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麗紅
(廣東云開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廣東 信宜 525343)
林業經營和管理制度的創新研究
鐘麗紅
(廣東云開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廣東 信宜 525343)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森林受到危害的面積不斷擴大,嚴重影響了我國林業的經營和長遠發展。而為實現林業資源的循環利用,必須對林業的經營和管理制度進行創新。基于此,結合廣東省林業發展現狀,分析其林業經營和管理制度的創新途徑。
林業經營;管理制度;創新途徑
林業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但是,在對森林不斷的開發過程中,因為技術水平的限制以及環保意識的不足,使得我國的森林資源造成嚴重破壞。森林資源的損壞,影響生態環境的平衡,為實現林業資源循環利用,必須對林業的經營和管理制度進行創新。現以廣東省林業為例,對林業經營和管理制度進行詳細分析。
廣東省是林業大省,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稱號,廣東全省的林業用地面積達1 101.6萬hm2,按照新標準計算廣東省的森林覆蓋面積為55.9%。廣東省因為森林生態帶來的效益達到6 377.83億元。廣東省以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沿海防護林及農田防護林為主,還包括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生態公益林。廣東省可以說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高速發展的第一省,廣東省在接受林業帶來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承擔開發林業資源帶來的壓力。大規模開采林業資源,致使廣東省自然生態系統承受巨大壓力。
林業經營指的是以森林資源為基礎的經濟活動,林業經營主要是通過對林業生產和在生產環節實現對林業資源的利用。我國森林經營形式主要是自留山經營、承包經營、股份合作制、企業集團等。從林業生產角度來看,林業經營具有長期性,經營成果具有多樣性,如果從林業經濟管理角度看,林業經營資金周轉比較慢,林業經營是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為一體的產業體系。從林業經營的整個過程來看,林業經營思想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正在發生變化,林業經營經歷了從盲目破壞和浪費逐步開始轉向保護森林資源的過程。
林業管理制度對林木的采伐、運輸、經營等給予了詳細規定,規范森林植被和林地的管理模式,對木材加工廠進行管理,制定林業制度,就是為了保護森林資源,控制破壞森林資源行為的出現。
3.1 商品林采伐申報制度
商品林的出現是為了滿足社會對森林資源的需求而出現的,商品林正如其名字一樣,是為了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而存在的。所以,相關單位應加強對商品林的建設,使商品林能夠大范圍推廣,商品林在市場上的流通必須嚴格遵循市場規律。商品林的出現可以創造林業的經濟價值,對于商品林的所有者來說,應當擁有最大化的林木采伐的權利、使用權、抵押權及專賣權等權利[1]。
根據我國《森林法》《森林法實施條例》的相關規定,商品林的采伐權是商品林所有者依法享有的權利,商品林所有者按照規定的方式進行采伐并以此獲取經濟利益,這一行為是不受他人干涉的。《森林法》中規定國有林業企業、事業單位、團體、農村居民都可以對林木進行采伐。由此看出,我國林業采伐權主體的范圍是非常廣泛的,大多數公民都可以進行林木的采伐。但是,廣東省對商品林的經營管理中存在所有權主體虛置的問題,收益權和處置權殘缺問題,并且商品林的采伐權在實際工作中卻受到很多不合理法律法規的限制,在采伐林木時不僅需要機關單位簽發的許可證,還受到采伐限額制度和采伐樹種的限制。
針對這一狀況,當地林業監管部門應適當放寬商品林所有人的限制,加強對林木采伐申報制度的完善,這樣商品林的所有者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到相關部門提供林木采伐報告計劃。工作人員在對報告計劃進行審核以后,在不影響自然環境的情況下,可以給予批準采伐。
商品林采伐申報制度的建立實現了林木的一體化,有利于造紙企業的發展。企業獲取林業的所有權,并對林地中的樹木進行采伐加工,科學合理地對林地進行采伐,在滿足造紙的需求情況下,依然實現商品林的可持續發展。
3.2 構建家庭林場
家庭林場的構建是需要詳細規劃的,不僅要適應集體林權制度,還要適應家庭承包體制,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家庭林場的規模化經營。在構建家庭林場的模式上,應當多吸取成功地區的經驗和教訓。第一,要用法律的手段保護林業的發展;第二,為了保護資源的科學合理利用必須構建認證制度;第三,為了促進家庭林場經濟效益的實現,建立經濟合作模式是必需的手段,這樣也可以增加對林場的服務,并能夠提供相關的咨詢[2]。
3.3 創新經營管理模式
對林業資源的需求促進林業快速發展,傳統的林業經營體制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所以,相關部門應當盡快對林業的經營模式進行創新,并且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管理制度,重視人工林的建設,并引進優秀的人才和先進的技術手段。對林業的管理應當立足于實際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調整對林業的管理模式,讓更多有能力的人對林業進行管理或者經營。為了使林業得到良好的發展。也為了讓投資林業的企業不受影響,應當制定嚴格的法律法規體系,從而保障非公有制林業的地位[3]。
林業既可以創造經濟價值也可以創造社會價值,森林本身就具有公益性特點,在進行林業的經營過程中,應當始終堅持林業的社會價值第一位,不僅滿足人們對林業資源的需求,還要充分考慮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3.4 創新分類經營模式
經營模式應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在非公有制的基礎上,可以進行多樣化經營。進行多樣化經營首先要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這要求必須采取分類經營模式,這種經營模式是發展過程中客觀存在的,但是會面臨各個方面出現的問題,比如建設時間比較長、技術要求比較高、涉及方面比較廣泛等。所以,這種經營模式必須進行人力、物力、財力充分結合。其次是創新機制,在非公有制林業發展的過程中,打破由政府包辦一切的局限,從政策和環境等方面著手,吸引各種投資單位建設林業。基于這樣的條件,對投資的企業和個人應當給予最大的優惠,無論是在稅收還是融資問題上公平公正地給予幫助,只有政府部門提供最大的支持,才能吸引有能力的企業對林業進行管理。
林業經營和管理制度的創新是林業不斷發展的趨勢,是不可避免的。在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情況下,林業企業必須改變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并優化林業的采伐技術,一方面提高林業資源的開發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針對目前的林業發展狀況,林業企業需要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科學技術,發揮林業資源的最大功效,促進林業資源向著快速、可持續方向發展。
[1]趙烈斌.林業經營和管理制度的創新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176.
[2]周滿.林業經營和管理制度的創新探討[J].中國農業信息,2014(1):210.
[3]黃政軍,周健華.創新林業經營和管理制度,加快“林紙一體化”進程[J].現代園藝,2013(12):205.
F326.2
A
1674-7909(2016)32-39-2
鐘麗紅(1975-),女,本科,研究方向:林業。