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文豪 成都市雙流區規劃建設局 四川成都 610200
城建規劃Urban Planning
城鄉規劃與規劃環評一體化實施策略探究
文/田文豪成都市雙流區規劃建設局四川成都610200
在城鄉規劃體系中,實施城鄉規劃與規劃環評一體化策略,能使城鄉規劃編制的科學性進一步提高,有利于城鄉規劃與管理。目前,在我國城鄉規劃測評中,還存在的諸多問題,需要實施一體化規劃測評程序,促進城鄉可持續發展。
規劃環評;城鄉規劃;一體化;策略
在城鄉規劃編制過程中,通過對規劃環評的真正落實,能使城鄉規劃的科學性進一步提高,推進城鄉規劃的生態化。因此,在快速推進城市化進程的大環境下,研究城鄉規劃環評一體化實施策略,對于提高城鄉規劃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有利于提高城鄉規劃編制的科學性
作為一項綜合經濟建設,城鄉規劃能從環境的視角,對不同群體和當前利益間的關系進行協調,使規劃方案更加科學。而受到管理者主觀意識的制約和規劃技術的局限,在編制中不能進行合理的規劃。而從資源環境視角下,通過空間布局、土地利用、發展目標和區域定位等,確定一系列的城鄉發展框架,在規劃方案中,充分融入資源環境要素,形成更加生態化和更科學化的規范方案。
2.有利于城鄉規劃的實施和管理
科學的城鄉規劃測評,能為城鄉管理工作提供依據。在城鄉規劃的實施和管理過程中,通過約束機制的形成,能對地方政府的短期經濟利益形成有效的制約。同時,城鄉規劃環評能提供更高層次和更加廣泛范圍的平臺,促進廣大公眾的積極參與。規避由于不了解當地的實際情況,而使社會經濟或者是自然環境規范出現缺陷。
1.單一的編制主體
《環評法》并沒有硬性規定規劃環評的編制單位,主要是由環評機構開展。在缺乏實踐經驗和沒有成熟的規劃環評技術方法的基礎上,這種方式,對于實施規劃測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因為多數環評機構沒有充分認識到城鄉規劃體系的內容要點,同時對于一些具有較強不確定性和較高保密性要求規劃,不適合應用環評技術機構評價。這樣不僅會增加溝通環節所花費的成本,還會使工作出現脫節。
2.相對滯后的介入時機
目前,通常都是在確定規劃方案之后,才開始城鄉規劃環評,沒有很好的落實早期介入原則。首先,在規劃的過程中,評價技術人員不能有效參與,不能深刻的理解規劃,使其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其次,對于規劃方案的優化和形成過程,評價技術人員不能充分參與,只是在已有的基礎上,對生態環境保護政策進行建議和調整,使規劃環評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
3.缺乏完善的評價方法
城鄉規劃具有復雜的規劃體系和相對較長的規劃期,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不確定因素。所以,對于城鄉規劃環評的需要,傳統的建設項目測評方法很難滿足。但目前,我國還沒有制定相對完善的城鄉環評的技術規范,在進行評價和判斷時,只能結合個人的能力和工作經驗進行。導致評價結論無法令人信服,沒有突出重點,不具備較強的指導作用。
1.對一體化的城鄉規劃環評組織機制進行建立
為了促進規劃編制與規劃環評的一體化實施,在具體操作上,可鼓勵規劃編制單位進行自我評價。通過工作協調機制的建立,加強環評者和規劃編制的聯系,為真正實施城鄉規劃與規劃測評夯實基礎。對環評單位和編制單位的階段性成果進行明確,在規劃環評和編制的委托合同中,對雙方工作融合的條款進行明確。
2.對一體化的城鄉規劃環評工作程序進行推行
在城鄉編制與環評過程中,應將一體化的城鄉規劃環評工作程序充分的融合在其中。讓環評早期介入在整個過程中,在規劃編制階段,通過充分交流,評價人員和規劃人員應嚴格把關規劃的每一個方案和進程,并對其他學科的方法和技術充分借鑒,使整個規劃與可持續發展原則和生態原則相符。規劃環評成果的表達形式,應對規劃編制過程中的環境要素充分考慮。而不是獨立于規劃之外的環評文件,并在現有的規劃內容中,合理的融入環境保護的內容。
3.對一體化的城鄉規劃審批管理制度進行完善
實施城鄉規劃環評一體化,需要對現行的城鄉規劃審批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在審批內容中,納入城鄉規劃與規劃環評的一體化運作過程,使審批制度由成果鑒定向過程鑒定轉變。通過橫向比較各種替選方案,以及詳細說明各個規劃和評價日程,對階段性成果進行補充和審核,有效規劃和監督方法的匹配性、評價類型和評價結果。而一旦通過了城鄉規劃環評的審批,就可依據這個文件,開展城市發展建設。環境影響減緩措施和相應的規劃環評結論,對一個的城市的規劃管理,起到了直接的影響作用。因此,對于規劃環評工具的合理利用,能對城鄉規劃的管理制度進行有效完善,規避隨意調整城鄉規劃,對政府犧牲環境的不良行為,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由于管理制度、技術方法和實施機制方面的制約,城鄉規劃環評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系列的現實問題,對其作用的發揮,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實施城鄉規劃與規劃環評的一體化,不僅能促進城鄉規劃的生態化,還能使城鄉規劃環評中存在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以便更好的進行規劃和管理管理工作。但因為部門利益的制衡、管理體制的慣性以及理論方法的局限性,作為一項系統和復雜的過程,建立一體化實施機制,需要不斷的探索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和組織機制,并在相應的法定程序中,納入相關的技術規范和配套政策。
[1]鄧琳,王純巖,于寧.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高師理科學刊, 2016,(03).
[2]李亞萌,于鑫.GIS技術在城鄉規劃中的應用及發展[J].智能城市,2016,(03).
[3]陳浩,周曉路,張京祥.建構城鄉規劃的邊界觀——對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回應[J].規劃師,2014,(04).
[4]李惟科.城鄉規劃中的解釋——作為城鄉規劃方法論的完善[J].城市發展研究,2014,(04).
[5]文超祥,王玥,馬武定.關于我國城鄉規劃制度設計的思考[J].城市發展研究,2013,(10).
田文豪(1984年8月11日),民族:漢族,性別:男,籍貫:四川雙流,工作單位:成都市雙流區規劃建設局,學歷:研究生,職稱:中級職稱,研究方向:城市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