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琪
(云南省迪慶州德欽中學校長)
論教師的能力素質
◆阿瓦琪
(云南省迪慶州德欽中學校長)
教師的工作是培養人塑造人的工作,既要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又要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及良好和諧的個性,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必須具備敏稅的觀察能力,慎密的分析、判斷能力,較強的組織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這為教育教學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教師 能力 素質
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能否獲得成功,取決于對教材的分析與掌握,取決于對某一教材在科學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也取決于對學生認識水平、思想狀況、個性心理特征的了解以及對學生的家庭、社會氛圍作出客觀科學的分析判斷,并據此提出自己的教育對策。因此,參與式課堂教學改革的教師,必須具備下述幾種基本能力。
觀察是思維的觸覺,一個合格的教師善于從每個學生細微的表征和語言中,洞察其學生態度、精神面貌、知識掌握的情況、智力和個性發展水平。教師敏稅觀察力是準確地了解學生集體的典型特征和某個具體學生的個性特征的先決條件。因而,它既是對集體也是對個人“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據。
一個具有敏銳觀察力的教師,能夠辨析出同一情境中學生表現出的不同特征,并善于在學生日常生活的各種活動中,隨時留意常常被人忽視的表現,從這些往往給人忽視的地方,掌握學生心理活動的脈搏,發現學生良好的性格特征或性格上的某些缺陷。善于觀察的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和情感十分敏感,在了解學生的過程中,善于從隱蔽的細節中,抓住事物的本質,發現有的學生做好事并不一定自覺,而有的學生性情急躁卻心地善良,教師能從學生的外部行為表現中洞察其內部心理世界的特征,了解每個學生個性中最主要的東西。善于觀察的教師,既能在優秀學生身上見到不足之處,也能在后進學生心靈深處發現閃光的東西,并充分利用這些“閃光點”去克服其消極因素,讓每個學生沿著各自不同的道路健康成長。教師的敏稅觀察力,是一種教育的直覺力,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特殊敏感。它是教師充分掌握心理科學知識,努力進行教育實踐,不斷提高業務水平的結果。
教師從觀察中獲得的材料,必須進行思維加工。在思維加工中,分析與判斷能力對于教師的正確決策具有重要意義。
慎密的分析、判斷能力必須以現實生活為基礎,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在不斷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發展。教師要具備慎密的分析、判斷能力,應具備如下條件:有較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善于發現問題,在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在實踐中及時反饋,檢驗自己的思維結果;具有積極的情緒、良好的意志的品質和個性。
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管理者、組織者。教育、教學活動是一項多系統、多因素的實踐活動,需要教師去認真組織實施。
教師應有較強的對學生進行組織、領導、監督和協調能力。如同一名出色的指揮家,能把幾十人的樂隊調度好,共同演奏出威武雄壯的樂章。教師能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造成一種嚴肅而不板滯、活躍而不浮躁的生動活潑的教育、教學局面。教師的組織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組織和管理課堂教學的能力。教學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組織得好壞,直接影響著教育和教學的效果。教師必須學會把課堂組織和管理得井然有序,做到既有民主氣氛,又能使學生保持注意力集中,并且能靈活處理各種課堂發生的偶發事件,并將事件所造成的消極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
2.組織學生集體的能力。這里主要是指好的班集體、團、隊和學習小組。教師善于從學生中選拔骨干、培養積極分子,形成積極分子核心,發揮學生的積極性的能力。
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班集體。為此,教師要幫助學生確立集體的奮斗目標,在集體目標的指引下,形成學生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行動。這樣就必須形成集體核心,以通過集體對學生進行教育。只有教師具備較強的組織能力,才能圓滿完成這些任務。
3.組織集體活動的能力。集體的奮頭目標是通過各項活動逐步實現的。因此,善于組織各項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是教師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素質。組織集體活動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師組織班會、隊會、各種知識、智力競賽、科技小組和文體活動的能力等。
教師的組織能力是一種綜合的教育能力。因為組織能力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因此,要提高自己的修養。
自我控制能力主要是指教師自我調控自己的心境、情緒、情感和行為的能力。教師為了完成自己的教育工作任務,為了順利地與同學正常交往,必須對自己的情緒、情感和行為進行適當的自我控制。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應當盡量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以愉快樂觀、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去感染學生。
社會期望教師不僅是教師,而且是人師,是學生行為的表率。一般來說,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大多都能表現出更多的克制。但也有一些教師在挫折或難堪的情境中不能表現出高度自制。學生的道德面貌千差萬別,因此,教師在工作中常常碰到不順心的事和令人惱怒的事,要求教師必須約束自己的情感,控制自己的行為。優秀的老師從來不讓自己的情緒失去控制,即使在頑皮學生的惡作劇面前,在自己自尊心受到傷害的情況下,他們的理智始終清醒著,并且始終用理智的源泉,如果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大動肝火,大發雷霆,不僅不能解決教育問題,甚至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因此,老師應該重視培養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
語言是教師工作的主要工具。一個教師語言修養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育和教學的效果。我國古代教育名著《學記》記載,“善教育,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意思是語言簡明扼要,清楚鮮明,準確而有說服力,是教師應具備的能力之一。一般來說,教師的語言表達要符合下述幾方面的要求。
教師的語言必須規范。語言規范就是要求語法正確,遣詞造句準確適當,使用概念,進行判斷和推是合乎邏輯,表達思想言簡意賅,句子完整,不說半句話。教師的語言規范,既有助于開拓學生的思路,也有助于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記憶。
教師的語言必須具體形象、生動逼真,評估可有表現力和感染力。教師應善于運用語言手段創造出所述事物的鮮明形象,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哲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而且會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精神振奮。魯迅先生的教學語言,既引古喻今,又化陳為新,既妙趣橫生,又寓莊于諧,應為廣大教師所效仿。
教師的語言必須富于感情。優秀教師的教學,總是富有感情地體味著自己所講的內容,并用聲調的變化、面部的表情和手勢動作,繪聲繪色地表達著自己的情感體驗。教學是師生的情感交流,講到激昂處慷慨陳詞,悲壯時聲淚俱下,愉快時面帶微笑……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并使學生在情感的陶冶中掌握知識,受到教育。優秀教師的語言大多富有幽默感,語言生動活潑而又意味深長。
教師的語言必須流利,具有節奏感。音調高低適當,抑揚頓挫恰如其分。教師高超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長期習練的結果。只有對事業不追求,不滿足于照本宣科、平鋪直敘的人,才能不斷提高和改善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的能力是順利完成教育、教學活動的本領,是實現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證。正確分析與認識教師的能力,有助于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助于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