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玲 衡水市土地執法大隊 河北衡水 053000
土地督察制度與土地違法行為的處理研究
文/張玲衡水市土地執法大隊河北衡水053000
我國在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下,土地違法行為在資源管理工作中的滯后性越來越明顯。為了有效處理這一違法行為,國家積極出臺了土地督察制度,希望能夠遏制愈發嚴峻的勢頭。文章將結合土地違法概念及具體表現,從土地督察制度角度探討土地違法行為的處理措施。
土地督察制度;土地違法行為;處理
隨著改革開放持續深入,我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而受到經濟利益的驅動,土地違法行為越來越嚴重,與我國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基本國策背道而馳,且阻礙了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而土地督察制度作為一項重要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了對土地違法行為的處理,因此本文立足于本項法律制度,對土地違法行為的處理進行研究,希望能夠提高我國土地資源利用率。
所謂土地違法,是指單位、個人違反土地管理法規的行為。我國相關法律明確界定了土地違法行為,如非法轉讓土地類、非法占地類等[1]。隨著城鄉建設進程不斷加快,受到利益的驅動,土地違法違規行為復雜程度越來越高,且具有明顯的不確定性、隱蔽性等特點,直接增加了土地違法行為處理難度。
從不同角度看待土地違法工作,其特點也有所差別。如從違法主體來看,主要有政府、企業及個人土地違法行為,其中政府土地違法的目的是為了追求政績,為土地使用者提供便利,政府從中獲取一定利益,忽視了整體利益,使得國有土地資源嚴重流失[2]。而企業土地違法形式主要由騙取批地、非法占地等。從違法性質層面來看,主要有行政、民事及刑事三個類型。其中刑事違法,主要是指行為主體違法法律法規,依照刑法規定構成犯罪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針對當前嚴峻的土地違法行為形勢,筆者認為應積極落實土地督察制度,對土地違法行為進行處理。
2.1整合公眾力量,形成督察合力
為了促使土地督察制度充分發揮積極作用,我們要明確土地督察法律地位,對督察內容加以規范,同時還應加強與地方政府的合作,采取法律形式界定監督對象,并劃分其權責范圍。此外,新時期下,我們需要積極整合公眾力量,促使社會能夠發揮監督功能。具體來說,可以采取現代科學技術,拓展公眾參與渠道,喚醒公民參與積極性,群策群力,監督土地資源的利用方向,形成良好的輿論機制。同時,還應加大督查透明度,構建完善的土地督查公開機制,形成信息循環格局,為地方政府合理分配和利用土地資源提供更多支持[3]。土地資源與廣大人民群眾利益息息相關,對此,還應引入聽證制度,采取專家咨詢等方式,促使群眾能夠對土地督察工作貢獻更多力量,形成強大的督察合力,從而最大限度上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現象的出現。
2.2健全糾錯機制,深度挖掘潛能
一方面,健全糾錯機制,明確督察機構權責利,促使督察人員能夠對土地違法行為進行相應的處罰。當前督察機構僅具備落實到位與否的監督權利,并不具備處罰權利,使得土地違法行為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土地督察機制的制約功能。而健全糾錯機制,能夠使得土地督察工作更加有效。另一方面,提高督察水平。新時期下,土地違法行為呈現非常明顯的復雜化、多元化特點,單一、傳統的督察技術已經無法滿足工作需求。因此應對現有土地督察業務內容、流程等進行調整和優化,以此來提高督察工作有效性。此外,還應創新督察技術及標準,采取先進的督察方式和方法,發揮督察核心業務違法遏制效應,從而促進我國土地資源的充分利用。
2.3完善配套制度,增強督察力度
土地管理作為一項系統性、綜合性工作,也是行政管理體系整改的一部分。受到地方政府GDP理論的影響,很多地方政府在經濟層面上過度依賴土地財政,直接影響了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4]。因此我們在加大土地資源督察的同時,還應積極完善配套制度,如財稅、金融等制度,以此來消除地方政府土地違法行為。具體來說,可以引入績效考核體系,逐漸探索一套新型土地資源管理新格局。
我國正處于市場經濟轉型階段,對于土地資源的配置,我們可以充分借助市場無形的手功能,對土地資源利用進行正確引導,突破城鄉二元土地市場格局,消除政府對土地利益的過度關注,從根源上防范土地違法行為的發生,從而為我國土地政策的有效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2.4加強人員培養,落實督察制度
相關部門應根據土地工作實際情況制定人員培訓制度,定期開展業務培訓工作,構建常態化業務溝通渠道,減少信息滯后性,影響工作有效性。幫助督察人員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政策法規內容,引導督察人員能夠在工作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此來提高工作有效性[5]。同時,還需要構建干部溝通和交流機制,圍繞著土地違法行為處理進行經驗交流,共同提高土地資源管理水平。在此基礎上,能夠對傳統土地資源管理工作進行優化,逐步構建一套新型管理體系。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還可以積極引入信息化技術,為土地督察工作提供堅實的資金支持,從而確保督察制度能夠有效落實。
根據上文所述,土地資源作為城市建設、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其管理有效性與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存在密切聯系。針對當前土地違法行為,我們應給予足夠的關注。因此我們要堅持合理原則,結合當前工作現狀,立足于土地督察制度,完善配套制度,加強對人員的培訓,將督察制度明確落實到實處,不斷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從而促使我國土地資源綜合效益得到充分發揮。
[1]高向軍,孫英輝,彭愛華,等.健全制度,讓“問責”出實效——土地違法問責制與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研究之二[J].中國土地,2012,(01):50-53.
[2]龍獻忠,周晶.地方政府土地違法行為的相關因素分析——基于灰色關聯度模型[J].求索,2012,(04):46-47+43.
[3]徐紅新,高國忠,王楚琛.農村土地違法行為:現狀、原因與對策[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4):127-131.
[4]歐勝彬,張耀宇,陳思源,等.我國經濟增長與土地違法的Kuznets曲線分布與治理研究——基于2001-2011年省際數據的檢驗[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4):89-94.
[5]卞宏波.我國土地違法行為刑事責任重構[J].東南學術,2013,(04):17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