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檣 北京正華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3
探討建筑結構地下室設計問題
文/藍檣北京正華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北京100073
在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下,高層建筑物越來越多。在高層建筑物中,地下室結構不僅能夠有效提高空間利用率,而且能夠提高建筑物主體結構的穩定性,是建筑物結構實際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建筑結構的地下室設計中,由于地理位置較為復雜,不僅要考慮地下室的功能問題,還要考慮其防水、支護、隱蔽、施工工種等復雜問題,所以,對地下室設計要點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
建筑結構;地下室;設計
當前,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城市用地也越來越稀缺。很多城市建筑在設計過程中,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開始廣泛地應用地下室建筑。尤其是在高層建筑中,地下室更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就對建筑設計中的地下室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施工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考驗。由于地下室的施工難度較大,加之建筑的多層性更是使得施工難度系數大大的提高。所以,若地下室結構出現問題,很有可能導致建筑物的整個地基出現損毀,不僅影響著建筑物的使用性能,而且嚴重威脅到整個結構的安全性。所以,在建筑設計中,要加大對地下室結構的設計研究,并對各種影響工程穩定性的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以提高設計方案的可靠性、科學性。
地下室的穩定性,常常會受到諸多方面的影響,包括抗浮問題、不均勻沉降問題、結構超長問題、人防地下室問題等。因此,對設計方案的綜合性考慮就更加的必要。
(1)在地下室的抗浮問題上,要對抗浮設防水位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并結合具體的地下水文條件加以實地勘察,通過采用增加地下室重量、平板式筏板、抗浮樁設置等方式,來妥善解決地下室的抗浮問題。
(2)而在地下室的不均勻沉降上,主要利用人工處理方式,在主體結構上運行樁基礎、主體部分結構上運用整體基礎,以降低地基的最終沉降量,將不同基礎形式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進而提高計算的精確度,降低地基沉降的危害性[1]。
(3)針對地下室結構的超長問題,由于該問題在建設過程中時常會遇到,所以,還需要設置伸縮后澆帶,或結合實際施工需求,采用等級較低的混凝土,并利用粉煤灰混凝土技術,設置一定的膨脹加強帶,并對分布鋼筋的配筋量進行適當的增加,進而有效解決地下結構超長這一問題。
(4)對于人防地下室這一問題,其結構設計應對人防構件最小截面的尺寸值進行著重分析,并結合國家的相關標準,確保頂板最小防護厚度及混凝土的厚度,都能夠對建筑面層起到防護作用。同時,在人防構件荷載計算上,其人防底板荷載量,也是結構設計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其中,地下室在核爆動作用下,其動力分析應該運用等效靜荷載方式加以準確計算,并在地下室結構設計時,充分考慮人防底板的荷載控制功能。
(1)抗浮抗滲設計
在地下室建筑過程中, 常常因為地理環境、氣候條件、水文條件的影響,而導致結構容易受到水體的破壞[2]。所以,要對地下室的抗浮設計進行重點考慮,尤其是裙房部分及純地下部分為抗滲抗浮關鍵點事,針對這一問題,還需要制定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確保其它建筑結構設計在不受影響前提下,基坑底標高能夠得到盡可能的提高,以實現抗浮效果。而高層地下室的基礎底板,則要盡量使用梁板筏板或是平板閥板。同時,在地下室的抗浮抗滲設計中,還要盡量使用無梁樓蓋或寬扁梁,并增加地下室的重量,或通過設抗拔樁方式進行解決。
(2)防水防滲設計
在地下室設計中,其防水性設計也是一項較為重要的工作,是決定地下室設計質量的關鍵環節。所以,在地下室的防水設計中,首先要結合工程性質及使用功能、防水等級,來確定地下室的防水層數。并在地下室混凝土運用中,盡量使用結構自防水混凝土,結合水頭高度、混凝土壁厚度比來對防水混凝土的抗滲等級加以確定,確保設計的規范性、合理性。另外,要結合地下室的防水等級,在防水混凝土的設計基礎上,適當增加卷材防水,并結合地下室的建筑環境,優先選擇耐久性能良好的卷材[3]。并在結構設計上要注意,防水卷材應在地下室的底側有閉合性能,對節點設計包括樁頭、積水坑、承臺等方面要著重考慮,以免構造設計不當,而造成水體滲漏,失去卷材防水的應用價值。同時,為避免少量的滲水,方便于地下室的車道處積水排放,在地下室設計過程中,還要設計一定的積水坑貨排水明溝。
(3)支護結構設計
地下室的基坑支護,在設計中其結構需要滿足變形與強度問題,并實際建筑與地質的不同,采取圍護措施,以保證基坑支護結構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能夠充分提出自由的經濟、安全等性能。另外,在地下室的內支撐設置上,要保證整個支護結構的合理性,使其滿足內力要求,以便對基坑支護結構及其附近建筑進行實時監測,進而有效調整施工進度與施工工藝,實現信息化施工,確保地下室的工作質量。
(4)抗震設計
在地下室設計中,還要將抗震設計作為整個結構設計的要點,確保整體建筑物結構的穩定性。對于地下室的防震設計,埋深度應該大于地下室的外地面高度,確保計算高度的精準性、合理性。地下室相關建筑標準規定,地下室頂樓的上部結構,應使用梁板結構,且不可將頂板設置為無梁樓蓋。若地下室的頂板標高超出了梁高范圍,不能將其設置為上部結構,以確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5)結構平面設計
在地下室結構設計中,設置的采光通風井要注意外壁與頂板能夠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采光通風井對地下室穩定性造成破壞。由于整體建筑物的實際建筑需求,在地下室的建筑中,常會存在結構超長現象,而加長的結構尺寸,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產生裂縫,進而影響到建筑物的整體強度。所以,在設計過程中,應注重防裂縫設計,在伸縮后澆帶設置后,針對地下室超長部分所安設的后澆帶尺寸,應按照實際鋼筋的拉普拉斯狀況及空間需求加以合理的設定。同時,還要將微膨脹劑加入到混凝土中,并對地下結構進行適當的分割[4]。同時要注意,在地下室的最初平面設計中,要對建筑人防要求進行綜合考慮,并結合其用途,對安全防水通道、采光、通風等加以綜合設計。
(6)外墻結構設計
在地下室的外墻結構設計中,要對其靜止土的壓力系數進行深入分析,若靜止土壓力無試驗條件,應該結合工程標準,選取一定的粘性土及砂土,來進行合理的設計。并在地下室外墻配筋設計中,結合雙向板要求來對帶扶壁柱的外墻配筋加以合理設置,并對底板標高狀況進行科學設計,結合梁寬與梁內側的箍筋傳遞板支座彎矩,并注意在地面層開洞的部位,進行外墻樓板的支撐梁柱設置。同時,應該結合地下室的外墻實際狀況、車道底板實際狀況,對其進行合理的設計與分析。在其荷載系數計算上,要結合水壓力、土壓等,來對地下室的外墻抗裂系數進行精確驗算,對外墻配筋與底板標高進行合理設置。
由于地下室在建筑物中處于特殊位置,施工難度較大,技術要求較高,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要結合設計要求,對墻體厚度、剛度進行合理的設置,并對其抗震性、抗浮性等進行綜合考慮,確保地下室結構的穩定性、安全性,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功能。
[1]陸偉,王文清.隔震建筑地下室結構設計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5,(01):200-204.
[2]范松偉.建筑地下室頂板加腋大板體系結構設計[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5,(08):47-49.
[3]余雄輝.建筑工程地下室結構設計剖析[J].江西建材,2016,(02):38.
[4]陳振.關于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地下室嵌固作用的思考[J].建筑,2011,(18):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