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山林 江門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廣東江門 529000
環境監測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作用探討
文/許山林 江門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廣東江門 529000
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給人們提供新鮮的空氣、碧綠的水源、無污染的土壤、明媚的陽光,從而讓人們生活的健康快樂。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一局面逐漸被打破,霧霾天氣來襲,籠罩了人們自信的心靈,迫切需要健康的環境。
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作用
環境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時時刻刻處在環境的影響之中,然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將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到了嚴重的污染,特別近年來霧霾天氣的侵害,使得環境發生了嚴重的變化,給人們敲響了保護環境的警鐘。建立綠色生態植被、進行車輛單雙號限行、禁止垃圾秸稈焚燒、改善鍋爐燃燒、制定環境管制和保護措施、環境監測等一系列治理環境污染的方法,對環境進行了管制。其中環境監測不僅能有效管制環境,而且還能反映出上述治理環境效果的程度,所以在環境治理中既有評價監督作用又有治理作用。
環境監測即為將環境作為監測的目標對象,通過綜合運用生物或者物理的方法等來定性、定量的分析環境中所存在的各種物質及其結構,并且將與環境有關的各種規律找出來,創造保護環境的有利條件。環境監測主要是通過取出環境中的生物樣品,然后進行相關的實驗,鑒定出樣品中所含危害環境的物質種類以及含量,并對在特定的空間時間內的環境質量,結構等進行研究為目的。因此,在監測環境的過程中,主要是對廢水與廢渣以及噪聲等進行監測,環境監測除了監測這些內容以外,它還具有另外一項職能,既要在環境實際情況的基礎之上,建立各種以環境特點與存在威脅為依據的環境保護項目,通過這些項目實現對環境的保護,將污染源進行控制的目的,加速社會的持續發展。
環境影響評價是指環境受到污染破壞后,對環境進行的取證檢驗,然后分析受污染程度,從而進行的預測評判,做出何種措施治理和監管。所以其影響評價的內容有以下方面:一是對現狀環境進行取樣檢測,分析相關的污染物及受害程度,然后根據監測分析結果制定環境治理方案措施,在這一階段,環境監管部門要切實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義務,做好污染物取證檢測。而且各級部門積極配合好環境監管部門的各項工作,堅決杜絕各級部門阻撓、庇護、蒙騙的行為進行環境取樣檢測工作。做好取樣檢測是進行影響評價的基礎,取樣檢測全面正確,則能客觀地對環境進行評價分析,從而影響采取何種措施進行治理環境。二是根據環境取樣檢測分析結果,對各種污染源污染程度進行預測和評價,以做好對污染源的治理和監管。分析結果也是進行治理的依據,否則工廠排放污水、鍋爐排放二氧化硫物等沒有依據進行相應的管制和處罰,這些部門會不服從的。三是環境治理跟蹤監管,評價的目的不是對僅僅做出判斷,二是要將環境治理工作進行到底,否則環境監測將失去意義。
3.1 環境監測是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
前面提到,只有做出環境監測結果,才能按照結構分析的情況進行影響評價,否則沒有依據就無法知道污染程度,也就無法采取何種措施進行治理。因此監測是影響評價的基礎工作,在進行取樣檢測時,環保部門必須抱著客觀公正、科學嚴謹的態度進行相關污染源及污染物的取樣檢驗,必須以維護人民群眾的健康為目標,嚴格進行大氣、水源、土壤、噪音等環境數據的分析。全面了解和掌握當前環境受污染程度,然后進行環境監測備案以及制定治理措施;其次對污染源造成的環境破壞程度進行預測分析,按照預測分析結果,做出相應的環境治理處理,如強行關閉工廠、鍋爐等。
3.2 環境監測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治理作用
這是顯而易見的,因為進行治理必須有監測結果,然后根據監測結果才能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所以監測的過程也是治理的過程。環保部門不能僅僅做出環境結果就行了,接下來要對各種污染源從源頭上進行嚴格治理,對于嚴重排放污染物的工廠、企業要嚴格進行處罰,甚至是關閉廠房、禁止生產。創新科技,逐步淘汰落后產能,如火力發電、煤炭鍋爐,實行單雙號車輛通行,提倡使用綠色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力發電等,提倡人們低碳生活理念,以及乘坐公交車等出行方式。降低大氣中硫和碳的排放物,保護臭氧層。逐步治理大氣污染,霧霾污染等。
3.3 環境監測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監督功能
治理好環境污染和影響評價工作的方法就是發揮監督功能,實時監測環境污染,進行跟蹤治理,這樣才能將環境污染治理落到實處,否則監督功能發揮不好,監測工作只能半途而廢,前功盡棄。因此環境監測字分析評價的過程中也做到了監督作用,監督的依據就是污染物取樣分析。在這里重點強調取樣分析數據的正確性與全面性,給群眾面前提供一個可觀、公正、公平的監督依據,這樣才能實施好監督功能。其次要做好監督功能還需人民群眾的監督反應,依靠大家的力量才能將環境監測工作做的更好,僅靠環保部門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各級部門要協同環保部門積極配合,做好調查取樣,處罰治理。
3.4 環境監測貫穿于整個環境影響評價體系中
我們的行為已經破壞了環境,因此監測工作必須在治理前實施,而且貫穿于整個環境影響評價過程。認真做好污染源的分析,環境受污染程度,以及環境承載污染物的能力,然后對污染源進行督察監管,對一切能污染到環境的企業和個人應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罰。特別對于企業項目的實施,預測在建設項目建成后,會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程度,只有在環境影響的預期范圍內,才可以實施建設。在項目建設的過程中,還需要進行環境監測,確保各項數據指標控制在預期的范圍內,發現問題及時調整,確保環境影響評價的順利實施。
總之,環境檢測是治理環境的有效措施之一,對于提高環境質量保護人們的生活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環境監測與影響評價都是對環境治理的監督檢查,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必須以監測的各項數據為根本,充分做好環境影響評價提供可行性依據,為下一步的環境治理打好基礎,做到有據可循,依法處理污染環境的行為,切切實實保護人民的身體健康。
[1]陳愛燕,牟玉偉.淺論環境監測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作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10:143.
[2]胡冰.環境監測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作用[J].低碳世界,2016,2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