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梅
(山東省濰坊昌邑市外國語學校)
論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新
◆李素梅
(山東省濰坊昌邑市外國語學校)
初中語文教學提問是鞏固語文知識、調動課堂氛圍、優化師生關系的主渠道,也是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初中語文教師要講究提問藝術,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設計多樣化的提問內容,創新提問方式,讓初中生在語文課堂更具有生機和活力。
初中語文 教學提問 提問藝術 拓展
一個有價值的教學提問,可以讓語文課堂更加活躍,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那么,如何發揮語文教師的主導作用,創新語文教學提問策略,提高語文教學綜合效率,就成為了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筆者根據實際教學經驗,探討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新策略,以供各位教學同仁參考。
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提問時,需要依據初中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具有差異化的提問內容,實施分層提問,防止初中生的語文成績兩極分化,鼓勵初中生在語文課堂進行自主思考。比如,《觀滄海》的教學,這首詩描寫了詩人登山望海所看到的和想到的景象,通過寫景抒情的方式,表達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我向學生詳細地介紹古詩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我設計的提問如下:詩歌的抒情方式大致有三種:寫景抒情、敘事抒情、議論抒情。本詩屬于哪一種抒情方式?你認為這首詩歌的寫作特點是什么?詩中那一個字能夠統領下文?對于語文基礎較差的初中生,我設計的提問如下:作者登上碣石山之后看到了哪些景物?你認為詩中哪些詩句是流傳千古的名句?
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提問時,只注重提問的形式,而忽視提問的結果,也就是說并沒有注重對學生的點撥,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學習思路不明確的現狀,學生找不到語文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比如,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通過多媒體技術將課本插頁中魯迅圖像展示給學生,并告訴學生魯迅的作品在中國文學上的影響深遠,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當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結構以后,我開始進行教學提問。如果單純地向學生提問三味書屋的情況,學生會感覺到枯燥無趣,因此,我將百草園與三味書屋生活的不同之處進行對比提問,這樣就巧妙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初中生的合作與探究精神。學習散文,必須要找到文眼,才能夠理解散文的真實含義,我通過小組互動的方式,讓初中生探討本文的文眼是哪句話,最后學生都能夠找到文眼:“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我還為學生提出了開放性的提問: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你更喜歡哪一個,請結合課文內容談談。
在一些初中語文課堂中,有的初中語文教師為了節省課堂時間,往往省略課堂提問環節,直接進行下一步的教學。有的初中語文教師總是選擇語文尖子生回答課堂提問,這樣可以避免后進生在回答時耽誤時間的現象。因此,我在教學提問時會巧妙地設置懸念,讓學生把回答問題當成是一種快樂,形成一種積極回答問題的心理渴望。比如,講《背影》,在設計提問時我依據學情,注重精講多練,從文中父親說的“五句話”,出現的“四次背影”,三處“情感的跌宕”,兩個“聰明”,“一聲長嘆”入手,注重激發初中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請學生找出并品味父親樸實無華的語言,從父子對話的角度進行分析,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關愛。
語文教師必須要注重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加強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重視,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給學生帶來學習語文的動力。比如,講《陋室銘》,我先讓學生歸納本文的寫法及主題,然后進行拓展提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句話反映了作者的交友情況。有人認為這種交友的習慣輕視勞動人民,是不足取的。你的看法如何?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符合初中生的認知水平,有利于激發初中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于培學中生的學習能力和文學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語文教學提問設置要科學合理,不能浪費過多的教學時間,但也不能“一筆帶過”,必須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筆者參加過一次初中語文公開課,在那次公開課上可以看出,語文教師設計了豐富的提問內容,但是他并沒有把握好時間,占用了太多的教學時間進行提問和互動,結果教學任務并沒有全部完成。通過這樣的案例,我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和研究,在語文教學時我會先進行學情分析和教學規劃,明確教學目標,做到心中有數。而且提問時必須要給初中生留出思考的時間,不能打斷學生的思考,防止學生對課堂提問產生厭煩情緒。還要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及時轉變語文教師的角色,滿足全體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總之,初中語文教學提問必須注重啟發性和連貫性的特點,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以促使學生積極思維。
[1]李永沛.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策略淺析[J].讀寫算,2012,(45).
[2]胡晨.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策略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