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敏
(貴州省銅仁市第一幼兒園)
新《規程》下透視幼兒的安全常規教育
◆田小敏
(貴州省銅仁市第一幼兒園)
幼兒園的安全工作中有環境安全、學習材料安全、食品安全、人生安全、交通安全等多方面,都是幼兒園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良好有序的班級常規,能讓孩子們學會自我控制,自己學會管理自己,自覺地養成安全意識,從而會保護自己。
安全意識 班級常規 幼兒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證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由此可見,安全工作是幼兒園工作中的首要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礎。而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差,安全防范意識薄弱。孩子們因缺乏相應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全知識而發生磕破、跌傷的事件也時有發生。所以,只有積極的教育和保護——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識,才能使幼兒盡可能地避免傷害。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識勢在必行。
良好有序的班級常規是幼兒一日生活的安全保障,有一定的標準、習慣,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班級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會自我管理。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班級常規,讓幼兒明確一日生活中各個環節個各項活動的具體要求,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規,減少和避免出現對幼兒的傷害事件,這和我們一日生活的安全常規教育密切相關。
入園活動是幼兒一日生活的開始,把好入園關是幼兒園一日安全生活的保障。例如,入園的時候大家都在排隊等候晨檢,一個小男孩從包里拿出一個可以打子彈的玩具手槍,一邊對旁邊的小伙伴說:瞧,這是我媽媽剛給我買的,還可以打槍呢!遇到這種情況,保健醫生要立即告訴家長和小朋友不能將危險品帶到幼兒園來,同時告知家長要加強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在給孩子選擇玩具時必須重視安全與衛生,所買的玩具首先是安全的,應該無毒無菌,便于清洗;玩具的邊緣要整齊柔和,沒有堅硬鋒利的棱角,以免造成孩子被割傷、刮傷、刺傷等;對于年幼的兒童,不要給他們玩玻璃珠、小塑料球等小玩意兒,以免誤入口中發生意外。
同時,教師要教育幼兒上幼兒園時包里不能帶小刀、扣子、玻璃彈珠等危險品,著裝要得體,不穿帶亮片的衣服或容易剮傷自己的衣物、絲巾,女孩子不要帶堅硬的發卡,在幼兒入園把好第一關,將危險拒之門外。杜絕安全隱患的發生。
1.晨間活動及進班級的常規。晨間活動開始時,教師要教育幼兒有序的做早操,要求幼兒排好隊形,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相互碰撞,發生危險,晨間活動開始時,教師要首先檢查活動場地及器械,幼兒的衣服是否合適、鞋帶是否系好,晨間活動時教師要細心觀察幼兒的情緒及幼兒在活動時是否掌握要領,對能力較差的幼兒及時進行指導,讓幼兒身心愉悅的參加晨間活動,早操結束后,提醒幼兒將器械有序放回原處,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生活常規,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終,學會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及用品。教育幼兒正確上下樓梯的方法,特別是小班的孩子,要鼓勵孩子自己上下樓梯,有序的上下樓梯,靠右行走,不推擠、不打鬧,從小讓規則意識牢記在幼兒的心中,遵守生活規則,做一個守規則懂禮貌的好孩子。
2.區域活動中的安全常規。區域活動時,首先教師要根據班級的幼兒人數、空間、材料等因素合理而科學的設計區域,同時在教日常生活中,教師要監督幼兒有序的進入區域活動,提醒幼兒遵守區域規則,拿好區域牌,讓幼兒養成持卡進區的習慣,控制每個區的人數,養成安靜有序的活動習慣,不會因活動空間的限制導致幼兒推擠,在結構區要給幼兒提供舒適的材料如坐墊、結構材料筐,讓幼兒安靜的在地墊上游戲的習慣及培養孩子自己收拾材料的習慣,以避免幼兒到處走動或因材料擺放不當造成的傷害,在圖書區要給幼兒提供安靜的閱讀環境,養成幼兒安靜閱讀的習慣,在美工區要知道正確取放材料,特別是剪刀、裁紙刀、透明膠等,其他材料如小棍子、干果殼等小顆粒要輕拿輕放,不能放進鼻孔、口腔里,更不能拿著材料打鬧。
3.學習活動中的安全常規。集體活動時要讓幼兒養成坐好聽講的習慣,學會傾聽,會根據成人的要求回答問題,能和小朋友進行交流,自愿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所見所聞,同時在活動中避免板凳或桌子夾住手或者不小心碰到他人,學習時不翹椅子,以免摔倒,不咬人、抓人、不擠不推,互相謙讓。
4.戶外體育活動中的安全常規。在戶外活動時幼兒要養成自我檢查鞋帶、褲子、紐扣的習慣,在取放運動器械時要遵守規則和秩序,有序取放。教師應制定活動規則,采取模擬拿放器械,并通過故事等方式讓幼兒判斷是非,知道遵守規則,互相謙讓的重要性。幼兒玩不同的玩具應有不同的安全要求,如提醒幼兒大型玩具的正確玩法,特別是小班幼兒,教育他們滑滑梯是,不要頭朝下溜,在前面幼兒還沒有滑到底部及離開時,后面的孩子不能往下滑,蕩秋千時要注意坐穩,雙手拉緊兩邊的秋千繩,不要讓其他幼兒在秋千的前后逗留,玩翹翹板時除了要坐穩,還要雙手抓緊扶手,沙坑游戲時提醒幼兒不要隨便揚沙子等,玩中型玩具,如滾鐵環、游戲棍時,不能用棍或器物去打其他幼兒的身體,特別是頭部。
5.飲水環節中的安全常規。飲水也是幼兒一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環節部分,有的時候孩子想學大人一樣主動去倒水,這樣很容易造成燙傷,要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喝水習慣,教師也要時刻提醒幼兒喝水,教師不要將滾燙的開水放在班級中,放涼后才送進教室,幼兒用小巾將手上的水擦干。教育孩子不能在盥洗室里打鬧,在盥洗室張貼醒目的溫馨提示,教育幼兒掌握正確安全的洗手步驟,正確洗手。
6.進餐中的安全常規。培養幼兒安靜進餐的茶杯自己倒著喝,提醒幼兒自己倒水時不要將水倒在地上,以免滑到。
7.盥洗活動中的安全常規。養成幼兒有序盥洗的習慣,學會正確的洗手方式,洗手時要將手上的水珠甩到洗手池內甩干,不要將水甩到地上以保持盥的洗間地面的干燥。最后再用自己的毛習慣,進餐時不說話,以免食物嗆到喉管,指導幼兒正確使用筷子,不要將筷子含在口中以免筷子戳到喉嚨。吃好飯后及時的將自己的碗筷輕輕放入收納箱里,有能力的幼兒可以用老師提供的毛巾擦拾自己的桌子,將自己的椅子輕輕放回桌里。再進行下一個環節的活動。
8.睡眠時的安全常規。培養正確的睡姿,不帶雜物小物件帶到床上玩,不嘴里含著東西睡覺,睡覺時提醒幼兒蓋好被子,不要蒙著頭睡或趴著睡,以免造成呼吸困難。不要在睡房大聲吵鬧,有需要時自己知道入廁等。
9.如廁環節中的安全常規。幼兒集體如廁時,讓幼兒養成排隊如廁的習慣,不推擠、不奔跑,注意盥洗間地上是否有水,以免滑到。日常活動中教育幼兒學會正確的擦便方法、正確使用手紙。如廁完后馬上離開廁所,不在廁所里玩耍、打鬧等。
10.離園的安全常規。離園是幼兒在園的最后一個環節,養成幼兒有序離園、靜等家長的習慣,是幼兒安全離園的重要措施,教育幼兒不要隨便跑出教室,要等老師點名后才能離園,離園時要和老師和小朋友說再見,不跟著陌生人走。
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常規習慣的培養,對幼兒的自我安全意識是至關重要的,幼兒年齡小,幼兒的自覺性和自制力較差,而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奏效的。因此,教師除了對幼兒提出要求和交給他們方法外,還要經常提醒,不斷強化,逐步形成幼兒的自覺行為,從而養成良好的安全常規習慣。
[1]幼兒園工作規程.2016.
[2]幼兒園教育指導剛要.
[3]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