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立,趙洪遠,馮國麗,曾 峰,胡 康,方小玉,羅 迤
(貴州省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甲乳外科 563003)
TAC方案新輔助化療對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療效及預后的影響
孔凡立,趙洪遠,馮國麗,曾 峰,胡 康,方小玉,羅 迤
(貴州省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甲乳外科 563003)
目的 探究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TAC方案新輔助化學治療(NEC)的臨床療效及其對患者預后的影響。方法 選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本院收治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87例,給予患者TAC方案NEC 4個療程后,依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1.1版(RECIST1.1)評價臨床治療效果;WHO標準評價不良反應;Kaplan-Meier方法分析TAC方案NEC患者治療后5年生存率。結果 TAC方案NEC后12.64%達到病理完全緩解(PCR),6.90%達到臨床完全緩解(cCR),治療有效率為85.06%,疾病控制率為100%;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腫瘤分期、病理類型和腫瘤分子亞型是影響患者新輔助化學治療療效的影響因素;中性粒細胞減少、惡心嘔吐和脫發等是TAC方案新輔助化學治療后患者的主要不良反應,患者Ⅲ、Ⅳ級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患者治療后5年生存率為49.43%,達到pCR患者預后最好,cCR次之。結論 TAC方案NEC對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有較好臨床療效且患者耐受性好。根據患者病理特征應用個性化NEC可以有效提高病理完全緩解率,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化學療法,輔助;乳腺腫瘤;安全性;治療結果;預后
乳腺癌高發于女性患者,致死率高且發展迅速[1-2]。近年來隨著臨床乳腺癌診斷技術的不斷發展,早期乳腺癌診斷率不斷提高[3];但是局部晚期乳腺癌具有遠端轉移、不易手術清除、預后差的特點,仍具有較高的臨床病死率[4-6]。新輔助化學治療(NEC)是臨床治療乳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不但可以縮小腫瘤體積、降低腫瘤分期、殺滅遠端轉移癌灶,而且可以增加手術適用范圍,提高患者生存期[7-8]。本研究以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為對象,探究TAC方案NEC的臨床療效及其對患者預后的影響,為臨床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深入研究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本院收治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87例;均為女性,年齡33~68歲,平均(47.6±9.2)歲,>50歲者23例,≤50者64例;患者BMI 17.6~28.5 kg/m2,平均(23.3±4.2) kg/m2。未絕經患者68例,絕經患者1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空芯針穿刺取病理組織進行活檢,根據AJCC第七版乳腺癌分期標準確診為局部晚期乳腺癌,其中Ⅱb期患者15例,Ⅲa期患者37例,Ⅲb期患者21例,Ⅲc期患者14例;浸潤性導管癌71例,浸潤性小葉癌16例;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患者癌灶組織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和Ki67的表達情況,其中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3例,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11例,HER-2型乳腺癌患者44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29例。排除標準:(1)炎性乳腺癌患者;(2)TNM分期為Ⅰ~Ⅱ a期的患者;(3)治療中途轉院治療或放棄治療患者;(4)治療依從性差的患者;(5)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病患者;(6)TAC方案NEC藥物過敏的患者等。
1.2 方法 給予所有患者TAC方案NEC治療,即化學治療第1天以靜脈注射方式給予患者多西紫杉醇75 mg/m2,靜脈推注表阿霉素65 mg/m2,靜脈注射環磷酰胺500 mg/m2,21 d為1個療程;化學治療期間給予患者地塞米松(4 mg/次,2 次/d),常規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支持等。所有患者進行4個療程TAC方案NEC后,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患者進行內分泌治療和擇期手術切除治療。依據RECIST1.1對患者進行療效評價:完全緩解(CR)指患者的所有目標病灶消失[病理完全緩解(pCR)]和全部病理淋巴結直徑減少至小于10 mm[臨床完全緩解(cCR)];部分緩解(PR)指目標病灶短直徑之和減少30%以上;進展(PD)指目標病灶短直徑之和增加20%以上或出現新的病灶;穩定(SD)指目標病灶短直徑之和縮小程度未達到PR或增加程度未達到PD。治療有效率(RR)是指CR率、PR率之和;局部晚期乳腺癌控制率(DCR)是指CR、PR、SD三者總和;患者的不良反應依據WHO抗癌藥物不良反應標準進行分級。治療后對所有患者進行5年以上隨訪,統計患者NEC后5年生存率。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數或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患者NEC后5年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評價 87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均完成4個療程的治療,依據RECIST1.1進行療效統計發現,達到CR患者17例(pCR 11例,cCR 6例),PR患者57例,PD患者0例,SD患者13例。與本院既往單純藥物化學治療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與本研究入選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40例比較,TAC方案NEC后患者RR較高(P<0.05)、DCR較高(P<0.05)、手術可切除率較高(P<0.05),尤其是對HER-2型和三陰性乳腺癌患者;見表1。

表1 TAC方案NEC的臨床療效評價
a:P<0.05,與既往藥物化學治療比較。
對CR(pCR+cCR)、PR和SD 3組患者進行統計分析,各因素對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如表2所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腫瘤分期、病理類型和腫瘤分子亞型是影響患者TAC方案NEC療效的影響因素。

表2 各因素對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
2.2 臨床不良反應評價 主要不良反應有血小板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皮疹、脫發等,依據WHO抗癌藥物不良反應標準,對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分Ⅰ~Ⅳ級進行統計,結果見表3。患者無嚴重心臟或嚴重神經系統不良反應發生。

表3 TAC方案NEC的不良反應發生率[n(%)]
2.3 5年生存率 患者5年總回訪率為100%;患者1年生存率為87.36%,其中pCR患者生存率100%,cCR患者生存率100%,PR患者生存率89.47%,SD患者生存率61.54%;2年生存率為77.01%,其中pCR患者生存率100%,cCR患者生存率100%,PR患者生存率78.95%,SD患者生存率38.46%;3年生存率為59.77%,其中pCR患者生存率100%,cCR患者生存率100%,PR患者生存率52.63%,SD患者生存率38.46%;4年生存率為52.87%,其中pCR患者生存率100%,cCR患者生存率83.33%,PR患者生存率47.37%,SD患者生存率23.08%;5年生存率為49.43%,其中pCR患者生存率100%,cCR患者生存率66.67%,PR患者生存率45.61%,SD患者生存率15.38%。對患者進行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累積生存函數見圖1。

圖1 新輔助化學治療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5年累積生存函數
局部晚期乳腺癌在新發乳腺癌中比重較高,在發展中國家可達25%以上[9-10]。因局部晚期乳腺癌臨床復發率高、遠端轉移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和生存期。目前先給予NEC,然后進行局部手術或放射治療,再給予鞏固化學治療已經成為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標準治療方案[11]。大量臨床研究證實,NEC可以減小腫瘤體積、降低腫瘤TNM分期、殺滅遠端轉移癌灶、增加患者臨床手術治療的概率、有效防止腫瘤耐藥細胞株的產生,而且根據乳腺癌患者對化學治療藥物的敏感性使得乳腺癌個性化治療成為可能。本研究給予87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TAC方案NEC,4個療程后72例患者進行了切除手術治療。治療后達到pCR 11例、cCR 6例,臨床治療有效率85.06%,疾病控制率為100%,明顯優于既往藥物化學治療;說明TAC方案治療對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具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大量臨床研究發現,NEC后pCR是預測乳腺癌患者遠期生存的指標,治療后達pCR的患者5年生存率顯著提高且預后良好[12]。通過比較治療后患者達到CR、PR、SD治療效果的影響因素發現,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腫瘤分期、病理類型和腫瘤分子亞型是患者NEC療效的影響因素。乳腺癌的TNM分期越小、浸潤性導管癌患者、三陰性乳腺癌和HER-2型乳腺癌患者在TAC方案NEC后易達到CR水平;說明臨床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TAC方案NEC根據患者病理特征給予個性化治療,可以提高新輔助化學治療pCR率。通過分析不良反應發生率發現,TAC方案NEC的主要不良反應為中性粒細胞減少、脫發、惡心嘔吐等,預見性地給予患者地塞米松和常規G-CSF支持可緩解;而且患者出現Ⅲ~Ⅳ級嚴重不良反應率低,無嚴重心臟毒副反應或嚴重神經系統不良反應發生;說明TAC方案NEC對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療的安全性較高,患者對TAC方案化學治療藥物的耐受性好。對患者進行5年以上隨訪,研究中入選患者回訪率100%;治療后患者1年生存率為87.36%,2年生存率為77.01%,3年生存率為59.77%,4年生存率為52.87%,5年生存率為49.43%;說明NEC后的臨床治療效果可直接影響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期,pCR患者預后最好,cCR次之。
綜上所述,通過研究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TAC方案NEC的臨床療效及其對患者預后的影響,發現TAC方案NEC對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有較好臨床療效且患者耐受性好。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療后達CR可以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臨床治療中應根據患者病理特征給予個性化治療,以提高pCR率改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預后。
[1]石建偉,唐智柳,蔡美玉,等.2008~2012年我國女性乳腺癌流行狀況的系統性綜述[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0):1622-1626.
[2]Kolberg HC,Lüftner D,Lux MP,et al.Breast cancer 2012-new aspects[J].Geburtshilfe Frauenheilkd,2012,72(7):602-615.
[3]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2011版)[J].中國癌癥雜志,2011,21(5):367-417.
[4]崔哲.吡柔比星為主的新輔助化療治療局部晚期乳腺癌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1):1759-1760.
[5]陸穎,黃海欣,李桂生.局部晚期乳腺癌術后后程同步放化療及序貫治療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4,21(11):854-857.
[6]Di Libero L,Varricchio A,Iannace C,et al.Is primary surgery for locally advanced/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a better choice than chemotherapic treatment?[J].Ann Ital Chir,2014,85(4):317-322.
[7]趙廣章,劉海英,劉啟龍,等.TAC方案新輔助化療治療局部晚期乳腺癌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3,22(11):1495-1497.
[8]劉莉萍,歐陽取長,曹敏,等.TEC與FEC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輔助化療中的療效對比觀察[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17):4416-4417,4419.
[9]Newman LA.Epidemiology of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J].Semin Radiat Oncol,2009,19(4):195-203.
[10]Chintamani,Tandon M,Misrhra A,et al.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using dye alone method is reliable and accurate even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a prospective study[J].World J Surg Oncol,2011,9(5):1-17.
[11]劉曉東,佟仲生,李淑芬,等.局部晚期乳腺癌1 081例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分析[J].腫瘤,2011,31(10):918-923.
[12]王永勝,廖寧.采用列線圖對乳腺癌進行新輔助治療后病理完全緩解及無復發生存的預測[J].循證醫學,2007,7(3):144-148.
孔凡立(1969-),副主任醫師,碩士,主要從事甲狀腺、乳腺疾病研究。
?驗交流·
10.3969/j.issn.1671-8348.2016.10.034
R737.9
B
1671-8348(2016)10-1393-03
2015-12-24
2016-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