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論“生活化閱讀課堂”
劉娜
閱讀教學是學生進行閱讀時,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帶入到文本中進行思考,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然后進行思想升華的過程。在閱讀教學時,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多留心生活,將生活與語文巧妙地結合,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語文中感受生活,以此來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生活是文學創作的靈感。作者把自己感受到的生活記錄下來,然后加以潤色,就構成了我們語文課本中的大多數作品。比如,作者把所遇到的自己感觸比較深的事情記錄下來,寫出敘事的文章;把自己所看到或者感觸比較深的人記錄下來,寫出寫人的文章;作者遇到美麗的景色,有感而發寫出寫景的文章。生活是語文的基石,語文的發展離不開生活,它們息息相關。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標》)指出: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創新精神以及團隊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是每個現代公民應該具備的能力,另外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也是每個現代公民不可或缺的能力,對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來說,語文教育應該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在語文的課堂上,學生們學習知識,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端正自己的態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語文教學要聯系實際,脫離實際的教學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語文課標》指出,要注重能力與素質的培養,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也要注重感情的、個性的培養。換一句話說,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實際的生活息息相關。
1.結合生活經驗,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生活是文學創作的源泉,很多文章的形成都是由于作者在生活中有感而發。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學會引導學生,在閱讀文章時融入自己的生活經驗,從自己的感受出發來體會作者的情感,更好地理解課文。比如閱讀《兩只鳥蛋》這一童詩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以自己的角度出發,想象如果自己與媽媽走散時無助的心情以及媽媽的擔心,然后代入到這首詩中,才能更好地感受到鳥媽媽在發現孩子丟失時的感情。再比如,在閱讀《我的戰友邱少云》一文時,可以先聯想自己的生活,當自己被燙傷時,可能下意識的就會想辦法處理,而邱少云為了國家的利益,被烈火焚燃時一動不動,這需要多大的毅力。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體會到邱少云意志堅強、嚴守紀律、顧全大局的偉大情操。
2.調動生活積累,感知事物特點,領悟表達方法
在生活中經常能見到課文中描寫的事物。在進行寫景與寫物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多留心關注在平時生活中所見到的景色和事物,然后可以比較課文中描寫的類似事物,這樣學生可能更能感受到文章的語言美以及描寫的事物的美。比如,在教學《第一場雪》前,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談談自己見到的雪是什么樣子的,有哪些特點,然后再引導學生閱讀文章,將自己所感所悟代入到文章中,領會作者所描寫的雪景的特點,感受作品描繪的雪景的美麗。
3.以方法啟示生活,培養健康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每一篇文章都會有中心思想,有作者所表達的東西。通過閱讀,學生可以與作者有情感的溝通和交流,然后會受到一些啟發,學到一些東西。只有學生充分地理解了文章才不會誤解作者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受到作者的影響,進行思想的升華,進而學會生活。我們閱讀每一篇文章,都應該學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品質和精神生活,或者是一些方法和能力,這樣的話,我們的能力與素質都會得到提升,我們的人生才會更精彩。
1.如何處理有限的課堂與學生無限的生活的矛盾
一般的小學課堂的時長很短,只有40分鐘,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生活中。所以老師如何處理有限的課堂與無限的生活的矛盾,需要老師們研究探討,探索如何讓生活走進課堂中。
2.如何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以致用
老師要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將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以及思考的能力和方法,以及在閱讀時升華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比如學習了一篇成功脫險的文章,老師就要教育學生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難、危險,不要慌張,要臨危不懼,沉著冷靜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需要老師找到正確的方法來引導。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將生活化教學運用到語文閱讀教學中,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生活化教學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好地聯系實際,在生活中學以致用,將學到的知識以及形成的價值觀帶入到生活中,將狹隘的語文變成生活的語文,讓學生們真正的學會生活,創造生活。
★作者單位:河南三門峽市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