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煬、黃建令、胡恒 廣西大學 廣西南寧 530004
?
我國大城市城鄉結合部地區綠地規劃建設中若干問題的探討
文/楊煬、黃建令、胡恒廣西大學 廣西南寧 530004
綠地規劃建設對環境和經濟起著良好的協調作用,城鄉結合部的產業多樣,可利用面積大,進行綠地規劃建設是十分有必要且有好處的,我國大城市城鄉結合部的綠地規劃建設必須以地方實際情況為主導,綜合各方面因素考慮,因地制宜,將綠地規劃建設放在重要的地位,針對現階段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切實的探討并著力解決。
大城市發展;城鄉結合部;綠地規劃建設
1.1城市病
城市規劃中,“綠化”是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GB50137-2011《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中規定,綠地與廣場用地占城市建設用地比例為10.0%~15.0%,規劃人均綠地與廣場用地面積不應小于10.0m2/人,其中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應小于8.0m2/人。 在城市迅速擴大的發展進程中,建設了更多的高樓大廈,城市綠化面積大大減少,更多的土地被用來當作工業用地。城市病的發生,使得城鄉結合部的綠地規劃也受到了影響。
1.2綠地規劃建設的復雜性
很多時候,在做綠地設計時,要么會把綠地做得到處都是,不大不小的尺度的綠地支離破碎地散布著;要么在一些場地邊界上,綠地留得偏多。但是綠地在成為綠地之前,首先是建筑基底和必要道路以外的空地。不要把做綠地只當成填補空地、讓圖面顯得緊湊的補救手段。這些空地,要集中起來辦大事,做成有規模、有設計深度的景觀,而不是做成零零碎碎的不大不小的綠地。建筑基底要往紅線再靠攏一些,建筑與建筑之間要再緊湊一些,形成一個該松的松、該緊的圖底關系——面積集中起來之后,景觀自然就好做了,鋪地樣式,噴泉,構筑物,很多東西都有得發揮了,甚至可以做起大尺度的人工湖來。 第二,幾乎任何設計里頭,都需要有至少那么一處稍微有些規模的硬地廣場,能夠承載公共活動。
在城鄉結合部用地緊張的情況下,這一點尤為重要,考慮到綠地建設的復雜性,因此必須將綠地的用途與規模做好評估。
2.1土地利用
城市綠地更側重于景觀系統的建設,城市綠地的作用主要是美化,這一點和景觀系統的作用不謀而合。但城鄉結合部的綠地系統與其他地區的綠地建設是不同的,前者較注重平面規劃形態,后者則注重三維空間里的景觀效果。景觀系統構成一般有景觀主次軸線、景觀主次節點(一般結合廣場、街頭綠地設置)、門戶空間、景觀視線走廊、城市天際線等元素構成。完善的綠地景觀系統是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觀賞效益的綜合體現。城鄉結合部的綠地建設比單體景觀的塑造重要。建立的主次節點、廊道、界面的秩序,組織的通過、休憩、活動、觀景等空間使用情景系列,當中的對稱、對景、收放等關系,比起具體的一個位置的刻畫方式重要。
2.2城鄉建設用地彼此不協調
城鄉建設用地沒有長遠的規劃,在城市建設規劃時沒有系統深入的規劃,更多的是利益和政績驅使。賣更多的地給開發商用于住宅項目,對于一些用地目的監管不力,睜只眼閉只眼。對于公共設施規劃極少,或者早早規劃但行動緩慢。但在國內多被開發為豪華住宅,高端寫字樓,即使在一、二線城市市中心也難尋一定規模的廣場綠地供休息。工業用地盲目的擴張,在三四線城市中新城區、高新區屢見不鮮,在規劃前未作過多的調研和引導。
3.1市場經濟與城市郊區化
最初的郊區化是因為城市帶來的收益高于其成本,最開始富有的城市中心人口開始搬遷到近郊,隨后中產階級開始跟風,接著富有人群開始搬遷到遠郊。快捷交通系統、企業規避城中心高地價的而進入郊區、對城中心的占領,這三個因素促進了中國城市的郊區化。郊區化不斷持續,富人越來越遠,郊區化越來越嚴重。結果現在不存在所謂城市與農村,只有大都市圈和非大都市圈,因為其城市化率已經接近100%。
3.2城鄉結合部的可持續發展
以北京為例,城市中的空氣污染物質有很多種,專家分析主要氣溶膠物質含量較多,園林綠化能增加單位面積內的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些二氧化碳,另一方面植物的葉子有一定的吸附為顆粒的作用。而在城市的城鄉結合部,工業污染更加嚴重,環境問題不容忽視,因此城鄉結合部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綠地規劃的作用。綠地規劃建設如果得當,可以提高本地區的空氣質量,緩解環境污染。
3.3綠地規模大型化
綠地的建設最重要的在于清晰的結構、滿足所有人或者至少大部分人真實客觀需求的場地、合理有效的給排水、靈活但不是空曠單調的開放空間,符合城市綠地系統要求的綠地與植物設計。在其基礎上基于科學的生態設計、一個吸引人的熱點場地或公共藝術、基于本土特色與特殊記憶的設計。城鄉結合部的綠地建設越來越趨于規模大型化,宏觀上,綠地規劃要系統、整體、體現層級性,通俗講就是城市中心綠地—片區,如綠地—街頭綠地/濱河綠地等。另外又常用樹列和樹陣來增加空間感。又如在景觀生態學上,綠地系統的構成更引入了廊道基質斑塊理論來形成點線面一體的綠地生態系統。
以中國的大城市北京、上海為例,城市化是趨向于大城市、超大城市的,城鎮化是小城市化。以中國的龐大人口,采用城鎮化這種低效的發展模式,顯然是資源不可持續的。無論大城市有多少缺點,小城市有多少優點,都不可持續。中國都必須走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之路,否則不僅中國受不了這樣的城市化,以現有科技水平,全世界的資源都會不夠中國人用。在這樣的資源分配狀況下,綠地資源的分配顯得尤為嚴峻。農業用地被工業占用,綠地面積也不例外。同時,城市規劃法律效應缺失,十年以變樣。在城鄉結合部,這樣的問題更加突出,綠地的功能得不到發揮,占地面積越來越少。
[1]劉慶.北京市城鄉結合部農村居民點用地趨勢及對策研究[D].中國農業大學,2004.
[2]劉月琴.城鄉一體化小城鎮綠地系統研究初探[D].東北林業大學,2004.
[3]賈俊.我國大城市城鄉結合部地區綠地規劃建設中若干問題的探討[D].北京林業大學,2004.
[4]馬俊,倪靜雪,傅德亮.城鄉結合部綠地規劃設計——以昆山市玉山鎮新塘河沿岸綠地為例[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2008,04:338-342.
[5]商振東.市域綠地系統規劃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