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祁首冰 劉豪
《國際太空》第二屆理事會2016年會成功召開
The Second Space International Council Held its 2016 Meeting
本刊記者 祁首冰 劉豪
2016年11月2日,《國際太空》第二屆理事會2016年會在廣東省中山市召開,會議由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長原民輝主持。《國際太空》理事長、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李明致辭,并為理事會成員單位頒發聘書。

李明副院長致辭

原民輝所長主持會議
李明副院長指出,《國際太空》作為國內全面、深入和及時介紹世界航天科技最新進展的權威性綜合指導類月刊,為我國的空間戰略研究和型號研制提供了具有較高參考價值的信息,是國內航天期刊中的精品,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國際太空》第二屆理事會年會的召開,搭建了一個新老朋友匯聚一堂的平臺。《國際太空》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全方位立體打造媒體平臺,在紙媒的基礎上拓展新媒體業務,在媒介影響力上又創新高。以期刊為基礎,衍生出更多線下活動,如中國太空經濟論壇、衛星產業沙龍等,更是從媒體宣傳、商業運作、產業對接等方面進行有益探索,積極地為廣大航天企事業單位及用戶提供最切實、最直接的宣傳與幫助,真正發揮了紐帶與橋梁的媒體功能。李明副院長對期刊未來發展提出了7點期許。
1)提升戰略高度。作為航天領域的高端期刊,《國際太空》需進一步拓寬戰略性視野,加強戰略性思考,加強涉及我國航天領域戰略性問題的研究及政策性研究,如航天商業化問題和航天法律問題等,使期刊能夠服務相關政府決策。
2)拓展傳播廣度。未來期刊傳播要實現“8+1”,“8”即政、產、學、研、軍(方)、地(方)、金(融)、用(戶),“1”即國際化。
3)挖掘報道深度。要在政策、技術、人物上進行更深入地挖掘,挖掘新聞背后的問題,使期刊更具吸引力和更具價值。此外,需加強對航天相關重要國際會議的報道。
4)關注行業熱度。持續關注行業熱點、焦點問題,并給出獨家分析。
5)培養國際風度。借鑒國外相關期刊的做法,出版英文版期刊,使期刊成為國際性刊物。
6)表達學術態度。對航天相關國內外爭鳴問題、存疑問題和敏感問題,要從學術的角度發出期刊獨立的聲音。
7)加強服務力度。期刊要塑造良好的理事會生態環境,為理事會成員單位提供優質的服務。
《國際太空》執行主編龐之浩和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張召才分別做了理事會工作報告和專題報告。龐之浩介紹了《國際太空》刊物近年發展概況、主要工作和下一步為理事會提供服務的思路。張召才介紹了小衛星發展態勢和商業模式,并提出了若干思考問題。

張召才博士做專題報告
全體與會人員觀看了由北京神舟航天文化創意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制作的“嫦娥五號月面采樣返回任務”等高清影片。
理事會成員代表依次發言,表達了對期刊和理事會服務工作的肯定,并提出期許。
中國航天基金會理事張聲遠:參加《國際太空》理事會以來,我們中國航天基金會受益頗多。通過期刊文章及期刊組織的各項活動,我們獲得大量有益信息,對此表示衷心的感謝。《國際太空》近2年水平不斷提升,期刊內容做到了“快、準、深、實、新、高”,的確是一份具有指導性的期刊。我深信《國際太空》一定會越辦越好,也期待與期刊進行長期、有益的合作。

龐之浩執行主編做工作報告

張聲遠發言
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黨委書記李揚:《國際太空》是一份在航天領域頗具影響力的期刊,這也是我們選擇成為其副理事長單位的根本原因。通過《國際太空》刊載的文章及組織的線下活動,我們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信息,為我單位的“十三五”規劃論證、參與國家重大項目論證、型號研制及經營活動等提供了有益支撐。希望刊物進一步提升時效性,擴大國際影響力,更好地惠及成員單位的發展。

李揚發言
北京衛星環境工程研究所總工程師張春元:閱讀《國際太空》,我感受到近2年刊物所提供的信息量越來越大。當今,企業的發展不僅僅依靠技術,對商業信息獲取及傳播的需求越來越大,《國際太空》期刊在這些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2016年,刊物推出的英文版對我單位建成世界最大航天器總裝、集成及測試(AIT)中心,以及AIT系統出口埃及等相關情況進行了報道,為擴大我單位在國內及國際上的知名度做出了貢獻。

張春元發言
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科技委副秘書長李應選:《國際太空》是航天精品期刊,她緊密跟蹤報道國內外航天戰略規劃、新技術、發展態勢和熱點事件,持續對業內院士和知名專家進行專訪,并且做到了月刊中的最強時效性。希望今后雜志能選擇一些爭鳴性的話題。

李應選發言
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鏑:我是《國際太空》的忠實粉絲,她之所以能夠深深地吸引我,主要源于兩點:一是時效性很強,信息量大,且有分析,有觀點,有深度,這是手機閱讀無法獲得的。二是專業性強,刊載了基于大量信息及數據統計的分析性文章,包括年度綜述、領域綜述分析等。希望今后更多涉及國內外航天領域的熱點問題。

張鏑發言
中國衛通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發海:自《國際太空》第一屆理事會召開以來的2年多時間里,明顯感覺到《國際太空》在受眾面、影響力和美譽度等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提升。希望期刊能多舉辦交流活動,涉及技術、企業經營管理等多個方面,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的合作機會。

姚發海發言
四川航天系統工程研究所副所長宋勇:我們是2016年剛剛加入理事會的,但《國際太空》期刊已訂閱多年。她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信息,對我們的研制工作和經營決策等提供了有益參考。希望期刊今后加強對國外航天企業(也包括初創企業)的介紹,介紹其發展歷程、成功經驗和教訓等。

宋勇發言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副院長高俊山:加入理事會以來,期刊為我們提供了科普講座、宣傳等多方面服務,我們的合作之路會越走越寬。希望期刊今后在航天科普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承擔起“傳播航天文化、弘揚航天精神、普及航天知識、激發航天熱情”的責任。
《國際太空》期刊第二屆理事會包括60家成員單位,覆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中國科學院、多所高校及多家民營企業等。理事長單位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理事長單位為中國航天基金會和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常務理事單位包括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等20家單位,理事單位包括北京衛星環境工程研究所等37家單位。

高俊山發言

與會人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