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素鵬、張首飛 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鄭州分公司 河南鄭州 450000
舊工業建筑改造與再利用的策略與方法研究
文/劉素鵬、張首飛 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鄭州分公司 河南鄭州 450000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原屬于城市中心的舊工業區出現了被擱置和被拆除的情況,而那些曾經屬于郊區的舊工業區卻逐漸成為城市商業中心,具有良好的商業開發潛力。隨著城市產業結構的優化與發展,各個舊工業的位置優勢也凸顯出來,并占據有利地位,因此,具有一定的再利用價值。本文主要探討了舊工業建筑改造與再利用的策略與方法。
舊工業建筑;改造再利用;方法
舊工業建筑,屬于非傳統的城市景觀,它是城市組成的重要一部分,在工業時代拔地而起的時代見證了一個地區工業文明的發展,擁有多種復合資源及價值,毫無疑問,成為中潛在的可再生空間資源。舊工業建筑不僅具有以上眾多的歷史價值和物質價值,對歷史物證資料的保留也是難得可貴。因此,保護、改造與在利用舊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種設計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
1.1 舊工業建筑改造與再利用的經濟意義
對于每一個項目而言,經濟價值往往決定了項目的可行程度,對于舊建筑的改造也是一樣。工業建筑的主體結構能夠長期使用,然而其功能卻很難跟上時代的腳步。改造并再利用舊的工業建筑是充分發掘其適應性潛力,使其煥發出生機和活力的二次設計。相比較推倒重建,其具有工期短,投資少,效益高的三大優點。其次,保留舊工業建筑周邊的基礎設施,并稍加改善和維修,可以為政府節約大量的公共成本。舊廠房常常蘊含著更大的經濟存活力。一方面保存和維護舊廠房的文化、歷史和藝術價值,另一方面再現其作為生活場所的本質。舊廠房這種融入生活,浸含著歷史與文化記憶的教育價值是一個城市源源不斷的商業財富。
1.2 舊工業建筑改造與再利用的環境意義
建筑作為一項重大的經濟活動,在其建造、使用、維護的過程中,都會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舊的工業建筑作為一種潛在的資源,儲存著能源,盲目的拆除,不僅會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而且也是對資源和能源的浪費。相反,舊工業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則有利于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1.3 舊工業建筑改造與再利用的社會意義
舊工業建筑的改造可以激活經濟衰落的城市空間,通過節約城市的投資成本、提供租金低廉的使用空間,開發旅游觀光資源等方式,以點帶面地帶動衰落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城市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改造的策略對于城市的發展,尤其是一些老城市的更新改造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是一個城市自我更新、發展的基礎。
2.1 結構的改造和加固
對舊工業建筑的再利用首要考慮的問題就是結構體系的現狀考察——經過對舊有工業建筑結構體系進行系統的調研評估后進而決定具體的結構改造方案。對原有工業建筑結構形式的調研評估包括對其使用年限、結構現狀、設計荷載、可承受荷載等進行系統的檢測和鑒定,并包括對承重構件、非承重構件及屋面墻體地基的現狀進行評估。只有在對以上內容進行充分評估后,才能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結構改造的實施方案。
2.2 構造的翻新和修繕
在外圍護構件中,墻體、屋面、窗等各司其職,工業時代的輝煌使這些構件的構造做法均達到當時的最高水平。經歷了時間的沉淀后很多構造構件已經失去使用功能,大多不能滿足建筑新的功能需求,必須對其進行二次設計,進行構造翻新。外墻是構成工業建筑立面的主要構造元素,其材料、形式、顏色、肌理決定了建筑的主要形象,其厚度、做法、截面形式決定了建筑保溫隔熱等方面的物理性能。因其特殊結構形式,有些大跨工業建筑的外墻包含著建筑的支撐構件,歷久失修便會造成外在形象的破敗、熱工性能的失效等等問題,需要進行翻新處理。對外墻的更新主要包括對保溫材料的更新和對飾面材料的更新兩部分。對于有保留價值的外墻要對其進行必要的清洗以除去污垢,延長其使用壽命,在保證建筑外圍護體系少量改動的前提下保證對工業文脈的延續。目前,對外墻的清洗手法有:用化學試劑進行的化學清洗、高壓水射或磨料水射等物理清洗方法及借助離子交換、微生物轉化、激光、超聲波等進行的新型清洗方法。而對于情況不佳的外墻則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加固再處理,或者對局部破損嚴重的部位進行重點修補。
2.3 材料的肌理與整合
在工業建筑再利用過程中,另一個不可忽視的技術策略就是材料的整合問題。材料運用是建筑改造過程中形體得以凸顯,肌體得以表述的最直接因素。材料直接反映了建筑整體形象的原真性和可讀性,真切展現了當代技術的藝術魅力,也與結構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密切相關。在大跨工業建筑的再利用過程中,常用的材料包括磚、混凝土、玻璃、木材、金屬等,如何處理新舊材料之間的關系將直接影響到新建筑的立面肌理,對建筑形象產生最直接的影響。目前,流行的一種處理舊建筑立面的手法稱為“整舊如舊”,即按照舊建筑原來的樣子修整建筑,追求材料的真實表現,還建筑以本來面目。這種手法,多用于保存度較好、歷史價值較高的舊工業建筑,在改造過程中,盡量以修復為主,多采用與原建筑相同的磚、混凝土等材料,即使局部采用了鋼架等新材料,也盡量讓人能夠清晰地分辨出原有材料和新材料的區別。與此對應的另一種立面處理手法為“整舊如新”,即應用新的建筑材料或者建筑手段,將新與舊的肌理明顯的區分出來,同時又要做到新舊穿插,相得益彰。
舊工業建筑不僅是歷史文化的遺存,其蘊含的經濟、環保、社會價值也是無窮的。從成都的“東郊記憶”等一系列的國內外改造的實際項目看,人們已經把舊工業建筑的改造作為城市經濟發展和更新的一個契機。針對一系列再利用舊工業建筑初期階段出現的問題,我們可以做的是從投資方、設計師、使用者都樹立起歷史文化觀、循環利用觀,充分吸取國內外取得的先進經驗,找到一條適合本國實際情況的舊工業建筑改造之路,通過多樣化的改造和利用舊工業建筑,讓其融入經濟社會的發展之中,融入城市建設之中,重新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1]于紅霞,張佳樂.青島老工業建筑改造及再利用研究[J].工業建筑 ,2014,02:13-16.
[2]劉廣,劉黎慧,王建芯.面向展覽建筑的舊工業建筑內部空間更新模式研究[J].福建建筑,2011,(4):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