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倩
(公主嶺市大嶺鎮中學校)
試探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邢 倩
(公主嶺市大嶺鎮中學校)
很多歷史事件實際上就可以被定位為故事,而這些“故事”在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往往能夠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習興趣,并由此使得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的發展順序。由于初中學生是剛剛參與學習歷史的活動,故而其難度設置應把握分寸,并在此過程中有效提升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從而活躍課堂,故而,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的教學模式效果頗為顯著。
初中歷史 歷史故事 歷史教學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由于其首次接觸歷史課程,故而其好奇心理較強,然而其往往會對歷史學習內容的理解產生很多偏差。尤其是難以歷史聯系現實生活。除此之外,傳統的歷史教學活動往往都是單純的講解課本內容,難以有效激發歷史學科的興趣。而講述故事的辦法,則可以使學生更切實地了解一系列講授內容,可以在課堂內容的學習過程中進一步集中精力。
1.講故事符合初中生特征。作為傳承記憶手段之一的故事,其借助于口頭傳播,可以在其傳播過程中對價值觀念、民族文化加以傳遞——這樣的作用往往有著“歷史記錄”的意義。但故事與歷史相比,其往往更注重描述事件過程,并對其趣味性、生動性方面加以“錘煉”。故而更加能體現教學效果,尤其是對初中生來說,其心理發展的特點往往更加符合故事性教學方式。由于其求知欲旺盛,故而很容易記住故事,記憶一些抽象性的概念也正好可以采取故事教學的辦法。調查顯示,講故事的授課形式更易于被初中生接受,所以初中歷史教學中完全可以借助于故事來做到“事半功倍”。
2.講故事能使復雜、抽象變為具體、清晰。故事的特色在于將事件發展變化過程加以敘述,尤其是能夠生動描述細節。借助于歷史故事,能夠把很多傳統方式講解的歷史課中難以記憶的內容有效地變為故事情節,在“抽象概念具體化”的過程中提升學生記憶。而在對故事的理解過程中,學生往往可以“不知不覺”地重現歷史事件場景,從而加深理解。
3.講故事是歷史教學中運用最廣泛的教學方法。人類往往會用神話故事解讀難以追溯的歷史,而在這一過程中不難看出長期以來人們很習慣借助于故事來進行記錄。為數不少的歷史故事一方面體現了事件過程,另一方面也穿插著總結的經驗教訓和對人物、事件的評價。甚至可以說,講故事也屬于傳授知識、經驗的手法之一,也正因為此,故事方才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引入歷史故事教學中同樣也需要遵循原則,也只有如此才能達到教學目的。教師在備課時就應充分掌握了解課程內容,從而選取歷史故事中緊密聯系教學內容者。選取時也應兼顧其趣味性和真實性。以此來在保證故事實際性、合理性的同時幫助學生去結合歷史與現實,以求真正做到生活中“以史為鑒”并對上課的效率加以提升。同時,選擇故事的過程中還應講究針對性,以求真正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歷史,并不失時機地提升其獨立思考、思辨方面的能力。
1.按歷史學研究的階段分期分。目前,中國大陸初中歷史教學內容多以歷史研究學中“分期理論”作為基礎,將歷史以古代、近代、現代、當代等階段來劃分。為此,也應將初中歷史故事同樣按照上述方式加以劃分,從而不至于混亂。
2.按故事的中心內容分。歷史故事一般可分為“人物中心型”和“事件中心型”兩種,前者多以故事主角的經歷來展開事件,其主要作用在于幫助聽者了解特定的歷史人物,并從人物的角度來展示不同歷史時期國民的狀態。后者則講究對事件過程和細節加以描述,主要對歷史客觀性、真實性加以強調。而這樣的故事則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歷史場景,并在其間形成屬于自己的認識。
3.按故事與史實的關系分。此方法可以將故事劃分為史實性、傳說性、虛擬性三種類型的故事。一般而言,初中歷史教學中多采取前者,然而因為各種故事往往都有著夸張和虛構部分,其中很多細節真實性根本難以證實。所以教師可以一定程度上調整故事內容(前提是保證整體合理)。由于這樣的故事來源在于真正發生過的歷史事件,其中情節和人物都有據可查。故而教師可以對其敘述方式在講述時做出相應調整,以之來有效加強學生的把握能力。傳說性故事則多屬神話范疇,難尋來源和相應文獻,僅僅是口頭傳說而已。傳說性故事則是真實程度難以考證的民間傳說,但史料價值卻不可低估——為數不少的傳說的基礎實際上就是當時的社會背景及一些相應的事件,故而其在歷史教學中也是“用得上”的。而虛擬性故事則多為虛構故事,但其往往會借鑒一定的歷史事實作為故事的背景或人物。此類故事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幫助學生發揮想象力。教師可以在此類故事教學中按照自己所需來對內容加以“整改”(前提是保證內容合理),從而使得其可以和歷史事實相互符合。甚至可以說,這一類虛擬性故事實際上就是基于真實歷史而開展的“再創造”活動。
1.內容生動,激趣動情。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故事這一活動的目的,在于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所以必須在有效地保證生動性的前提下進行內容選擇。故而,應選擇故事中具備相應故事情節者作為課堂講授對象。從這一點可見,符合學生學習興趣是歷史故事的選擇原則。
2.主題明確,結構清晰。用于歷史教學的歷史故事要講究條理清楚、情節清晰主題明確。在教學中有必要將整個故事的框架講清,并盡量清楚地描繪其中的景象。同時,應有效地關注是否有鮮明的主題,以及故事內容是不是真正以這個主題作為中心。
目前大多數初中生對歷史課程往往很缺乏重視程度——這也是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一個很大的教學問題。而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的課堂上引入一系列歷史故事,往往可以有效地調動課堂氣氛和提升課程所具備的趣味性,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
[1]李亞軍.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提問[J].科技創新導報,2015,(13).
[2]范麗娟.基于自主探究的初中歷史教學探討[J].品牌,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