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東方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400余項航天最新成果亮相珠海航展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Exhibited Over 400 of its Latest Products at 2016 China International Aviation and Aerospace Exhibition
本刊記者 東方星
2016年11月1日-6日,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廣東省珠海市舉行。本屆航展適逢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周年,也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作為我國航天科技工業領軍者、世界500強和本屆航展主辦單位之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攜近2年來的最新科技成果420余項展品,以共筑“航天夢”與“中國夢”為主線,融合了實物、模型、互動演示、多媒體展示等多種形式,通過宇航、防務、軍民融合三大展區,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展示了我國航天領域取得的新成就、航天對我國國民經濟產生的重要推動作用,以及航天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在普及航天科普知識的同時,激發大眾的探索創新精神。航展期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還舉行了多個項目的簽約以及有關交流活動,見證中國航天產業化、國際化步伐。
宇航展區分為進入空間、利用空間、探索空間以及基礎能力四大區域,結合近期宇航工程熱點,以國家重大航天專項為主,展示了我國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導航、高分辨率對地觀測以及宇航科學等領域的最新成就。除了長征-5運載火箭、載人飛船返回艙、火星著陸器及巡視器等熱點展項之外,天宮-2空間實驗室、嫦娥-5月球采樣返回器、長征-6和11運載火箭及發射車、遠征-3上面級、高分-4衛星、風云-4地球靜止氣象衛星、“大氣環境監測衛星”、商業高分辨率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商用微波遙感衛星、全電推衛星平臺和采用東方紅-5平臺的超大容量寬帶通信衛星等,均為首次對公眾亮相。

嫦娥-5月球采樣返回器模型

中國火星著陸器和巡視器模型

采用東方紅-5平臺的超大容量寬帶通信衛星模型

“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模型
防務展區以體系化實戰應用為主題,分為地地精確打擊體系、網絡化巡飛作戰體系、防空體系、無人機偵察打擊體系及空面精確打擊武器五大區域,體系化地展現了武器系統作戰使用效能。此外,以構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軍貿產品戰役戰術體系化發展為整體思路,突出展出了一批新立項的和國際市場需求旺盛的軍貿產品,體現了技術實力和軍貿產品的發展方向。其中,LY-80N艦空導彈武器系統、WS-64發射車及火箭彈、百靈-1靶標、CH-6和7及95無人機、太陽能無人機、雀鷹-1無人直升機、地效氣墊復合船等均為首次對公眾亮相。
軍民融合展區集中展示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航天技術應用及服務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系統集成能力、關鍵技術優勢及工程業績,以為國家綜合部門、地方政府、行業強企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為主線,全方位反映航天技術在軍民融合、科技引領、成果轉化,以及服務民生、承擔社會責任方面的重要貢獻和輻射帶動作用。其中,基于云服務的裝備大數據演示系統、“恒星關愛”智慧健康系統,以及航天粉煤加壓氣化技術演示、太陽能光熱電站沙盤、燃料電池氫能利用綜合解決方案沙盤、智能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模型、“WHALE”概念車、4K電視轉播車、應急飲水車等航天技術應用明星產品,也首次集中在航展平臺展出。
在此次珠海航展開幕式上,“鴻雁”衛星星座協議簽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計劃于2020年前建成“鴻雁”衛星星座,該星座將由60顆低軌道小衛星及全球數據業務處理中心組成,具有全天候、全時段及在復雜地形條件下的實時雙向通信能力,可為用戶提供全球實時數據通信和綜合信息服務,并集成多項衛星應用功能。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也于珠海航展開幕式當天現場發布了“太空速遞”網站(網址:www. chinaspaceexpress.com),該網站是面向全球的大眾化小衛星搭載平臺,通過互聯網發布未來的發射計劃和搭載能力,面向全球公開征集搭載載荷。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充分展示航天技術與成果的同時,為讓公眾能夠零距離地親身體驗航天科技的魅力,在展區內設立了手控交會對接、FN-16數字模擬訓練系統等深化對航天技術感知的互動體驗項目,成為展區的一大亮點。
航展期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還舉行了一系列項目簽約活動,出席并主辦有關航天發展高峰論壇,參加國際航天技術交流,中國航天的國際化、產業化將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