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肯·加爾哈森
(鞏留縣阿尕爾森鎮草原工作站,新疆 鞏留 835403)
草原畜牧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艾爾肯·加爾哈森
(鞏留縣阿尕爾森鎮草原工作站,新疆 鞏留 835403)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及人們消費理念的轉變,人們開始追求綠色健康食品,草原畜牧業的發展正好滿足了人們這個需求,而現階段有效的草原使用面積正在逐年縮減,這對草原牧區畜牧業的發展造成了威脅,所以必須加強對草原畜牧業的科學管理,在有限的草原面積內提高草原生產力,為牧民帶來更多利益,促使草原畜牧業穩態發展。
草原畜牧管理;問題;對策
草原畜牧業是以草地為載體的家畜生產體系,是草原牧區的主要經濟主體產業。因此,草原畜牧業對草原牧區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但是,由于過度放牧及人類的過度活動等因素影響,導致草原牧區草地荒漠化,因此近幾年我國的草原面積正在逐漸縮減,對于草原畜牧業發展造成了威脅。所以,如何實現草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已成為草原牧區牧民關注的焦點。
1.1 草原面積逐漸縮減
過去草原牧民缺乏科學的放牧方式,過度放牧造成草地荒漠化,草原可有效利用面積逐年減少,草原生產力不斷下降,對草原牧區的畜牧業發展造成了威脅[1],滯緩了畜牧業經濟的穩態發展,如此惡性循環,必然使草畜關系矛盾尖銳。因此,必須采取可行的措施防止草原面積減少。
1.2 日益惡化的外部環境
事物的發展離不開與外界環境的相互作用,現階段人們活動范圍日益加大,我國總體環境急劇惡化,草原畜牧的環境狀況也不例外,人類大范圍活動及過度放牧造成草地荒漠化[2],甚至酸雨等不利于畜牧業發展的因素影響,導致草原牧區生態環境惡化,很多地方水源污染造成飲用水危機,對于人畜的生存造成了威脅。因此,日益惡化的外部環境對牧區畜牧業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1.3 草原畜牧業投入不足,抵抗自然災害能力差
草原牧區基本都是采用傳統的游牧方式,因為這種放牧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草原面積不足的狀態。但是,由于牧區經濟水平參差不齊,牧民與牧民之間距離很遠,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致使對于自然災害的抗御能力有限,遇到雷雨天氣時會對牧民造成困擾。因此,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3],促使草原畜牧業穩態發展。
2.1 建立草地保護制度,提高草原生產力
草地荒漠化是草地生產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草原畜牧業來說,高品質的草原使用面積極為重要,為了使牧草正常生長,可在草原牧草返青期進行禁牧[4],在牧草生長的黃金時段對牲畜進行圈養,這樣可以使牧草正常生長,避免牧草幼苗被牲畜吃掉,以提高草地的生產力。
2.2 加強災害監測預警,抓好防災工作
由于草原牧區地域遼闊,牧民與牧民之間距離十分遠,通訊方式基本處于癱瘓狀態,政府應加大對牧區通訊設施的建設,比如,建設手機移動信號塔等設施,普及現代化通訊方式,使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可以及時傳送至牧區,使牧區做好防災準備,從而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2.3 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保障草原畜牧業穩態發展
針對草原牧區基礎設施不完善的情況[5],政府應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支持草原畜牧業的發展。比如,提供發電機和帳篷等現代化設備,避免牧民在雷雨及雨雪天氣中遭受經濟損失,更為重要的是保證人畜的生命安全。
在草原牧區畜牧業的發展過程中,種種因素制約著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因此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把一切不利因素消除掉。如建立草地保護制度,提高草原生產力;加強災害監測預警,抓好防災工作;政府加大對草原牧區的財政投入,促進草原牧區經濟穩態發展,并使牧區管理更趨于科學化。
[1]張智山,劉天明.我國草原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限制因素與對策[J].中國草地學報,2001(5):62-67.
[2]王賽措,嚴秉蓮.畜牧業環境污染治理對策探析——甘肅省武威市養殖業污染治理情況[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2(11):6-7.
[3]歐陽艷,許小成,朱德江,等.科技在畜牧業可持續發展中的應用[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3(4):9-12.
[4]李青風.草地畜牧業生產方式調整和生態環境治理對策[J].草業科學,2015(9):39-44.
[5]蘇燦坤,魏銀超,楊炯強,等.淺議制約重慶市江津區畜牧業發展的瓶頸[J].飼料博覽,2013(4):59-60.
F326.3
A
1674-7909(2016)3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