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兆改、劉志堅 山東寧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濟寧 272000
我國建筑產業化發展存在的問題與策略
文/呂兆改、劉志堅 山東寧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濟寧 272000
建筑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之一,它的健康運轉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但是在傳統現場施工中,因生產效率低、資源消耗量大、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保障低等問題以飽受詬病。而建筑產業化發展之路是解決傳統低水平、低效率的施工方法的有效方式
建筑產業化;問題;對策
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建筑行業能耗是發達國家能耗的3~4倍;施工效率僅相當于發達國家的五分之一。而建筑產業化則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先進的管理方法和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去全面改造傳統的建筑施工方式,來代替傳統的分散的、低水平、低效率現場施工生產方式。在提高建筑業的生產效率、建筑工程質量和效益的同時,也促進建筑業集約化發展,對于環境保護和降低行業能耗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建筑產業化過程中,可以極大的帶動上下游產業的發展,可謂一舉多得。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大力推動建筑產業化發展之路,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存在諸多問題。
1.建筑產業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產業化生產成本高。生產成本是建筑企業經營效益的關鍵,在追求經濟利益的今天,建筑企業引入新技術、新產業首先考慮的是否能夠更有效的降低生產成本,為企業帶來更高的收益。建筑產業化模式,其建筑安裝成本肯定是高于傳統的建筑方式。例如現場澆筑作業,混凝土的成本是1200-1500元每立方米。而如果采用購買混凝土預制件然后吊裝,成本則可能超過4500元。另外由于相關標準與體系等不健全,導致建筑產業化建造過程中僅有部分環節實現了工業化,而其他環節則沿用傳統的建造方法。這種工業化生產脫節問題,不能完全把產業化的規模效益體現出來,影響了企業實施產業化建造模式的積極性。只有不斷推進建筑產業化流程建設,讓該流程更加市場化和專業化,建筑產業化才能取得更好的收益。
質量不佳問題是困擾企業施行建筑產業化生產模式的另一重要因素。建筑質量不僅事關企業聲譽,而且關系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在產業化過程中,企業十分重視建筑質量問題。然而我國率先實行建筑產業化的萬科,在某些建筑項目中出現了隔音、滲水等很多功能性的問題。說明只對部分部品進行產業化建造不能實現整個建筑產業化生產。也打擊了很多企業實施建筑產業化的信心。
導致建筑產業化成效不明顯的原因是多元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政府鼓勵政策不足;其次是構配件標準體系建設滯后;市場因素制約等。
1.政府激勵政策不足
建筑產業化是未來建筑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雖然我國雖然鼓勵建筑實行產業化戰略,但是實際政策卻明顯不足。從目前政策看,我國建筑產業化實施較有成效的上海、北京等經濟發達地區,都制定了許多具體的激勵政策。例如北京市2010年發布的《關于產業化建筑項目實施面積獎勵等優惠措施的暫行辦法》,上海市的《關于加快推進本市建筑產業化若干意見的通知》。而其他省市,雖然將建筑產業化及其相關產業作為鼓勵的重點,希望通過產業化發展來提高新技術的利用率、提高建筑質量和生產效率。但是由于實際性的激勵措施較少,并沒有調動建筑企業實施的積極性。
2.構配件標準化建設滯后
建筑產業化是建立在構配件標準化生產的基礎上,但是我國各個企業的結構體系及企業標準不同,構配件只在本企業施工的建筑中實現標準化。而面向大眾市場卻沒有形成標準化與通用化。
另外國家層面也未出臺和制定相關行業標準與生產、施工的技術文件。而建筑構配件需要在嚴格的生產標準下,在工廠中預制完成,然后運輸到現場跟其他部件安裝完成。如果出現兩種配件技術標準不一的情況,肯定直接影響著建筑的質量與生產效率。因此建設具有統一技術標準的構配件體系,是推動建筑產業化發展的基礎任務。
3.構配件價格因素
由于國情的影響,我國的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的成本低,而技術類成本卻比較高。因此在建筑產業化發展初期,構配件采用工廠化的生產方式,將比現場澆筑的方式價格上升約20%。而且建筑產業化目的即是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因此需要多多采用新技術和新材料。然而大多數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目標下,投資進行新技術、新材料研發的意愿不強。即使別的企業研發出,由于成本問題也不愿意推廣使用。最終導致建筑產業化停滯不前。
4.構配件質量與現場裝配能力的影響
預制構件的質量好壞,決定了產業化模式下建筑結構的質量安全。在構配件裝配中,企業往往十分重視現場施工的安全與質量,卻忽視了構配件的質量。由于沒有統一的質量標準,很多預制構件廠家的產品無法達到質量要求。經常出現
疊合樓板的裂縫,夾心墻板的內外連接工程到現場無法驗收等問題。
由于我國建筑產業化發展較晚,大多數的預制件生產企業,研發重點在于結構件生產,而對于現場裝配的沒有更為深入的研究。尚未有專業化的施工隊伍來進行產業化施工,一般在采購預制件之后,采用傳統的人員與方法進行施工。先進的產業模式與傳統的施工隊伍與方法并存,引發的不僅僅是現場組織管理問題,而且對工期、建筑質量有存在較大的影響。
1.政府角度
建筑產業化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單依賴幾家先進的企業是無法完成產業化體系建設的。因此政府應肩負起推廣建筑產業化的責任,出臺政策推動產業化發展,從國家層面制定建筑構配件的技術標準與質量標準。
(1)在建筑產業化鼓勵政策方面,除了指導性和服務性的政策之外。政府還應該將激勵政策進行具體的落實,例如建筑產業化項目貸款優惠等。類似具有成效的政策,能夠直接降低產業化建造成本。直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進而提高企業運用產業化的積極性。
(2)有鑒于我國大多數的預制構件生產企業仍然停留在企業標準上,對于推動我國建筑產業化的發展起到很大的阻礙。因此應從國家層面出臺相關標準與體系,為建筑產業化發展提供技術參考。使相關企業在生產構配件和其他產業化產品時能夠依照這個標準與體系進行。也要求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在生產中與這個標準結合,在整個建造流程的各個環節中提高產業化質量。
2.企業角度
除了政府需要肩負起推動建筑產業化,制定行業技術和質量標準的責任外,企業也必須肩負起推動產業化發展的責任。
首先是構配件生產企業要在國家和行業已有的標準的基礎上,根據實際工程的需要,對相關技術標準進行補充完善。形成涵蓋設計、部品生產、倉儲物流、造價定額、施工質量及施工安全等方面的建筑產業化標準體系。進而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建筑產業化建造質量。因此在生產中,要嚴格按照國家和行業制定的技術標準與質量標準進行。這是保障建筑產業化質量的關鍵;其次是建筑企業要摒棄盲目追求經濟效益的短視行為,應該著眼于長遠。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下,積極的將產業化模式引入到建筑建造中。第三,為推動構配件的裝配質量,無論是生產企業和建造企業,都應該通過培訓,不斷提高裝配施工隊伍與人員的素質,為建筑產業化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例如在吸收傳統施工中經驗的基礎上,可以讓配件生產企業和施工企業,聯合制定產業化施工的操作手冊。并根據手冊組織裝配人員開展產業化技術培訓。
[1]王永合.建筑產業化發展問題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6.
[2]梁栓柱.建筑產業化的發展趨勢與前景[J]山西建筑,2015(27).
[3]謝其盛.我國建筑產業現代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建筑機械化,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