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許昌學院法政學院,河南 許昌 461000)
農村留守義務教育學生成長中的安全問題及成因分析
張磊
(許昌學院法政學院,河南 許昌 461000)
隨著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轉移,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由于缺乏有效的呵護和監管,很多農村留守義務教育學生在成長中的安全難以得到有效保障,溺水、交通、火災、拐賣和性侵等是最為常見的問題。明確農村留守兒童在成長中的安全問題及其成因,是做好農村留守義務教育學生關愛服務的前提和基礎,也是促進農村社會穩定和發展的核心與關鍵。
農村;留守學生;安全問題;成因
在我國現代化進程加速推進的背景下,隨著城鄉二元格局的逐漸消解,人口流動的自由度和頻繁性不斷加劇,大量農村居民開始進城務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城市的經濟發展以及提升了農村居民的收入。但受到現有的戶籍政策、教育制度、生活方式及經濟壓力等方面的影響,絕大部分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被留在了戶籍所在地,大都跟隨爺爺奶奶或其他在家的親屬一起生活,形成了一個被稱為“農村留守兒童”的特殊群體。在大多數的農村地區,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學生數量眾多,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人身安全有保障是一個人在社會中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條件。但在很多地方,留守兒童由于年齡較小,自我防護能力較弱,以及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監護等原因,常常受到意外傷害,影響到身體健康甚至危及個人生命安全。近年來,全國各地屢屢發生的留守兒童傷亡事件,一次次敲響了人身安全保障的警鐘。
近年來,發生在全國各地的關于留守兒童溺水的報道一次次撼動著人們的心靈,不僅讓出事留守兒童的家庭心痛,也讓整個社會為之心痛。“在我國,意外傷害占兒童死亡原因總數的26%以上,溺水事故已成為14歲以下兒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012年5月,江西省宜春市的一個偏遠山村,5個孩子因為去池塘洗澡而被奪走了生命,其中年齡最大的11歲,最小的6歲,他們的父母全都外出打工,日常生活都是由年過七旬的爺爺和奶奶來照顧,記者調查發現“眼下農村的許多村莊都成為‘空巢村’,那些跟著爺爺奶奶等老人生活的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態確實令人擔憂,尤其是他們最基本的安全保障更值得人們關注。”[2]2016年6月,安徽省亳州市武家河發生一起溺水事件,導致3名少年失去珍貴生命,“最大13歲,最小10歲,都是留守兒童。”[3]近年來中小學生溺水死亡事故,大多數出現在農村地區,而且多發生在周末、節假日或放學之后,無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水域是事故的多發地,多發生在學生結伴游玩的過程中。究其原因,在于大多數兒童安全意識薄弱,缺乏足夠的安全知識和自救與互救技巧,農村地區缺少公益性游泳設施,加之父母外出打工,缺乏經常的陪伴和有效的監管,一旦事故發生,往往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鄉道路建設的不斷推進,城鄉之間的交通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道路的修建和車輛的增加,不僅給城鄉尤其是農村地區的交通運輸和居民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交通事故的多發。在廣大農村地區和城鄉結合地帶,農村留守兒童道路交通事故屢屢發生,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留守兒童自身思想原因,年齡小一些的孩子,安全觀念淡薄,不能準確判斷車速和路況情況,而年齡大的則可能因活潑貪玩而在路邊嬉笑打鬧;二是缺乏親情呵護和貼身陪伴,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因年齡和身體原因,對兒童的道路交通安全管護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兒童上下學時間無人接送,或在接送過程中難以有效管束孩子;三是部分農村地區道路建設不合理,如路面狹窄、未設置警示標志等,以及在農村機動車數量不斷增加過程中有少數農用車駕駛者駕駛技術差、安全意識弱。近年來農村機動車增勢迅猛,村莊附近的公路上一天到晚車輛來往頻繁,特別是個別摩托車和農用車駕駛人素質不高,不禮讓行人[4];四是學校交通安全教育的缺失,部分農村地區的學校不重視兒童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或者雖然開展了相關的教育,但是缺乏有效的督促和考核機制,影響了實際的實施效果。
盡管“水火無情”是人們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火災卻是威脅兒童安全的重要因素。好奇和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無人看護或缺少監管的情況下,因玩火或用火不慎等原因導致的火災事故屢見報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家長疏于管教,如對小孩子兜里的火柴、打火機、鞭炮等危險品可能帶來的危害警惕性不足,甚至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已經長大,應該能夠操控自如,尤其是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很多外出務工人員回到家里,認為長時間沒有在家陪伴孩子,孩子玩玩這些東西算不上“高要求”,從而忽視了對孩子監督和教育;另一方面是家長抱有僥幸心理,很多留守孩子都是由爺爺或奶奶看管照顧的,老人們往往因為“隔代親”而對孩子放松要求,很多時候認為孩子還小,偶爾接觸一下上述物品也不要緊,將引發火災事故看成是運氣不好。2012年5月,江西省萬年縣發生一場火災,奪走了2名留守兒童的生命。“這對小兄妹是留守兒童,平常由外公外婆帶著在縣城城中村租房生活,外公在街上拉貨。當天上午,孩子的外婆外出辦事,發現孩子仍在熟睡,怕孩子醒后亂跑,就從外面把兄妹倆反鎖在房間內。外婆聽到鄰居的呼救聲后,連忙趕回家,因火勢太大,已經沒法打開門救人了。”[5]如何有效加強農村留守義務教育學生的火災安全教育以及切實防范火災事故的發生,是當前加強農村留守義務教育學生關愛的重點。
在我國公安機關不斷加強高壓嚴打的背景下,兒童拐賣犯罪行為得到有效遏制,但是一些地方拐賣犯罪依然突出,尤其是以販賣男童為主的拐賣行為。隨著大量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打工謀生,在農村產生了大量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外出務工家庭的成員由于忙于生計,對孩子的監管較弱,給犯罪分子留有可乘之機,而這些缺乏父母看護的兒童逐漸成為拐賣犯罪的重要目標。公安部打拐辦主室主任陳士渠警官曾經指出:“被拐兒童的家庭共同特征就是缺乏防拐意識,對孩子疏于看護,給人販子以可乘之機,被拐兒童的高危群體是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主要是父母看護不足[6]”。作為我國最大的尋子網站,“寶貝回家”曾經做過專門的統計,從2007年至今,該網站共收到全國范圍內的尋子登記5 000多條,這些丟失兒童的家庭中,有90%是因為監管缺失導致孩子被拐走,其中50%的被拐家庭屬于農民工家庭[7]。留守兒童之所以容易被拐賣,主要原因有4個方面:一是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務工在外,缺乏有效監護;二是留守兒童大多防范意識較差,容易上當受騙;三是留守兒童多為爺爺奶奶等祖輩老人照顧,由于年齡較大,自身都需要他人照顧,為此難以有效照顧留守的孩子;四是近年來拐賣兒童的犯罪分子不斷采取新花樣,增加了留守兒童和實際監護人的風險防范難度。
農村務工人口不斷向城市進行轉移,大量的留守兒童在農村不斷產生,成為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種獨特的社會現象。被迫留在“老家”的孩子們,往往跟隨祖父母一起生活,但年事已高的監護人通常缺乏防范意識,加之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近年來,農村留守兒童中,女孩受到性侵害的事件屢屢發生,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2015年7月,發生在寧夏的幼女被性侵事件令人深思,“寧夏一村莊12名幼女被性侵,11人是留守兒童,受害家庭面臨心理創傷、二次傷害”[8]。通過媒體的調查可以發現,農村地區的留守女童因為缺少父母的必要監護,且思想較單純、辨別能力差,容易成為個別精神空虛的農村留守人員尤其是空巢老人猥褻和性侵的對象。根據記者調查,有資料顯示,過去3 a僅廣東省就有超過2 500名女童被性侵,近半數在14歲以下[9]。在眾多案件中,犯罪分子往往都是以為上學、放學途中獨行或無人看管的低齡女孩輔導作業、幫助帶路或者以給零食等為由,將她們騙至偏僻的住房、公廁或其他場所進行猥褻或性侵,并在事后進行恐嚇和威脅。更令人揪心的是,很多被性侵的農村留守女孩迫于壓力而不敢抵抗,甚至不敢向家人揭露真相,而是選擇了默默承受。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已經發展成為較為普遍的現象。而在進程務工人員中,絕大部分選擇一方或雙方共同進城務工,并將未成年的孩子托付給在家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親人看管。因此,農村留守義務教育學生成為一個數量眾多的特殊群體。而現實生活中,他們的安全和健康成長卻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加強農村留守義務教育學生的關愛,必須從保障他們的人身安全做起,需要多方聯合、多管齊下,讓農村留守義務教育學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不再受到上述因素的威脅,切實減輕農村進程務工人員的“后方”之憂。
[1]王珂.留守兒童,溺亡悲劇令人痛[N].人民日報,2012-07-05.
[2]陳國菊.去池塘洗澡5個孫兒女再沒上岸事發宜春袁州區塘溪村[N].信息日報,2012-05-08.
[3]劉勤利.四少年野外游泳三人不幸溺亡[N].安徽商報,2016-06-19.
[4]吉狄金澤.農村“留守兒童”車禍頻發堪憂[N].工人日報,2012-03-29.
[5]徐黎明.悲劇又發生留守兒童成長環境再引關注[N].江西日報,2012-05-24.
[6]中國廣播網.公安部:流動留守兒童成被拐兒童高危群體[EB/OL].(2015-08-14)[2016-10-26].http://news. qq.com/a/20150814/020903.html.
[7]新華.留守兒童成被拐“高危”群體[N].南方日報,2013-05-27.
[8]周樹清.留守兒童困境調查:性侵陰影下的村莊[N].新京報,2015-07-13.
[9]胡涵,郭林琳.中國留守兒童現狀:廣東有超2500名女童被性侵[N].新京報,2015-07-13.
G521
A
1674-7909(2016)32-31-3
河南省2016年度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項目“社會治理中的農村留守義務教育學生關愛服務體系研究”(2016-JSJYYB-113)。
張磊(1982-),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