的城市居住區景觀設計[J].科技創新導報,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