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平原 嚴春儉
(東莞市大嶺山森林公園,廣東 東莞 523926)
林業病蟲害防治存在問題及防治意義
鄧平原 嚴春儉
(東莞市大嶺山森林公園,廣東 東莞 523926)
林業的發展離不開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目前雖然在林業日常管理中大力開展了病蟲害防治工作,但其缺乏科學性,預防效果并不理想,防治工作依然十分嚴峻?;诖?,對林業病蟲害防治存在問題及防治意義進行探討,以期促使林業發展更為健康。
林業;病蟲害;防治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林業的發展越來越受重視,在大規模建設林業的同時,也遭受著病蟲害問題的影響[1]。目前,較為常見的預防措施為化學藥劑預防,雖然該方式能快速有效地達到預防病蟲害的效果,但治標不治本,病蟲害能產生抗藥性,并且嚴重破壞生態環境,污染土壤。
1.1 病蟲害的監測工作落實不到位
林業病蟲害的監測工作如果不能全面落實到位,會致使大范圍的林業遭受病蟲害的侵害,損失不可估量。但因為經費不足、技術水平低等,使得較多的林業部門都不重視病蟲災害的檢測工作,存在較大的僥幸心理,一旦事發,災情難以控制,損失巨大。監測病蟲災害的工作不到位普遍存在于各大林業。
1.2 護林者缺乏防治知識和經驗
相對于其他產業,我國林業的發展是十分緩慢的,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基本完全依賴于護林人員,若護林人員缺乏防治的基本知識與經驗,會導致林業無法得到全面的保護,遭受病蟲害的侵襲,嚴重時會使樹木全面病死,給林業發展帶來巨大的損失[2]。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較多護林者都缺乏相關的防治知識與經驗,這無形中增加了林木遭受病蟲災害的風險。
1.3 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技術水平較低
對于遭受過病蟲災害的森林,需要較高的技術水平才能徹底根治,根治的程度對林業的建設有著深遠的影響。但目前我國對于林業病蟲災害的防治技術水平較為低下,這與缺乏專業的人員和資金有著直接的關系,若技術水平得不到提升,對于我國的林業建設將是一大阻礙。
2.1 生態意義
在過往幾年里,護林人員缺乏相關的預防病蟲災害的專業知識,濫用化學藥品與滅蟲劑,讓林業建設的規模越來越小,使得林業市場的發展形勢十分嚴峻[3]。生態環境也因此遭到了較大的影響,土地、空氣、水質均有明顯的有害物質殘留現象,不僅阻礙林業的發展,對人類的生活也有較大的影響。化學殘留物質不僅使土地無法再次耕種植被,最重要的是讓生態失去平衡。因此,采用科學、安全、環保、有效的無公害防治方法對林業與生態環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2 經濟意義
無公害防治病蟲災害具有深遠的意義,一是不需要反復購買化學藥劑,也無需擔心病蟲對化學藥劑的耐藥性和環境污染問題;二是從成本上降低了防治成本,有良好的經濟性,并保證了林業的經濟效益。使用無公害方法防治病蟲災害,對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有著較好的作用,并且推動了綠色生態的建設與發展,減少了土壤的破壞程度,能更大范圍地發展林業,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對我國的生態建設有著深遠的意義。
3.1 定期為植被消毒
定期為植被進行消毒是護林人員需要做的工作之一,但因森林面積較大,消毒工作常常間隔較久,以致于發生病蟲災害[4]。在林業建設的過程中,無論是土壤還是種子,都存在害蟲或病毒,護林人員應從育苗工作時就進行植被的消毒,這樣不僅能提升出苗率,對植被的健康生長也有較高的保障。
3.2 保護好植被天敵
一個完整的林業不僅要有樹木,還要有許多其他的動植物,在一個生態平衡的環境中,林業的發展才能穩步向前。森林中居住著較多有益森林植被生長的生物,如益鳥、微生物、輔食性昆蟲等,這些生物都以林木害蟲為食,是森林植被病蟲的天敵。所以,護林人員應當加大對這些動植物的保護。
3.3 林內增加多種生物
林業種植中除了樹木還可增加其他植物,保持森林系統的平衡,植物的種類越多,越能吸引較多的動物和微生物,生態系統更加穩定,蟲害的天敵也會隨之增加,使蟲害的蔓延速度減慢。我國森林面積每日都在減少,若能在林業中引入較多的動植物,對我國的生態平衡有著很好的作用。隨著生物的多樣性增加,土壤也會更適合種植,殘留的化學藥品也將得以清除。
3.4 做好病蟲災害的預防工作
目前,較多的病蟲災害都由國外傳入國內,這給防治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難題和影響,為改變這一現狀,或者應對這一現狀,有關部門應加強對森林植被的檢疫監督。護林人員應定期對植被進行檢疫,這樣能幫助護林人員及時發現植被的病蟲害情況,對及時防治病蟲害有積極意義,當發現有病蟲災害的區域時,應立即進行隔離處理。為降低病蟲災害的發生,在種子的運輸過程中也應進行檢疫。
3.5 利用科學技術防治病蟲災害
為實現現代林業的健康發展,利用科學有效環保的防治病蟲災害技術十分必要。在過去的幾年里,使用化學藥物滅殺害蟲,不僅效果不好,還使土地受到污染。“俗語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是一項極不明智的選擇。但因其見效快、使用方便,在嚴重缺乏護林人員的林地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目前,應轉變現有的林業病蟲災害防治模式,不使用對環境有破壞作用的高殘留、劇毒農藥,如除草醚、氧化樂果、殺蟲脒、甲胺磷等。再來就是使用微生物農藥、動物園農藥、植物源農藥,這類藥物能對環境起到保護作用,但其效果為循序漸進式的,相比化學藥物見效較慢,但能長期使用且病蟲害不會產生抗藥性,護林人員應提高生態類農藥的應用范圍,以此來避免環境污染問題。
林業的發展不僅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還具有巨大的生態效益。而林業病蟲害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林業的發展,降低了林業的生產效益,由于之前林業的發展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導致較多護林人員濫用化學藥物,使得近年來林業區域大幅度減小。該文分析了林業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使用無公害防治病蟲害的意義以及無公害的防治方法,希望能對護林人員有所幫助。在無公害防治方法中著重探討了定期給植被消毒、保護好植被天敵、在林內增加多種生物、做好病蟲災害的預防工作和利用科學技術防治病蟲災害5種方法,都是對生態環境無污染的方法,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1]鄒廣軍.芻議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與方法[J].現代園藝,2016(9):42.
[2]常飛,馬翠杰.關于林業病蟲害防治問題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6(16):182.
[3]李佳.試析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6(18):187.
[4]夏雨霞.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的重要意義和防治方法[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6(5):58-59.
S763
A
1674-7909(2016)27-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