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紅
小新是一名高二的學生,用她的原話來說,她不是長得丑沒人愛人緣差的人。但是,小新卻不知道自己何時變成現在這樣子了,內心越來越敏感,嫉妒心也越來越強大。
小新舉了個例子。她寢室里有個女生叫西西,西西性格外向,比較喜歡主動去認識他人,結交新朋友。例如:她倆同時認識一個人,西西就會在之后去加那人的“人人”、QQ等,經常網上互動聊天,然后就和此人混熟了。小新說自己不喜歡這樣,甚至還有點不齒這種做法。
有時,西西給她幾個關系比較好的學長和男生打電話,在寢室里也會經常說他們的一些事,開他們的玩笑,小新就會在心里想:“哎喲不得了,就你和男生關系好,就你人緣好!”然后小新假裝自己在玩電腦,其實注意力全都放在西西說的那些上了,于是心里就一陣怨氣,西西說得越輕松越開心,小新心里就越不舒服。
小新談到,她真的不是針對西西,平日里,也不討厭西西,而且和她關系還可以,但這種心理總是普遍存在,總覺得別人在她面前展示和炫耀,讓她的心理處于一種劣勢,但她明白其實有時候別人壓根都不是這個意思,可是她很苦惱,很糾結,不知道該怎么辦……
煩惱源于比較
進入青春期后,青少年自我意識發展迅速,習慣通過與同齡人的相互比較來確定自身在群體中的價值和意義,并調整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從而適應周圍的環境。在這種比較中,嫉妒心便容易跑出來,影響著我們的言行。曹操被人說中心事而殺楊修,王倫心胸狹窄拒絕林沖上梁山,周瑜悲嘆“既生瑜,何生亮”,盧剛槍殺恩師及同窗最后自殺,其實都是嫉妒心理導致的后果。
嫉妒,俗稱“紅眼病”。心理學上把它定義為:當個體與他人進行比較,發現自己在某方面(才能、待遇、名譽、地位、成績、相貌等)不如他人時,產生的一種由羨慕、羞愧到憤怒、怨恨等不愉快的復雜的情緒狀態。
就青少年而言,這種因對別人的優勢以心懷不滿而表現出來的一種不悅、自慚、怨恨、惱怒甚至帶有破壞性的負面情緒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業與成績
學業優秀、人際交往能力強、工作出色的人往往容易成為嫉妒的對象。這些方面處于弱勢的人必生失落之感,雖然其中一部分人能正確對待,但也有部分人充滿敵意。
2.才貌和家境
才貌和家境可以說是天生的,優秀的才能和俊美的容貌容易使人得到幸福和成功。良好或是殷實的家境也確實可以在前進的道路上提供很多幫助,使之走得更加順利。而才貌較差者或是家境貧寒者要想成功,則必須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嫉妒心理便由此而生。
3.人際交往
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嘗試并學習如何與人打交道,如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一些青少年能夠正確處理和應對,而另一些就不那么順利,會產生如嫉妒等負面情緒。
自己得不到快樂,也不允許別人快樂,看到心里就難受;別人比自己強就嫉妒得渾身發抖,坐立不安,生命中哪有快樂可言?更可怕的是,他無法心平氣和地與人融洽相處,交不到知心朋友,別人不敢把心掏給你,因為大家都知道“你的眼中沒有我”。“一粒沙”都容不下,何況是“一粒金”呢?一個個因嫉妒而弄得形容枯槁、身敗名裂的故事仍在我們的身邊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上演著。為什么人人都有的嫉妒,有的人卻把它發展到極端,傷人害己?
在心靈的花園中尋求平衡
我們總是想方設法消除心中的嫉妒,但最后常常發現,嫉妒非但沒有被趕出心房,反而變得愈加強大,更加肆無忌憚地攻擊我們,終于我們被折磨得筋疲力盡了。其實,何不換個立場想一下,為什么不能和嫉妒和平共處?如果把嫉妒比作魔鬼,那我們的任務就是跟魔鬼作斗爭,而不是徹底消滅它,事實和經驗證明,沒有誰能真正干凈、徹底地鏟除心中的嫉妒,因為嫉妒作為一種人基本的情緒體驗,是構成人復雜多變的情緒情感心理的組成部分,有其自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正如一個花園里會有一些雜草,當我們把雜草拔得一根不剩時,花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了。
其實嫉妒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傷害我們自身與他人,但另一方面也是一股強大的力量,鞭策我們變得更加優秀!因為成績比不過人家,我們更加努力學習;因為家境不如人家,我們更加努力工作;因為相貌比不過人家,我們更加用心提高自己的內在,把自己變得更好!
我們能做的就是學會善待嫉妒,學會跟嫉妒共同相處,與嫉妒為鄰,把它控制在一個度內,防止雜草長過鮮花。
1.客觀地認識自我和他人
正視他人成績,及時分析人家取得好成績的原因過程,虛心學習——盡管你可能不太情愿,請把它當作一個習慣來培養。每人都各有優勢和不足,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同時也要正視自己的缺點,學會揚長避短,發現并開拓自身的潛能,不斷提高自己,力求改善現狀,開創新局面。同時,要善于發現他人的優點,悅納他人,以客觀、公正的眼光看待他人、與人為善,并以此作為人際交往的準則。
2.密切交往,加深理解
許多嫉妒心理都是由誤解產生的。誤認為對方的優勢會對自己造成損害,從而耿耿于懷。所以要敞開心扉,主動接近,加強心理溝通,避免發生誤會,而即使發生了也要及時妥善地消除。
3.化嫉妒為動力,學會公平競爭
“你強我要更強”,不甘落后,奮起直追,用合理競爭去趕超對手,實現“你贏我也贏”。競爭應是激勵人奮進的過程,而不應把競爭本身看作目的,太過于看重結果,很容易有不擇手段、破壞規矩的惡性行為。要明白凡是競爭總會有輸贏,不要把目的只放在輸贏上,而應把重點放在過程上,從中發現自己輸或贏的道理,體會競爭的樂趣,保持健康的心理。
4.發揮自我優勢,但不要過分自我
只要不斷尋找,總能找到自己的優勢——“東方不亮西方亮,旱路不通水路通”。克服一份虛榮心就會減少一份嫉妒。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實的榮譽,而虛榮心追求的是虛假的榮譽。對于嫉妒心理來說,要面子,以貶低他人來抬高自己正是一種虛榮和空虛心理的表現。有嫉妒心理的人往往非常自我,不能客觀看待他人的成績,總把他當成是自己的威脅,只有跳出“過分自我”的圈子,才能擺脫痛苦。
5.培養達觀的人生態度
人生本就是一個大舞臺,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角色,人最終的快樂就來自于各得其所,要有勇氣承認對方有比自己更高明更優越的地方,從而重新認識、發現和創造自己。這樣就能從病態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中解放出來。從嫉妒的泥潭中自拔出來。
6.必要時不妨轉移一下注意力
當自己為嫉妒所苦,心中無限煩惱時,不妨嘗試轉移下注意力,如出去走走,跑步打球,聽音樂,看電視等,強令自己擺脫心魔的困擾,等頭腦冷靜后再重新面對。自己力有不逮的事莫強求,適當來點阿Q精神,多給自己一點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