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清
(重慶市萬州區長灘中心小學)
淺談低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
◆黃國清
(重慶市萬州區長灘中心小學)
對于小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無疑是“養成好的習慣”的一個重要方面。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十分明確地把“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寫進了教學目標之中,足以見它的重要性。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一旦養成,不僅能提高學習語文的效率,促進各項語文能力的形成,而且將使學生終身受益。而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低年級是最佳的時機,通過學會用心傾聽、學會完整說話、學會正確讀書、學會規范寫字、學會課前預習等幾個方面詳細分析了培養低年級語文學習習慣的方法。
低年級學生 語文學習 習慣培養
老師是孩子心目中的偶像,老師的一舉一動會帶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學生在發言的時候,老師應該帶頭傾聽,決不在學生發言的時候,做其他事。在學生發言的過程中,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打斷學生的回答。對學生的發言,能及時給予適當的評價。在對學生聽的習慣的培養中,少不了學生最能夠接受的方式:那就是表揚鼓勵。哪些學生特別認真傾聽的,要及時鼓勵,用溫柔的表情、動聽的聲音表揚他,讓他感受到老師對他最特別的愛。同時,關注那些暫時落后的孩子,用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去捕捉他們的進步,讓這些學生也能享受到喜悅,促使他們更快的進步。
低年級學生詞匯量少,語言表達能力差,大多數學生沒有說完整的話的習慣,回答問題喜歡用一兩個詞簡單回答。也有一部分學生心里明白,嘴上卻講不清楚,弄得自己十分緊張,別人也聽得吃力。
為了使學生了解說完整的話的必要,教師可以在學生說不完整句子的時候,裝作沒聽懂的樣子來個明知故問,促使他們用完整的句子再說一遍。并且利用課文中學到過的句式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如一年級學生學會說六種基本句式:誰(什么)是什么;誰(什么)干什么;誰(什么)怎么樣。要使兒童說話完整,首先老師自己必須做到說話完整、清楚、有條理,才能起示范作用。因此,教師更應該說完整的話給學生聽,如:叫學生板演或是叫他們做什么工作時,可以說,“我請×××同學到黑板上來寫字。”“誰知道這是一個什么字?”“這里有一幅圖,請同學們用心看,看清了,先舉手,等老師請誰說,誰就站起來說。”在課內課外教師都應該注意聽兒童說話,鼓勵他們說標準普通話,說完整話。
一年級的小學生發言的準確度不高是很正常的,讓學生在反復的“試說→糾正→再說”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要求學生回答問題時認真思考,問的什么,就回答什么,不說半截話。對于說話完整清楚,聲音響亮的同學常常加以表揚,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對于那些膽小怕說的同學,注意創造機會讓他們說,有了進步就加贊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上課時盡量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位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長期堅持訓練,相信各類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正確朗讀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讀的姿勢正確:二是不讀錯字,不加字漏字,不讀破句。剛開始,可以要求學生左手按書,右手點書,做到人坐正,字讀準。等課文讀得熟練了,就讓學生雙手拿書,書與桌面成四十五度角,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一二年級的教材文字優美、富于童趣。這就給朗讀訓練提供了一個有利的條件。練習朗讀可從以下三點做起:
1.初讀。首先讓學生借助拼音,掃除文字障礙,通讀一遍課文。圈出生字多讀幾遍。接著標出自然段,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讀通順、讀正確。
2.精讀。讓學生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課文中優美的句子,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也可以圍繞問題找句子讀。3、采取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由于低年級同學的年齡特點,學生讀書總是特別拖拉,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如何停頓;怎樣處理重音、語氣、語調、節奏的變化及速度的快慢等),先從老師示范,學生跟讀開始,慢慢的學生讀得入情、讀得入境,初步養成了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的習慣。
教師在學生剛入學時就應當向學生作示范展示,激發起他們想寫一手好字的愿望。剛開始寫字,可以運用兒歌培養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頭正身直腳放穩,胸離桌邊整一拳,一尺一寸要做到,人坐端正字好看。”學生寫字時,老師來回巡視,幫助糾正姿勢。有了正確的寫字姿勢,不僅有利于寫好字,而且有利于身心健康。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讓他們安安靜靜地坐著,集中精力寫字是件枯燥的事兒,所以想方設法地提高學生的寫字興趣也是十分必要的。比如:每次批閱作業時教師可以在書寫端正的本子上印一面小紅旗或者畫一顆小紅心以示表揚。對于有進步的同學,則在作業本上印上紅花章,鼓勵學生繼續努力。
每一個字都由基本筆畫構成。因此,寫好一個字,就要寫好它的每一個基本筆畫。而每一個筆畫都須經歷起筆、運筆、收筆幾個過程。一年級語文教學中,在認識基本筆畫的同時,還應該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筆畫指導,讓學生打下扎實的基本功,橫要平,豎要直,撇出尖,捺出腳,這些基本筆畫要人人過關,才能幫助學生把字寫得規范,為今后的寫字教學開一個好頭。大部分的漢字都有自己的偏旁,而這些偏旁的書寫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掌握了這個偏旁的書寫,就可以運用到帶有這些偏旁的字里,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使字的結構安排更為合理。
習慣有好的習慣,也有壞的習慣。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虧,想改也不容易。在學新課文前,必須先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后,再去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其次讓學生養成一邊讀一邊圈點劃記的習慣,使學生解決閱讀提示中所問的問題。然后分成小組討論,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去理解課文,最后各小組在進行朗讀比賽。通過讀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這樣學生所學的知識不再是老師以往的直接傳授,而是他們的自主獲取,老師只是點撥學生不理解的地方。所以,如果學生每天都養
成提前預習的習慣,在今后的閱讀中就會更好的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好習慣會一輩子受用不盡。
低年級的課文,篇幅不長,而且文段優美,句子精練。所以要特別重視學生背誦好句、好段,并在課外讓學生專門積累好詞好句。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在寫作文時,就能自然地把學過的好詞好句運用到文章中來。寫出來的作文不在是生搬硬套,而是語言流暢,內容充實,具有感召力。除此之外,還讓學生在作文課上互讀,讓他們聽完后自己評價。寫得好的就隨時表揚,肯定他們的進步。這樣的好習慣只要堅持下去,必定會有更大是收獲。
小學階段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因為知識的缺陷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補上來,而學習習慣的養成卻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它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影響。一個學生如果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將是自然、流暢的,將會事半功倍;相反,如果一個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事倍功半。相信廣大教師只要著重從“習慣”上做文章,教會學生學習,必將使學生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