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穆新盈﹑朱立軍﹑吳建亮 江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南昌 330029
滑模法與爬模法施工技術在超高層建筑中的運用
文/穆新盈﹑朱立軍﹑吳建亮 江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南昌 330029
滑模法與爬模法是一種綜合效益高﹑場地占用少﹑施工速度快﹑機械化程度高且安全作業有保障的施工技術,因此被廣泛應用于超高層﹑高層建筑中。在本案,筆者結合實踐經驗,分別淺析滑模法與爬模法在超高層建筑中的應用。
滑模法;爬模法;超高層建筑
超高層建筑主要采用框架梁﹑框柱梁﹑剪力墻和核心筒等豎向結構,且上述結構的施工進度與施工質量直接關乎到工程的整體進度和質量,理應加以重視。在實際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技術包括滑模法和爬模法。滑模法與爬模法施工技術在超高層建筑中的應用均表現出以下優越性:機械化程度高﹑結構整體性好﹑施工進度快﹑節約勞動和模板等。據此,下文分別介紹滑模法與爬模法在超高層建筑中的應用,以供同行參考。
所謂滑模法,是指沿梁﹑柱﹑墻等構件在建筑底部組裝高約1.2m的滑升模板,并通過液壓提升設備,緊隨模板內混凝土的分層澆筑高度向上滑升支撐桿,直至達到要求的澆筑高度。滑模裝置通常由模板系統﹑平臺系統和液壓提升系統組成。
(一)滑模施工工序
滑模法的主要施工工序為:組裝滑模﹑綁模板內筋→插支撐桿→澆初升混凝土→檢查和調整相關參數→綁鋼筋﹑澆墻體混凝土﹑正常滑升→綁墻筋﹑吊活動平臺﹑空提→支模板→綁鋼筋→澆筑混凝土→上一層墻體滑模→拆除模板。
(二)滑模滑升
滑模滑升主要分為初升階段﹑正常滑升階段和末升階段組成。在初升之前,應按要求進行試升。在混凝土澆筑完畢約3-4h之后,所有千斤頂一并試升5cm左右。若混凝土在出模之初便出現塌落,則可判定混凝土的出模強度不達標;若模板與混凝土粘接,混凝土出現水平裂紋且滑升困難,則說明滑升時間被推遲。用手按試升滑出的混凝土時,若有指紋,指甲劃過留有痕跡,但不粘手,則可進行初升,即上升模板15-24cm,并全面檢查模板系統,同時按需進行調整。在正常滑升模板時,模板的初期提速應比混凝土的灌注速度稍慢,直至混凝土表面與模板上口之間的間距達到10cm左右時,方才按常速滑升,即混凝土澆筑一層,模板滑升一層。滑模正常滑升過程,需注意以下事項:一是上下兩次滑升的時間間隔應≦1h;二是所有千斤頂均應同步滑升,并將千斤頂的升差控制在最低水平。滑模末升與混凝土末次澆筑之間的配合必須到位,其中滑模的末升速度應稍慢于增長滑升,注意在混凝土末次澆筑結束之后,滑模應繼續滑升至模板脫離混凝土。
(三)滑模施工的特點
滑模施工通常具有以下三大特點:一是連續施工﹑施工進度快﹑機械化程度高﹑結構簡單且能保障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二是除通用構件以外的裝置皆應按建筑平面布置和結構類型的要求而發生改變,同時表現出專一性的特征,則在滑模施工時,模板的平面布置與結構類型應按滑模的施工特點進行選擇;三是液壓滑模施工時,應按要求選擇施工方案﹑組裝和拆除滑模裝置﹑控制和糾正垂直度與水平度﹑處理水平樓板交叉部位和從技術角度控制施工安全與施工質量。
爬模主要利用液壓油缸對爬架和導軌的交替頂升來完成爬升運動,注意爬架與導軌之間存在相對運動但互不關聯的關系。按頂升油缸的不同,液壓爬模通常分為油缸爬模﹑穿心千斤頂爬模和大行程油缸爬模三大類。下文主要就前兩種液壓爬模的施工工序和施工特點進行簡單論述。
(一)油缸爬模
油缸爬模主要分為片架式爬模和平臺式爬模兩大類,其中片架式爬模主要由自動控制系統﹑液壓動力系統﹑設備操作架﹑附墻導向系統﹑爬升機械系統﹑模板系統和操作平臺系統等組成;平臺式爬模主要由自動控制系統﹑液壓動力系統﹑設備操作架﹑附墻導向系統﹑爬升機械系統﹑模板系統﹑操作平臺系統﹑下平臺﹑模板操作架和堆載平臺等組成。油缸爬模的主要施工工序為:澆筑混凝土→養護混凝土→綁扎上層鋼筋→門窗洞口模板安裝→預埋錐形承載接頭或承載螺栓套管預埋→檢查驗收→拆模→掛鉤連接座安裝→爬升導軌→爬升架體→合模和緊固對拉螺栓。綜上可知,油缸爬模具有以下施工特點:1.從施工超過兩層的結構開始組裝爬模,且樓板施工應比爬模組裝滯后4-5層;2.模板的拆模與合模可以通過水平油缸或吊桿滑輪來實現,且所有模板均應配脫模器;3.爬模裝置﹑液壓設備和模板均可反復使用。
(二)穿心千斤頂爬模
穿心千斤頂爬模主要由導向桿﹑外加梁﹑外架立柱﹑提升架立柱﹑操作平臺﹑橫梁﹑欄桿﹑大模板﹑活動支腿﹑掛鉤連接座﹑斜撐﹑穿心千斤頂和支撐桿等組成。穿心千斤頂爬模的主要施工工序為:澆筑混凝土→養護混凝土→拆模→上層鋼筋綁扎→爬升→綁扎剩余上層鋼筋→門窗洞口模板安裝→錐形承載接頭預埋→檢查驗收→合模和對拉螺栓緊固→施工水平結構。綜上,穿心千斤頂爬模的施工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墻﹑柱爬升一層,樓板澆筑一層,從而提高結構的整體性和降低施工的難度;2.內外柱和墻體均可利用穿心千斤頂爬模,且爬模裝置和模板均可先升后降至指定標高;3.模板的組裝和使用不受施工樓層的限制;4.所有模板均配脫模器;5.爬模裝置和模板均可反復使用。
綜上,在超高層建筑中,滑模法與爬模法的區別如下:滑模施工時,澆筑的混凝土與模板相對滑動,而爬模施工時,則混凝土澆筑與模板安裝交替施工,且在下層混凝土凝固之后再脫模。同時,滑模法與爬模法在超高層建筑中的應用均能在保證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的條件下,縮短施工工期﹑提升施工效率和降低施工成本,進而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因此在超高層建筑中,兩種施工技術均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1]趙宏英.超高層建筑滑模法與爬模法施工技術[J].科技致富向導,2014,(20):264-264,311.
[2]張新凱.基于超高層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探討[J].企業導報,2011,(16):292-293.
[3]鄭建暉.淺談我國超高層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發展[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5).
[4]羅一權.簡論超高層建筑定義及其主要施工方法[J].科技信息,2012,(1):565.
[5]劉杰.有關超高層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要點問題探究[J].房地產導刊,2014,(3):146-146.
穆新盈(1981-08),男,河北故城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