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春蓮、郜經蓓、彭敏才 菏澤市土地資產監管中心 山東菏澤 274000
試論我國土地利用監管制度的幾個發展趨勢
文/張春蓮、郜經蓓、彭敏才 菏澤市土地資產監管中心 山東菏澤 274000
土地利用監管是實現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途徑,它涉及多個環節的工作,而相關制度的制定是其中最基礎的一項工作。當前,我國的土地利用監管制度在合理性、完整性、實用性方面有所欠缺,本文從體系的完善、長效機制的建立和措施的具體化三個方面對土地利用監管制度的發展趨勢進行了探討。
土地利用;監管制度;發展趨勢
1.1 我國土地利用監管的內容
我國土地利用監管的內容主要包括對土地進行計劃管理、對土里利用的過程實行監督和調控、對土里利用的狀況進行常規性的檢測。總的來說,土地利用監管就是對土地進行規劃、對使用進行監督、并促進各種保護工作的進行。
1.2 我國土地利用調控的措施
常言道“不依規矩不成方圓”。我國的土地利用監管是有相應的制度進行配套的,并且經過多年的探索,制度也在不斷地適用國情需求。土地利用監管制度的制定和調整的依據主要來源于土地利用監測和分析的結果。土地利用監測的目的是保證土地的利用不偏離原有的總體規劃目標和方向,做到合理地利用、開發、整治和保護,使得土地能夠發揮出最大的經濟價值和使用價值。土地的分析結果是對監管體制合理性、有效性的一個反饋,有利于及時調整土地利用管理體制。在土地利用監測調控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通過制度的制約、市場經濟的自身調整、政府對土地市場的宏觀調控、有效的行政管理措施和一些其它的現代化手段來進行,以此保障土地利用管理的正常和有效運行。
我國的土地利用監管從上個世紀八十年底初就開始興起,2002年后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管理體制,經過十多年的摸索和發展,我國的土地監管政策也逐步收到了成效,在建設用地的審批、土地競拍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規范,但是依然不可避免地存在違法圈地、盲目投資、低水平利用土地等問題,使得土地資源得不到高效的利用,由此可見,我國的土地監管制度還是有一定的進步空間的。結合我國土地利用監管存在的問題和基本國情,我國的土地利用監管制度可以朝如下幾個趨勢進行發展。
2.1 完善我國的土地利用監管體系
我國的土地利用監管制度雖然有了自己的一套模式,但是在具體的條例上,對涉及土地監管工作的公職人員的政績、績效考核還不夠完善,沒能更好地督促和約束管理人員,使得他們在工作的時候對土地監管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很好的重視,容易以應付的心態對待工作。在財稅制度和土地管理體制上也有所欠缺,就財稅制度而言,使用土地的稅收低,轉讓土地的稅收高,導致了土地資源得不到很好的優化使用,給了土地使用違法違規現象生存的契機。所以,完善土地利用監管體系是做好土地利用監管工作的首要任務,在這個監管體系里面應該有明確的職責劃分,規定好誰來管理土地,具體管理哪些人群和工作,怎么管理,執行的尺度是什么,對于違規的情況應該如何處理。同時這個監管體系要學會適時調整,利用一些高科技的手段輔助開展檢測和管理工作,使得體系具有較強的應變性和適應性,能應對各種變化的因素。
2.2 建立土地利用監管的長效機制
土地的利用監管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因此需要建立一個長效的監管機制。這個長效監管機制的建立也是涉及多個方面的,首先,就縱向而言,要明確政府與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之間的職責,避免政府對職能部門產生工作干預,濫用職權中飽私囊。對于地方政府以地生財,大量高價出讓土地拉動GDP的行為要從政績考核制度上進行約束,必要時可以通過法律來制約。近些年來所查處的土地違法案件中,不乏一些地方政府利用手中權力橫加干預土地審批、拍賣、競拍的案例,因此解決縱向職責劃分問題是長效機制建立的政治保障,只有保證了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自身管理權力的運行流暢,才能讓土地利用監管合理實施。
從橫向關系而言,要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和群眾的監督力量,形成第三方監督體制,對土地的出讓、競拍等環節進行嚴格的監督。對于每一個環節的審批手續、交易情況都要及時公示,不要一言堂,要經得起社會各界的質疑和監督,這不僅是保障土地利用合理的措施,也是增強相關行政部門公信力的一個手段。我們只有解決了土地監管中的橫向和縱向關系,才能使監管機制走長效發展的道路,這也是人力管理資源高效整合,合理節約的一個體現。
2.3 明確土地利用監管的具體措施
我國的土地的利用監管雖然有著大大小小各種規章和制度,但是這些制度都是一個大方向的指示,對于土地利用監管的具體措施沒有明確、細致的規定。土地利用監管應該是一個自上而下的監督檢查過程,對于土地市場的秩序問題,要通過市場自身的調控和政府的宏觀調控來制約;對于土地授權管理問題,要以公開、公平、公正為準則,敢于接受各方面的質疑和監督;對于土地使用的問題,要對使用者的行為進行評估,對于不符合要求的行為要及時制止,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具體管理措施體系,為土地利用監管提供行為標準。此外,要對土地監管工作實行責任制,將其納入績效考核中,明確各個監管人員的責任范圍,對高層管理人員實行“問責制”,小至公開批評處分,大至撤職法辦,只有約束力夠嚴,才能更好地避免濫用職權情況的出現。
土地是人們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根本,然而,人口的急劇增長、能源消耗加劇、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使得土地的合理使用成為了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且是急需的一個趨勢。土地的合理使用要依靠土地利用監管來制約,土地利用監管又需要通過制度來制衡,因為制度雖然只是監管中的一部分,但是它卻是整個管理框架的根本依靠。土地利用監管制度的好壞將會影響監管的成效,監管的成效又影響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和資源的優化配置,最終影響國民經濟水平。因此,先從根源上解決制度的合理性、完整性、適用性是逐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潛能,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滿足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需求的有力措施,值得相關職能部門深入探討和思考。
[1]黃鵬,鄭巧鳳.我國土地利用和管理形勢政策研判[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3(3):17-23.
[2]陳百明,張鳳榮.我國土地利用研究的發展態勢與重點領域[J].地理研究,2014(30):12-13.
[3]姜大明.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系 促進“三農”工作健康發展.中國房地產業,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