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地不賺錢,農資企業能否與農民一起賺?"/>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中國農資》 記者 徐曉磊 李陽 宋安勇
中國農資傳媒麥區調查
——農民種地不賺錢,農資企業能否與農民一起賺?
□《中國農資》 記者 徐曉磊 李陽 宋安勇
近年來,農民普遍反映,種地的利潤越來越薄,已至種地不賺錢。尤其今年麥收時節,由于受極端雨水天氣影響,“農民種地不賺錢”的聲音在逐漸升溫。現正值各地農民收獲小麥后售糧的時候,為了了解農民種地的實際情況,切實分析農民種地為何不賺錢,以及與農民成魚水關系的農資企業又將如何應對?近日《中國農資》記者專門采訪調查了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蘇等主要產麥區經銷商和農民,讓我們聽聽他們的心里話。
情況一:受災區域除去成本所剩無幾
“這大風大雨的天氣把我家麥子都吹倒伏了,直接導致小麥籽粒不飽滿,減產了一大半。”河南平頂山的一位農民王福海告訴《中國農資》記者。
入夏以來,雷暴大風及局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導致河南全省小麥累計受災63萬畝,其中因風不同程度倒伏58萬畝,受雹災損壞5萬畝。由于陰雨天氣持續,完全倒伏的小麥還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霉變、發芽。
王福海說,因為雨水天氣,他家每畝地只收到500斤小麥,原本按照1.18元/斤托市收購價的小麥,由于品質達不到國家托市收購的標準,只能賣給那些壓低價格的糧販子,賣到8毛錢一斤。按這個價錢,王福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畝小麥的種子投入50元,化肥投入是150元,耕地時用的種肥同播機械成本和收割時的收割機成本是100元,再加上其他人工、物料成本100元左右,總投入400元/畝,按當地市場價8毛錢一斤,種一畝小麥幾乎掙不著錢。
河南省唐河縣天河農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熊太銣告訴《中國農資》記者,今年河南北部高產灌區小麥赤霉病偏重,不僅導致麥穗枯黃,籽粒秕瘦,同時也嚴重減產,品質不好的小麥只能以0.8-0.9元/斤的收購價售出。也就是說,小麥只有達到國家收購標準的,農民小麥售出價格相對高一些,達不到標準的只能賣給個人糧販,價格相對就低,在不減產的情況下,如果每畝地打800-1000斤小麥,除去種地的成本,農民1畝地毛收入500-600元,除去成本所剩無幾。
河南、安徽地區小麥受天氣影響,品質普遍較低,達不到中儲糧收購標準。往年小麥收割后基本都靠中儲糧消化,基層商販想收購需要以高于中儲糧的收購價才能收購到小麥。但是今年雖然中儲糧收購價在1.18元/斤,農民卻賣不到這個價格,只能以0.7-0.9元/斤,甚至0.3-0.6元/斤的低價銷售給基層糧販。
情況二:未受災區域市場收購價格偏低
由于受災,河南、安徽、江蘇等地市場收購價偏低是客觀條件造成的,然而一些沒受災的地方小麥價格也不盡人意。陜西農科化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雅民告訴記者,目前陜西省小麥入倉已經基本結束,從今年小麥產量看畝產幾乎在850斤左右,較往年相比收成相對較差,省內小麥的主要收購價格在0.83-0.84 元/斤。
山西農資集團副總經理張楊向記者介紹說,今年的麥收結束后,普遍收購價為1.05元/斤,較低的收購價為0.80元/斤,農民種小麥沒有利潤,甚至賠錢。
山東省魯北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振澤告訴記者,今年山東地區小麥收割情況相對較為穩定,山東大部分地區的小麥質量都可以達到國家標準的二、三級小麥,收購價格在1.19-1.18元/斤,達不到國家的標準的,一些地區面粉廠收購價是1.14元/噸,私人糧商的收購價是1.1元/斤。
山東省樂陵市瑞澤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方邵云告訴《中國農資》記者,合作社流轉土地將近2000畝,今年種植的小麥全部由中儲糧收購,除去每畝地80元的流轉成本和將近500元的種植成本,大約每畝地利潤在200-300元。
據了解,今年小麥國家托市收購價格仍為國標三等小麥每公斤2.36元,相鄰等級之間等級差價每公斤0.04元。凡是質量等級一至五等的小麥,且不完善粒含量不超過10.0%,都在“托市”收購政策的執行范圍之內。
客觀來看,農民種地賺不賺錢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要想讓種地農民持續增收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調查發現,各地收購價格相差較大,不同品質的小麥,價格各不相同。安徽、江蘇等受災區,由于受災程度不同,導致小麥品質不同,最終價格也會不同。從調查發現,各地受災區域有許多農民種植的小麥達不到國家收購等級,自然賣不了托市價格,只能低價賣給當地私人糧商,并出現壓價的現象,使一些農民更是賠本賺吆喝。
從此次調查中可以看出,當前市場普遍反映,無論受災區域,還是正常年景區域,因品質的差異導致市場小麥價格分化明顯。一方面是部分地區小麥質量偏差,不符合入庫標準,大量的小麥被拒于政策性收購之外,托市收購吸納能力受阻,收購節奏緩慢;另一方面市場主體對小麥后市看淡,收購謹慎積極性不高,市場收購對新小麥的收購動力也普遍弱于往年。
通過調查表明,現階段,我國農產品同質化嚴重,缺少差異化、高品質的農產品,小麥品質參差不齊現象在各地較為普遍,品質低下造成缺乏競爭力,這已經成為廣大麥區農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這也是農民現階段種地不賺錢的一個主要原因。
自古以來,谷賤傷農,農民種地不賺錢,傷的是農民的種地積極性。如何改變現狀?糧食品質之結如何打開,在農民種地積極性不高的情況下,農民投入將減少,直接影響農資市場,面對這一現狀,農資企業又該如何參與其中?
河北廊坊綠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實踐帶給我們啟示。該公司延伸服務鏈,統一提供種子、肥料,培訓機播手,引導農民標準化種植優質小麥,從種子、化肥到技術配套、收購一條龍服務,實現了企業增效、農民增收,得到了當地政府和農民認可。
該公司對接收購加工型企業,用高于市場價的價格直接收購農民種植的優質小麥,1畝地農民的純利潤達500多元。由于綠園公司抓住小麥品質這一核心環節,不僅助民增收,還拉動了農戶的種糧積極性,同時解決農資企業如何轉型升級的現實問題。
廊坊綠園公司總經理楊春華坦言道:“引導農民標準化生產,抓住小麥品質這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核心問題,就解決了農民持續增收的問題,農民有了積極性,農資市場也就穩定了。”
無獨有偶,黑龍江省倍豐農業生產資料集團有限公司從優質水稻入手,在五常優質水稻核心產區建立了大規模龍稻種植基地,著力打造高端大米品牌“龍稻”,立志成為黑龍江優質大米的代表,并顛覆了傳統散糧收購加工模式。通過自繁優選稻種、自營團隊種植、冷鏈鮮米直供、質檢追蹤監控的全程質量管控模式,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的產業化經營,高檔大米的售價每斤20元以上,然而普通大米一般價格僅為每斤2元-3元。
2015年水稻種植基地面積達到3.5萬畝,2016年水稻種植基地面積已達到5萬畝,并計劃5年內將基地面積擴大到20萬畝,實現倍豐集團從“賺農民錢”到“幫賺農民錢”再到“與農民一起賺錢”經營理念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