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鵬 棲霞市環境衛生管理處 山東棲霞 265300
關于水污染治理技術的幾點思考
文/林鵬 棲霞市環境衛生管理處 山東棲霞 265300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污染的覆蓋面也隨之不斷擴大,這給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給居民的健康生活和地區的持續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難題,需要有關企業和有關管理職能部門引起足夠地重視。本文試從水污染的治理入手,探索其治理的有效辦法,希望對今后的水污染治理有所幫助。
水污染;治理;技術
據統計,全國 400個中小城市,每年排放廢水100億m3左右,水污染十分嚴重,而這些廢水中的絕大多數來源是工業企業產生的,這些工業廢水由于處理不當,就會給當地的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和損害。因此,工業廢水污染治理的任務將十分繁重。相關生產部門和相關職能管理部門,只有從保護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才能切實做好水污染的治理工作。
1.1 我國污水的主要來源及治理現狀
近幾年來,伴隨著我國工業的高速發展,以及城市化推進的速度在不斷加快,生活污水與工業污水逐漸成為我國污水的主要來源,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環保意識上極為欠缺,并且也沒有精湛的配套治理措施作為支撐,以至于大量污水被肆意排放在河流湖泊當中。這一現象的存在,不僅嚴重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也對于城市的建設與發展有著嚴重的影響。
與此同時,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之下,政府管理日益嚴格,傳統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也逐漸被人們所摒棄,可持續發展觀念之下的節能減排已經逐漸提到日程上來??梢哉f,當前的綠色中國建設目標已經逐漸付出行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當前水污染治理規模治理的規模相對比較小,再加上資金的缺乏和管理制度的落后,使得運行成本非常高,這些都給我國的污水處理帶來了交代的問題。
1.2 我國傳統水污染治理技術
1.2.1 SBR技術
關于SBR技術,這是一種間歇性曝氣的污水處理技術,其能在反應池內自動實現污水的混合、沉淀、排泥等全過程,該技術沉淀速度較快,抗沖擊性較強,使用成本較低,且能夠有效避免污泥的膨脹,因而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得益于SBR技術的優良特性,在其基礎上發展衍生出了MSBR、CAST等新型SBR反應器,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
1.2.2 氧化溝技術
從性質與結構方面來看,氧化溝技術是SBR技術的一種衍生,從外形上來看,其外形是封閉的溝渠,主要采用的是懸浮生物處理技術。從特點上來看,氧化溝技術具有較低的使用成本,而污水處理效率非常好,因此,這也是當前我國使用最廣的城市污水處理技術。從運作機理上來看,在機理上主要采用的是延時曝氣技術,并且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得到了不斷的創新與完善。
2.1 蚯蚓生態濾池技術
在可持續發展觀念之下,如何將綠色生態技術融入到水污染治理的過程當中已經成為當務之急,蚯蚓生態濾池技術的使用,主要是借助于蚯蚓以及其他微生物,對于污水進行過濾和分解,這項處理技術當中,以蚯蚓為主的微生物能夠對于污水當中的污染物進行吞噬或者是降解,進一步保證污水的凈化。值得一提的是,與其他的技術相比較,蚯蚓生態濾池技術在能耗方面,程度較低,并且具有較高水平的處理效率。在生態濾池的處理之下,幾乎污水當中的全部污染物都能夠被去除掉,這與當前我國節能減排的治理技術要求。
2.2 人工濕地技術
關于人工濕地技術,顧名思義,就是通過人工的力量來建造濕地生態系統,然后將污水以科學合理的方式引入到人工濕地當中來,然后利用濕地當中的植物與各種微生物,來對于稅種的污染物進行相應地處理。從特點上來看,與蚯蚓生態池技術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二者對于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都非常高,并且適應能力非常強,具有較高的環保和經濟效益,因此,在我國的城市污水治理當中,其具有較為廣闊的應用空間。
2.3 生物浮島技術
當大量的生活污水與工業污水排入到河流當中之后,水體就呈現出來富營養化的現象,這樣一來,不僅會對于水資源帶來非常大的污染與影響,對于流經區域的生態環境也有著破壞性的影響,所以,關于水體富營養化的治理——生物浮島技術應運而生。在這項技術當中,主要借助于浮體的作用,把相關的植物種植在浮體上,然后把浮體防止在富營養化的水體之上,浮體上植物的根部會對于水體當中的磷和氮等元素進行吸收,從而保證水體的凈化。
2.4 人工水草技術
人工水草和天然水草之間存在著較為明顯的不同之處,前者的性質是人工制造,所以可以將其理解為一種聚合物。從外形上來看,人工水草比天然水草大一些,利用人工水草技術,能夠把人工水草放在污水當中,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生物鏈,保證有益微生物的生長,與此同時,又能夠抑制住有害微生物的生長。在食物鏈的關系和作用之下,去除掉水中的污染物,實現對于整個水體的精華和處理。這一過程當中,操作比較簡單,并非費用較低,所以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空間。
在污水治理的過程當中,如何發展新型技術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的水污染控制技術,基本都在傳統的理論框架之下進行運用和組合,從成本和效率等方面來看,依舊不能夠與我國國情相適應。因此,有必要結合多種學科的優勢,結合前期的研究基礎,在湖泊、河流以及城市群等區域當中進行相應的研究與實踐,爭取產出更大的技術成果。
總而言之,要治理好工業污水,就需要進行技術方面的創新和變革。對于生產企業而言,應當及時更新觀念,在生產過程當中,也應當注重社會責任的承擔。對于相關部門而言,應當加大監管力度,積極引導生產技術與水污染治理技術的創新,真正治理好污水。
[1]覃貴福.印染行業水污染治理技術問題與建議[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8).
[2]師桂霞,張麗.新型水污染治理技術探究[J].企業技術開發月刊,2014(11):16-16.
[3]葉鳳琴,李曉敏,馮軍奇.關于城鎮水污染治理技術研究[J].環境與生活,2014(16):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