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宏
課外閱讀教學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
魏宏
對于語文的課外閱讀教學,我們一直都是將閱讀看成一項需要掌握的能力。也就是說閱讀能力是由很多項技術能力構成的,對于這些技能的掌握,需要我們對其進行反復的操作和研究,這樣才能很好地掌握并且運用。在對課外閱讀教學的整體整頓過程中,我們要做的第一步是重新擺正位置,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要對象,把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水平和道德修養的水平作為教學的主導。
在課外閱讀的教學過程中,第一步應該要求我們的學生有一個精神飽滿的狀態,使他們能夠盡快地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讓他們能夠發揮出自己的想象,通過自己心靈上的感應,對文章有獨到的理解。同時,還需要對一個好的作品所表達的一些情感元素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使得文章中所描繪的場景展現在我們面前。在進行課外閱讀的賞析過程中,需要我們能夠真正體會到作者的本意,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寫的一些片段,采用的一些寫作技巧,以及在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學生都有必要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學生和作者能夠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
素質教育的概念,其實就是要求我們對于個性的教育有進一步的發展。對于我們的教學工作,不單是要求我們對于受教育的對象進行選擇性的培養,而是要求我們研究和開發出適合于大多數學生的教育方法。因此,張揚閱讀個性是課外閱讀教學的正確途徑。
第一步,要把學生的感情完完全全的投入到文章的閱讀過程中,用心來感受文章中的要點,從中感受到閱讀給人帶來的歡樂,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作為老師,有責任引導學生更快地進入到文章的角色中,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每一個人物和角色的特點所在。對于文學作品的理解就是要求對作家的情感進行很好的理解,要求我們了解文學作品中的每個人物的行為特征,在閱讀課外作品時,使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中去,感受文章的每一個細節,更好地理解文章中角色的鮮明特點,進一步提升課外閱讀的能力。
其次,我們要將閱讀水平的目標設定的更高。不要簡簡單單以應付考試的形式來進行閱讀,也不要把課外閱讀理解成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必須面對的一項工作,這樣會使得學生難以真正投入到閱讀中去,只是將閱讀當成課堂學習的一部分產生厭惡和敷衍。在我們課外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要讓學生自主的學習、思考相關的內容,通過更多的方法和技巧來感悟作者所要表達的內涵和思想。
審美觀的培養是我們進行素質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審美觀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很好的樹立自己看待事物的觀念,能夠提高其欣賞美的能力,真正做到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在語文的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在課堂上傳授美學的相關知識,以及相關的藝術審美要求,幫助學生更好的投入到語文的課外閱讀當中去,感受到語文的一些不可預知領域所帶來的魅力,同時激發學生對于課外閱讀以及語文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更好的鍛煉語文閱讀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審美意識?主要要求學生能夠感受到文章作品的人文藝術內涵,從而提升自己的審美觀念和能力。老師可以通過分配角色朗讀把學生帶進教材課本中,感受到文學作品的藝術美感。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對于人文學習和情感因素的交流有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提升審美能力。與此同時,老師要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優勢,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引導時加入一部分感情色彩,能夠更好的感染到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學習。
廣義的積累性的閱讀不僅要求我們能不斷進行相關的語文閱讀的學習,而且還要求我們對于知識文化有一個積累性的過程,如同一棵植物在土壤中獲得最最基本的養分一樣,在關于課內外的相關作品和雜志的閱讀中,使得我們的學生能夠對于各種語言的運用有一個基本的積累過程,積累其中的優秀要點,積累更多新的知識。在進行廣泛的相關閱讀積累的同時,學生在閱讀中要有創造性的思維。創造性的進行閱讀其實是需要學生對知識進行不斷學習和積累的過程中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這要求老師對學生進行對于藝術的創作做進一步的引導,使其能夠更深層次的思考。《老人與海》的作者,美國著名的作家海明威就曾經把藝術當作是大海上的冰山一角,我們能夠看到的只是這么一角,我們最初閱讀能夠看到的可能只有八分之一。但隱藏在文章下面的其實還有更多,需要我們的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里面,自己去探索文學的奧妙,可以領略到更多的內涵,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思想的重要性。換個角度來說,單純文字的表述通過學生最初的閱讀只是理解文章的內容,欣賞文字的韻味。而再通過老師的解析和講評,使得學生領悟到文章更深的含義,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感悟。讓學生慢慢理解和學會就是要通過對于這些文章的分析和研究,獲得更多的東西。所以,老師在進行相關的藝術分析的時候就要求學生們發散自己的思維想象,讓學生大膽討論相關的內容,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研究分析和探索作者所留下的內涵。例如我們偉大的革命家魯迅先生的小說人物孔乙己,對于孔乙己的形象的設定,有的人覺得這是一個可憐的人,有的人甚至覺得他是可恨的人,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看法,這就需要大家進行討論并且探索。其實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非常活躍的,他們的審美觀念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就要有意識對學生進行一個方向性的引導,引導他們能夠更好地思考和想象文章所帶來的樂趣所在,讓學生們能夠自主的認識到學習的魅力,閱讀的魅力。
★作者單位:甘肅民勤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