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辛昱、徐鵬 濟南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山東濟南 250000
淺談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設計的理論研究
文/辛昱、徐鵬 濟南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山東濟南 2500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不斷向前推進,中國的城市發展正在面臨著洪澇災害、水資源短缺、雨水徑流污染等問題。“海綿城市”這個理論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海綿城市”理論讓廣大的城市建設者看到了希望。“海綿城市”是我國的新型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因此探究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規劃方法是極為必要的。
海綿城市;規劃設計;理論研究
1.1 要扭轉觀念,遏制城市無限制硬化趨勢
傳統城市建設模式,處處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設施來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澇,旱澇急轉。海綿城市建設應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應統籌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協調給水、排水等水循環利用各環節,并考慮其復雜性和長期性。根據《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今后城市建設將強調優先利用植草溝、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綠色”措施來組織排水,以“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根據財政部網站消息,我國建設海綿城市試點工作已經展開,首批有16個城市進入試點,按行政區劃序列排列,他們分別是:遷安、白城、鎮江、嘉興、池州、廈門、萍鄉、濟南、鶴壁、武漢、常德、南寧、重慶、遂寧、貴安新區和西咸新區。
1.2 要積極實施城市生態修復
從現在起,試點城市要有步驟地開展城市生態修復工作,推進截污、控污工程,建立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統,開發、改造城市社區建筑物、道路、綠化帶、停車場、廣場、公園等公共設施蓄留雨水的生態功能。盡可能恢復城市原有河道、湖塘、溝渠,減弱城市熱島效應,提高城市雨水滲透率。重視城市地下管網的普查、檢測和修復工作,防止城市地質災害。海綿城市技術普及以后,原有城市生活污水量會大大減少,雨水進入污水管道的情況會逐步改善,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的能力與效益均會提高,污水直排進入河道、土壤和地下水的狀況也會得到改善。
1.3 要高度重視水資源戰略規劃
將水資源及生態環境規劃納入城市發展戰略規劃,支持、鼓勵公民和社會組織參與和監督水生態規劃的制定和實施過程。確立水生態規劃在城鄉規劃中的基礎地位,充分認識和利用水資源的資源功能和生態功能,注重開發和保護水資源在城市發展進程中的歷史文化價值,培育和引導親水產業健康發展。
1.4 要建立科學的流域管理行政體制
充分理解一個城市的發展與流域上下游地區發展之間的內在邏輯,任何城市開發措施都要照顧到本地區和上下游地區人民的合理訴求,積極參與流域地區的環境與發展對話,制定流域治理行動計劃及時間表。
1.5 要兼顧歷史文化和普通居民的利益
建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低影響開發模式,保護原有水生態系統,恢復被破壞水生態。有關專家同時指出:可以把海綿城市與智慧城市結合起來,把各種各樣的分布式的能源、綠色設施和海綿設施協同起來,促進智慧排水、雨水收集、管道檢測以及反應和水循環利用、地表水污染的實時監測和反應、暴雨預警和水生態、水系統的智慧應對。
2.1 水系濕地規劃
水系濕地作為城市的凈化器對城市環境保護、氣候調節、生態平衡有著重要作用。(1)劃定限建區和禁建區,通過法制等強制手段劃分藍線和綠線,讓這些天然海綿體保持良好的調洪能力以及海綿吞吐能力。(2)修復自然生態,通過淤泥疏浚、生態砌岸、水植物培育等來修復綠色生態系統。但要注意重建設的同時更要重管理,充分發揮自然與人工水系濕地的蓄水、補水、凈水作用,建設海綿城市,保護生態環境,減少旱澇災害,造福城市居民。(3)生態走廊的構建,有利于海綿城市發展的生態走廊,例如河流、水渠和植物等,并通過生態走廊來加強多個生態板塊之間的聯系,形成系統性的生態海綿體;另一方面也使得生態環境形成必須的網絡和通道,方便搜集和利用雨水。
2.2 城市道路
現如今城市道路越建越寬廣、越建越氣派、越建越堅實,但不可忽視的是這些道路并不滲水,甚至嚴重阻礙雨水的排泄,造成城市內澇。因此城市道路在建設中應該注意完善下水道系統,牢固井蓋安全,充分利用透水透氣材料建設城市交通道路,減少旱澇災害,真正實現海綿城市的建設。近年來,深圳市開始大力提倡完善城市下水管道系統,建立完善的小水管道體系,減少城市內澇,充分利用雨水,緩解城市用水緊張等問題。
2.3 地塊內部
作為城市建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地塊內部的規劃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地塊規劃應根據城市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每一部分用地。建設海綿城市,就要注重綠化、園林、濕地、湖泊等方面的建設,因此在建設過程中,在保證城市正常有序運行的基礎上,應把此部分作為重點建設對象,實現合理規劃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的建設需要系統思考,統籌協調,科學布局;宜從大局入手,先從“山水林田湖”這些“大海綿”入手;然后考慮城市低影響開發這些分散的“小海綿”建設。海綿城市對于控制徑流污染、削峰調蓄、地下水補充等都有重要意義,但是也不宜過分夸大其作用,尤其是在內澇防治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用辯證的方法,充分利用海綿城市理念來輔助我國現代化城市的發展與建設,以創建更美好的人居環境。
[1]夏軍,翟金良,占車生.我國水資源研究與發展的若干思考[J].地球科學進展,2015,26(9).
[2]莫琳,俞孔堅.構建城市綠色海綿——生態雨洪調蓄系統規劃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4,19(5).
[3]董淑秋,韓志剛.基于“生態海綿城市”構建的雨水利用規劃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5,18(12).
[4]莫琳,俞孔堅.構建城市綠色海綿——生態雨洪調蓄系統規劃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