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恒 陸良縣交通運輸局 云南陸良 655600
?
路橋工程
公路工程建設對環保的策略研究
文/潘恒陸良縣交通運輸局 云南陸良 655600
公路建設為我國的交通運輸事業帶來了便利,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是經濟建設最重要、最基礎的生存設施,方便了人們出行,帶動公路沿線經濟的發展。但是,公路工程的建設同樣帶來了一些讓人類感到沉痛的問題—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從公路工程的建設到通車運營全過程都對圍繞公路沿線的環境造成了持久的生態影響。本文通過對公路工程建設所帶來的環境問題進行分析,以探尋能夠保護公路沿線的生態環境的對策。
公路工程建設;沿線經濟;生態和諧;破壞
我國很早就頒布了《交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旨在保護公路項目工程對沿線的生態環境進行保護,減少公路建設施工帶來的生態破壞,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建設策略。同時,還頒布了《環境保護法》,以保護我國的生活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建筑工程在施工過程中難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例如工程施工中會破壞植被、泄露有害物質等,先針對施工期間和公路完工后正式運營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
1.1公路工程項目建設期間所產生的環境影響
公路工程建設施工期間,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主要有環境污染的環境破壞。在規劃公路工程階段,設計規劃首先要滿足公路項目的功能,并且在盡量滿足工程造價與維修費用最低的情況下,還能有利于交通行車安全。總體的規劃設計過程通常會忽視公路環境問題,很多施工設計工藝會造成對公路周邊的環境破壞,施工生產排放出的廢棄物會破壞自然的空氣質量。雖然國家已經出臺了《交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人們在規劃設計公路項目時總會對公路沿線的動植物景觀造成破壞,并且《交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中沒有對公路沿線的環境破壞程度進行指標量化,這就使得規劃設計人員會忽視工程建設項目給環境帶來的直接破壞和后期長期的負面影響,從而造成在初始設計的公路項目就對后期生態問題的潛伏影響。
而在公路建設項目施工期間,由于要對土地表面進行清理,改動河道、開采石材等工作,會破壞公路沿線的地形,造成植被破壞,導致公路沿線的水土流失,甚至還造成了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公路建設期間會有很多施工機械開工工作,機械開動所發出的噪音會干擾周圍居民的正常生活,某些路段還要進行爆破施工,由此發出的聲響和振動會極大地破壞周圍的環境。當施工材料要輸送到公路沿線時,其運輸車輛會帶來漫天塵土,在路面進行瀝青施工時,會產生大量的刺激氣味,造成沿線的空氣污染。在很多施工中會產生廢料和廢棄物,這些廢棄物質會占用沿線河道或者農田,土石方的采挖又會改變當地的水文,例如河道堵塞、排洪困難、地基陷落等。由于施工建設需要開建一些臨時的拌料場地和駐扎營地,占用沿線土地資源,破壞植被或莊稼,造成沿線地方的經濟損失。
1.2公路項目完工運營帶來的環境影響
當公路項目建設完工進行正式運營期間,會有大量的車輛通過,并攜帶來大量的汽車尾氣和油污物質,尾氣污染大氣,降低大氣透明度,嚴重時會造成大氣霧霾、下酸雨;油污的水和其他固體污染物給公路沿線的服務管理區帶來垃圾,當車輛有載危險物品,極有可能造成重大交通事物和其他污染,總之,盤根錯節的交通運輸產生了大量的安全運營隱患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同時,這些污染破壞干擾了沿線居民的生活質量。
1.3公路沿線對環境的負面效應
表1 公路項目生態破壞統計表
城鎮化建設。隨著公路建成以后,很多居民會到公路沿線建設房屋、村莊,從而形成公路沿線的商業圈、工業區,建筑物不斷涌現,破壞了公路沿線的自然和村舍景觀,代之以經濟時代的街道化和城鎮化。
阻隔化。公路建設給人們帶來便捷的交通運輸,提供給人們更加快捷的所需物資,加速了各種資源的流動速度。但是,縱橫交錯的交通運輸使得生態環境破碎,將環境進行條塊、區域的隔斷,很多野生動物開始遷徙到其它地方,不能進行廣闊的地域活動,并且一些人開始撲殺和食用珍稀動植物,造成了許多珍稀動植物的物種毀滅。
大面積的生態破壞。人類通過發達的交通擴大了活動范圍,加大了對自然環境的破壞面。
總之,公路交通運輸項目建設會造成大量的環境破壞,使得自然資源更加缺乏,隱藏著一些潛伏性的社會、環境的隱患問題,在數年以后,這些隱患問題一旦爆發,會導致很多的不和諧的發展問題,阻礙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公路交通運輸項目會造成如此多的破壞效應,為建設和諧交通,保障公路建設在施工階段和運營階段能兼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本文從以下方面提出對策:
2.1公路項目的路線選擇方案和設計規劃方案策略
規劃設計兼顧經濟和生態環境,將生態環境與經濟放在同等位置。在進行公路的路線規劃時,必須對路線周圍的生態環境進行調研,充分考慮路線設計與當地的氣候、城鎮規劃占地、文化遺址、物質資源的分配相適應,掌握沿線經濟、生態等資源的分配狀況,盡量減少路線選擇對生態環境、水利設施、農田資源的破壞,適當繞開村鎮進行規劃建設,避免大量的居民遷徙。
合理占用土地。在線路規劃設計之初,了解當地的土地規劃政策,調研土地資源的利用狀況,設計多種規劃方案,并進行經濟技術、生態效應的比對,以少占耕田、珍貴林木為原則,設計出架橋、護坡擋土墻的路線代替占用資源較多的地表路線,從而減少資源的浪費,保護生態資源。
保護天然水利資源。對于公路沿線有自然水系的,公路設計方案宜采取橋梁的設計方案進行,從而不改自然流水,減少河道堵塞、水土流失等的破壞。設計排水系統要根據水流方向,配合原來的溝渠進行設計。盡量保障路面水溝排水連貫性,不破壞水體及其周圍的土壤。
科學設計路基高度。建筑設計要與自然融合是新的設計理念,是現在建筑設計“和諧”的精髓。公路建筑設計與自然的融合是要求路塹邊坡不深挖土石方和高邊坡,而要進行高填方和緩邊坡的設計,以便道路能夠與自然融合。
路基防護。設置公路邊坡與防護以綠色為主,少用硬防護,而代替以植物進行柔性防護,在考慮邊坡的穩定性時,考慮由防護帶來的美的路域景觀,盡量不要采取機械、人工的方式去影響自然的和諧氛圍,以保障以最少的圬工體現公路景觀。
合理選取土場。公路建設取土要優先考慮將挖方路段的土石方填補其他路段路基,若挖方路段的土石方不夠時,要調研地方國土資源開發規劃,取土場地設置在貧瘠地段,例如視線外的荒山、山包地帶,并且要充分保護水體、植被等資源,考慮取土坑能服務于耕田排灌。
處置棄土。施工產生的廢土要修補建路的地面創傷,幫助沿線地貌的恢復;大量棄土的堆放應選擇在離視線較遠的地方,并進行綠化,要與原始地貌融合。
2.2施工環保策略
防水土流失。嚴格控制施工帶來的植被破壞,合理處置棄土區域、開挖土石方、路堤溝壑的加固,掌握種植植被工藝,恢復所破壞的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增加。嚴格處理施工棄土和取土,綜合合理利用當地的土地資源。施工中機械、運輸造成的噪音會對沿線居民的生活造成影響,要繞開居民作息時間施工,安裝消音器。由施工產生的塵土污染,必須及時在施工運輸道路上灑水,防止物料塵土的飛揚。臨時拌合場的選址應繞開居民區。提前設計好施工中各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排放,并處置好瀝青之類帶來的污染,避免排入當地水體中。保護當地的珍稀動植物,對施工人員進行愛護珍貴動植物的宣傳教育,避免獵殺行為。
2.3公路交通運營環保策略
定期修整公路路面,降低運輸噪音,也可以通過降噪措施,例如植被、隔聲窗戶來降低噪音與汽車尾氣污染。及時處理突發性的化學品運輸泄露問題,做好應急準備。
此外,國家當前加大了對新能源開發的政策扶持和財政補貼,以減少公路交通運輸中產生的汽車尾氣排放污染,這有利于公路交通的環保。綜述,公路項目建設利國利民,必須保障工程建設與生態的和諧,達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張忠海,張澤峰,林榮團.淺談公路工程建設對工程環境的影響及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2,(37).
[2]吳芳,李志成,徐琛.公路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及環保策略研究[J].交通標準化,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