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源 湖北工程學院 湖北孝感 432000
源于自然的建筑
——有機建筑在21世紀的發展
文/高源 湖北工程學院 湖北孝感 432000
有機建筑這個概念很早就出現了,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建筑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升。所以,在二十一世紀有機建筑在新的時代賦予了新的含義,有機建筑更加的融入到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甚至與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結合在了一起。本文通過對有機建筑的概念進行分析,然后介紹其在二十一世紀發展的背景、發展的現狀以及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借鑒。
有機建筑;背景;現狀;可持續
有機建筑已經發展了一百多年,以其獨特的裝飾、風格以及對環境的友好性獨樹一幟獲得了長久的發展。近年來,生態環境問題也成為了人們所關注的重點,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也漸漸的影響著政治、文化、經濟與生態。建筑的發展也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反映出處于這個時代的人們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狀態以及生活的習慣。此外,建筑發展還和建筑所處的環境有關,與建筑所處地域的位置以及文化傳統都有密切的聯系,可以說建筑與環境是一種相互平衡與制約的關系。
1.1概念
首先,在生物學中有機是與有機體分不開的一組概念,有機體指的是一種生命現象的體現,是包括各種動植物的一切生命體的統稱。而且有機體與周圍的環境是密不可分的,用哲學上的觀點來說,就是相互對立統一的有機的整體。對于建筑來說,簡單來說就是建筑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有機建筑就是指在設計建筑的時候不再過多的考慮設計的本身而是注重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從狹義上來看,有機建筑僅僅是指美國以萊特為代表的有機建筑。
1.2在我國的研究現狀
我國最早可追溯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出現了許多關于研究有機建筑、生態建筑的理論和專家。但是我國對于有機建筑的研究僅僅只停留在了理論的層面,形式上也只有少量文章和個別專家的個人的著作中。即使是這樣,我國也出現了一些有機建筑的代表性實例,例如新式的四合院建筑、窯洞辦公建筑等等。這些例子的出現證明了我國的有機建筑的發展前景還是十分樂觀的,我國目前要想取得在有機建筑領域的長遠的發展不是模仿國外的成功的先例,而是要考慮到中國自身發展的特點,從各個方面考慮到人與環境的相互需要,最終找到符合中國國情和適合中國發展的有機建筑的路線。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有機建筑將會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國目前還處于最淺層的發展階段,還需要將理論與實踐不斷的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更好的發展。
2.1發展的背景
在當代人們對于人與自然的認識已經不僅僅是傳統的人能改造自然的關系,目前提倡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建筑的領域就表現在當代建筑的發展也是為了實現人與自然的相互和諧的發展。目前的城市的結構與功能也越來越復雜,因此建筑的發展也需要注重與城市相結合的全面的發展。例如,城市中的景觀也自然地與城市中的建筑相互融合在了一起。
2.2發展的現狀
2.2.1三位一體式的發展
三位一體指的是建筑、環境與城市的相互融合與發展。當今的社會更加的注重環境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城市與建筑的相互協調性,體現在城市的景觀的領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發展,所以景觀環境的角度已經成為了研究建筑與城市設計的新角度。當代的人們對于建筑物不僅僅要求的是建筑物這一單一的個體,而是通過周圍的環境與整個城市的位置來整體的看待。而且當代的建筑師在設計建筑物的時候主要的目標就是實現建筑與環境的協調的發展,人們也逐漸的在改變傳統的觀念,認同了城市、建筑與環境的三位一體式的發展,這才是有機建筑在當代發展的根本要素。
2.2.2環境性的體現
有機性在現代的城市的發展中更為重要的是環境性的體現,建筑的環境性需要有一個整體的發展的眼光,對環境的各個部分都要進行分析,達到內部各個要素的相互統一與發展,所以,調整好建筑與環境二者之間的關系是城市的發展也是有機建筑發展的重中之重,在二十一世紀有機建筑另一方面的發展就是將建筑與環境相結合,最大程度上的體現環境性。
2.2.3相互的融合
建筑中不同的結構以及特點都是由于各自不同的自然環境所決定的,尤其是與當地環境的相互融合。建筑師在設計建筑物的時候也要融入更多的感情,這就是一種鮮活的建筑的思想,就是在建筑中注入了更多的思想,使其更加的生活化與人性化,這種思想性不再簡單的關注于建筑的外形、結構以及功能,而是與周圍的環境相互融合,與人們的思想和設計師的思想理念相互融合。例如,建筑師本身對于某種風格以及文化傳統的情有獨鐘會對設計出來的建筑的風格有所影響,東西方建筑的差別就是最典型的體現,西方的建筑普遍表現為奔放的熱情的風格,而東方的建筑更加體現的則是一種內斂的、含蓄的美感。這也是人的情感融入到了建筑情感里的體現,是建筑與環境與人的相互的融合與發展。當代的有機建筑的發展另一個重要的體現就是在建筑與自然,建筑與人的相互融合性上。
2.2.4“垃圾”的出現
這里的垃圾指的是環境垃圾的出現,在當代的建筑發展的大環境下,雖然環境垃圾的問題不是十分嚴重,但是已經出現了端倪。為了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就必須要妥善的解決環境中的廢棄物的問題,所以,建筑師在設計建筑的時候要最大程度的考慮可持續性發展的觀念,在設計時就要努力的進行最優化的設計,力求產生的污染以及對環境的影響最小。絕對無污染的境界是不可能的,主要是污染性最小化的可能性,所以就要在設計時進行改進和創新。
建筑的發展也是不斷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改變的,建筑是根據人的生活方式在改變,有機建筑在當代發展最為主要的就是更加注重人與自然與建筑的相互融合與發展。雖然現代的建筑的外形已經各不相同,但是所有建筑的內在理念都是相同的,就是更加的有機性,更加的注重與環境的相互聯系,更加的融入到個人的感情中去,更加與城市的發展定位相結合。
[1]周浩明,張曉東編著.生態建筑——面向未來的建筑[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2]肯尼斯.鮑威爾著,王鈕譯.21 世紀城市的演變——21 世紀之初的城市建筑[M].北京:北京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3]彭怒.美國的有機建筑及有機建筑釋義.建筑時代.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