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文
(濱海縣水資源管理辦公室,江蘇 濱海 224000)
農村飲用水水質安全問題分析
趙成文
(濱海縣水資源管理辦公室,江蘇 濱海 224000)
我國的水資源短缺現象日益嚴峻,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化的工業發展造成飲用水污染嚴重,水質安全成為需要改善的主要問題,尤其是農村的水質安全問題,近年來更是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所以,農村飲用水的水質安全問題應引起政府和社會的關注。基于此,分析我國農村水質安全現狀及其原因,并提出相關的對策及建議。
農村;飲用水;水質安全
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中國逐漸由農業大國轉向工業大國。但是,隨著科技和工業的不斷發展,我國水源環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影響。一些重工業區的地下水位在不斷降低,水質安全問題越來越嚴重,這些重工業區周邊的環境也相應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中國的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絕大部分,近些年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國的農村飲用水問題基本已經得到解決。但是,雖然大部分的農村地區解決了飲水難的問題,但仍然沒有解決飲水的衛生安全問題,絕大部分農村地區的水質安全仍然令人擔憂,一些農村地區仍然沒有喝上安全、衛生的飲用水。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在經濟不發達的農村地區,飲用水的安全問題令人擔憂,由于經濟的落后,這些地區的飲用水水質嚴重不達標,長期飲用對人體容易造成嚴重的危害,甚至導致一系列地方病的出現,如克山病、大骨節病、砷中毒等。相較于城市,農村的飲用水來源復雜多樣,主要為山上飲水和自挖井,這些水源并不是全部都能夠直接飲用,很大一部分水源是需要經過進一步凈化處理的。水資源監測結果表明,這些水中含有含量過高的鐵、鋅、錳、鉛,不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造成農村的水質安全問題十分嚴峻。
與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同樣嚴峻的問題,是人們對于水資源的認識。長期以來,人們大多關注于有沒有水和有多少水,但很少關注水的質量。所以,我國農村安全飲用水的普及率較低。在一些中等發達國家,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達到了70%,發達國家達到了90%。而我國的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較低,僅東部地區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中西部地區遠達不到50%。所以,我國農村飲用水狀況目前存在2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徹底解決農村地區喝水難的問題,二是讓農村地區的飲用水安全質量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水平,甚至趕超發達國家和地區。
首先,農村地區飲用水來源多為臨近的江河湖海及山泉,這些水中所含的重金屬和有害物質較多,往往嚴重超出國家飲用水安全標準。另外,由于人為因素造成的水污染也不在少數,農村地廣人稀,很適合建立化工廠,一旦工廠主將工業廢水違法排入附近水源,將對當地的水源造成短時間內不可逆的破壞影響。農業中不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導致大量的有害物質殘留于土壤,污染土壤的同時滲透到地下水層也污染了地下水。近年來,農村畜牧業的發展速度飛快,漸漸從分散的農戶個體養殖轉變為大規模、工廠化養殖,養殖工廠產生的大量牲畜排泄物,以及沖洗水的不適當處理都會造成嚴重的水資源污染,影響水質安全[1]。此外,農村地區的垃圾回收流程不完善,沒有相關的部門負責此項工作,農村居民不合理地傾倒垃圾,隨意丟棄的污染物如化學電池等不可降解物,甚至隨意將垃圾丟棄到河中,嚴重影響了農村當地的水資源安全。
除了由于水資源本身或者因為人為因素導致的水資源安全質量不達標的情況外,還有一種情況是由于水處理過程中的種種因素造成水質不達標。例如,部分農村地區已經采用的集中式供水方案,一般都沒有完善的水處理工藝和設施,所謂的自來水實際上不過是未經完善處理的水源。未使用集中供水的農村地區大多是分散式供水,即一家一口水井,同樣也是未經處理的水源,農民未考慮到自家周圍的污染源,如農藥、化肥、牲畜糞便等,通過雨水等沖刷下滲透到地下水中造成飲用水嚴重污染。無論是哪種供水方式,農民喝的水都是沒有經過完善的水處理工藝處理過的水,極易引起水傳染病爆發,后果不堪設想。
解決農村飲用水的水質問題主要分為2個方面,一是從水的源頭防止污染,二是完善農村水處理工藝和設施。根據農村水污染的原因,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加強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嚴禁農民隨意丟棄垃圾廢物。同時,政府需要制定完善的垃圾回收和處理方案,減少生活垃圾對水資源的污染;加強農民的科學種植意識,減少農民不合理施用農藥和化肥的現象,避免導致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政府要引導農民合理利用養殖業產生的生產廢物,比如可以建立沼氣池等。對于建立在農村地區的工廠,尤其是臨近水源的工廠,政府相關部門要徹底排查違法排水排污的行為,一經發現嚴厲處罰,堅決杜絕亂排亂放現象,從根源上徹底消滅一切水污染的可能因素[2]。
在完善農村處理水設施方面,相關政府部門要提高重視,在農村凈水系統建筑工程上要增大投資力度,提高凈水系統工程的建設質量,完善相關配套的設施[3]。只有這樣,凈水系統才能夠真正起到凈水作用。同時,對于農村已經進入使用狀態的凈水系統要加強管理,及時進行凈水系統的維護,避免水質凈化不徹底,由此造成菌種殘留的現象。另外,為了使全國都可以飲用健康安全的水,政府要加強水源的檢測工作,最好是相關的機構可以成立專門的水質監測系統,公開公正公平地進行規定范圍內的水質監測,及時發現、及時解決水質問題。只有這樣,既加強農村水處理設施的完善,又有效防止水污染,農村的水質安全問題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總之,我國目前的飲用水水質安全問題是一個嚴峻的問題,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農村飲用水的水資源保護和凈水設施的維護,在發展科技的同時不要忘記水質建設,充分利用科技來創新工藝和改進技術,從而凈化飲用水,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1]李曉娜,朱林閣,高璟鈺.黔西北喀斯特石漠化地區農村飲用水水質安全現狀及對策——以貴州畢節撒拉溪示范區為例[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12-13.
[2]陸樺,竹建國,許衛東.長三角地區農村飲用水水質安全問題探析--以杭州市富陽區為例[J].科技風,2015(26):45-46.
[3]董志偉,邵聲波,張敬清.2013年鄭州市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水質監測結果分析[J].江蘇預防醫學,2014(3):36-37.
S277.7
A
1674-7909(2016)27-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